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读书名言 >

读书名言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400字

读书名言2021-03-24168举报/反馈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有些路,你必须独自走——

“你18岁时,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你跟父母会聊天吗?”在一年的班主任生活中,很多学生会问我这些问题,而那时他们与父母的交流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关系甚至处于冰点。于是,我决定和学生共读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她是一位激烈的文学战士,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她也是一位敏感的母亲,有两个叛逆而独立的混血儿子。《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与他的大儿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集结,全书共收录了36封书信。这36封书信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所做出的努力,也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范例。
在序言中,作者说“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你得从头学起。你得放空自己。”无论是谁,我们的18岁或许都似曾相识,信奉理想,渴望自由。但面对我们18岁的学生或者孩子时,我们却总是以后来人的立场与身份与他们不平等地沟通。他们会抗拒、会挣扎,甚至开始逃避。生活中很多18岁的子女与父母的现状正如作者所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我们更需要的是共同努力地去做尝试。让我们去再次认识人生里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们也第一次认真去认识自己的父母。不管是通过书信、交谈还是游戏等形式,我们需要去寻找一个沟通孩子与父母的纽带。
想想自己的18岁,忙碌而紧张的高中时期,我与父母都是早出晚归地碰面。我们之间的对话好像也都是围绕着“想吃什么?”“今天学习怎么样?”“考试怎么样?”诸如此类的关心与问候。现在的学生情况也同样类似,父母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似乎对孩子的情绪、爱好、心愿少有了解。更别说深度的交谈与了解,更有甚者,一言不合可能和父母好几天不说话。“我才知道,多少父母与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而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母子两代人,两国人交谈的话题可以如此广泛、直接,没有说教,而是袒露心声。从“作为德国人在德国队比赛时,会为他们加油吗?”探讨孩子对历史、对国家的认识,从一部关于阶级跟贫富差异、社会公义的电影探讨生活中的两种道德,从一晚上的新闻事件谈到对于民主理想主义的看法,从香港与德国的咖啡馆谈到文化,从对彼此的提问谈到死亡与未来。我想如果你想更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那么不妨尝试着针对一个问题,不仅仅是你问我答,而是交互式沟通交流,也许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十八岁的烦恼如果不是什么关乎生死大事之类,就一定是一些芝麻小事,但是却会影响一整天的心情。家长们会像说鸡汤文一样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学会平衡,可是既要体贴到别人的感受,又要照顾到自己的立场,是很难的事情。但这是我们一生中要学会应付的烦恼,因为我们思想独立但却是社会化群体中的人。对于未来,我们需要将龙应台的话牢记于心。“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生活的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漫长的人生,不论是高考、考研、就业、升职还是恋爱、婚姻、家庭等,你都要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己,认清生活的本质。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而那些十八岁的路,无论有哪些高人指点,帮你避过多少的深坑艰险,还是得靠自己走一走。
安德烈和妈妈龙应台的通信就是我们生活的望远镜和放大镜,让我们看到了远方的天空,也窥测到了生活中的不易与平凡。我们十八岁的问题,在这里也能寻找到合适的答案。我们也慢慢用泪水与离开去懂得: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在这世上,生而为人都是第一次,何况他们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也是第一次当儿女,其实我们都是在长大。当儿女的因父母而幸运,当父母的因子女而骄傲。这些路,是我们必须独自去走的!


(www.taiks.com)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