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读书名言 >

读书名言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1000字

读书名言2021-03-24188举报/反馈

  【第1篇】

  周末下午,独自一人慕名冒雨去看了这部,因为网上说他是新东方和俞洪敏的故事。记忆中这是不多的关于中国创业史的电一影,可能就是第一部吧,整整说了30年的故事,正是国内翻天覆地的30年,这是我的年纪。

  开始的字幕上写着联合制片人:田朴君,这位因为王石被热议的女人,无论大家的评价如何,我始终觉得,王石不是等闲,他这么器重的女人一定不普通,影片中她和冯仑客串了一个镜头,也算是在影视圈上个台阶的第一步吧。

  这是今年以来除了《悲惨世界》第二部我评价的最佳,泪点那么有一两个,就着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从哪儿说起呢,一性一格吧。

  三个好兄弟,孟晓骏一定是最优秀的,至少在最开始,名门出身,自信、有见识,领导学校各类社一团一活动,漂亮的女朋友,有明确目标,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签证官问成东青,你的偶像是谁,成毫不犹豫的说是孟;王一陽一,从小放一荡不羁,有自信,学生时代就能泡到洋妞,一性一格乐观,心胸豁达;成东青,自卑,唯一拥有的是不放弃,情商低,相貌土,而且这种土气即便他成功后依然挥之不去,但是---他确是最成功的一个。

  前段时日,看到一篇分析李嘉诚成功路上的贵人,也就是转变他命运的关键人物。其实,每个人的成功,分析下来,也就可圈可点几个关键,总结了一下成东青在成功路上的几个关键:

  1. 认识了孟、王。很显然,他们两个都比他优秀,只有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才会变得更优秀。和他们成为铁杆,首先,有了追赶目标,所以,成东青才发誓4年大学读满800本书。然后,他们帮着他追到了苏梅。

  2. 苏梅,这个成东青的初恋,却是成就他的最大因素,为什么,因为从追到她开始,他有了自信。

  自信这个玩意儿很有意思,有和没有很多时候无法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譬如孟晓骏,那么满满自信的翩翩公子,在美国留学4年,生活的挫折和困境把他的自信磨得干干净净,没有了之后,再找回来很难,即便未来真的回来了,也不是原来的那个自信了。

  3. 被迫被学校开除。其实大多数的成功者在最初的时候都是被迫的,被命运驱赶着向前走,就像成东青说的,你跳下了水,游可能不死,不游一定死,一逼一着自己向前游。所以,天命不可违。就这样,三个人的种种际遇,加上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配合着中国近代最轰轰烈烈的30年,天时、地利、人和,全了。

  故事看到后面,最土最笨的那个确是最聪明的,很显然,他的成功并非孟晓骏说的仅仅靠别人,他有着别人没有的东西,他的弱点却也成为了最大的优点。他知道孟的价值,对他的提议言听计从,他知人善用,总是愿意去思考对方要什么,而不是坚持自己要什么,这一点上孟正好相反,所以,孟不如他。他也不是没有底线,有进有退,他认为关键的东西及时坚持,上市这件事情上,他不惜动用一票否决权来面对所有人的反对。他也很有智慧,最后一段,当美国eeS告他们,并要求巨额赔偿时,他巧妙的利用了这次危机,并且成功转换成了扩大国际知名度的机会。但是,回过来说,人都是环境的人,也都是命运的人。再往细了分析,最初的成东青、孟晓骏和后来他们的转变,都与这些年来的际遇有关。如果成没有失业、没有遇到孟、王,没有。。。就不会有今天的他;如果孟没有去美国,没有遭受到各种困难、凌一辱,也不会后来的一性一格。所以,年轻时有了成就往往会归功于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年纪大了的人,却总是会说:是运气好。天命不可违啊。

  这句话出现了2次,以前我总是说顺命者是弱者的表现,因为没有勇气面对失败,也不想再努力,所以从命。但是,我这里所指并不是相同层级的天命论。不是一种逃避,而是正视,顺命不代表不努力,相反是更积极,积极顺应自己独有的天赋的天命,正视自己,了解自己。

  电一影有个情节,读书时成东青得了肺炎住院,孟晓骏送了一本书,书里夹了一句话:有一天你会让我妒忌。成深受鼓舞,作为自己不放弃前进的寄语。若干年后,孟告诉他,这句话其实是他写给自己的。但是,确就是这句话,没有在孟这里作用却在成那里发扬光大。所以,信者自救。人心往往很脆弱,总是需要别人告诉点什么,而最不相信自己。但是,反过来说,这件一陰一差一陽一错的事情难道不是命吗。不管怎样,今天的生活都是我们过往的选择,一性一格、环境、际遇……夹杂着顺应着我们活在世界上的理由。同样,我们现在的选择也决定了未来的生活。

  【第2篇】

  电一影看的很激动,不是因为上过新东方,不是因为经历相似,而是因为唤醒那个时代自己的记忆。

  经历过崇洋媚外,经历过外国梦的幻灭,经历过好胜的失败,经历过谁都不是的折磨,走到今天,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这就够了。

  影片描述了三个胜利:

  1、自己对他人的胜利--三个主人公开始都是向往着他人设定的梦想或标准,最终实现的都是自己的梦想和标准。

  从学一习一别人开始,超越别人;从说yes开始,学会了no;从输了自己开始,到赢了自己;最终的胜利,其实不是成名,不是上市,甚至不是合伙,而是剥一开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接受自己的失败,坦然地做自己喜欢的,玩出自己的风格。

  2、中国对美国的胜利--新梦想的成功其实是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化的成功,也凸显了两国文化的差异。

  中国是集体文明,美国是个人文明。中国是群众文化,美国是一精一英文化。中国文化的优势是复制--这也是美国人看不起中国的地方:拷贝仿造;美国文化的优势是创新--这也是中国人崇拜美国的地方:英雄奇迹。

  但是还 有另外一面:在中国复制的文化中,体现着一种生存的平等:一群人可以从一个人的成功中获取梦想与经验,人类的成功在这里被最大程度的共享与传播,这背后深层的一精一神理念其实是共产主义式的分享:在集体的利益面前,牺牲个人的利益。而在美国的创新文化中,体现着天生的不平等:极少数天赋突出的人成了英雄,而一大批天资平庸的人甚至都不敢再有梦想,因为成功既然与天分有关,那么对于普通人,人生简直是生而绝望的。这一精一英文化的背后,其实也体现了资本主义多数人服从少数人的理念。

  信息技术为世界带来的革命是共享的革命,从这个角度看,西方国家的产权保护其实代表了落后的生产力。我们都崇拜英雄,美国盛产英雄,从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都能创造让世界震惊的科学技术产品。但是,英雄,是不可以复制的,因为文化定义了,复制的不是英雄。所以,这种文化,永远只能传播给少数人。但是中国这种拷贝的文化却是包罗万象的,甚至连这种一精一英文化也一股脑地在拷贝过来。我们在美国电一影里看到的很理想的积极、平等、创新与奋斗,其实在美国对大多数人而言也只是理想,但是现在已经潜移默化成了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行为理念。虽然我们的行为还 有差距,但是我们在飞速的成长,过去在国外吐痰是中国人的标志,现在在国外买名牌成了中国人的标志--如同电一影中新梦想的上市,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就像成东青对波诺先生讲的,我们已经在改变了,可你们还 陷在过去中看不见现实。中国的文化的确毁了少数英雄,但是能够被毁的英雄也注定迟早被湮没。但是中国文化更造就了千千万万个笨鸟的成功,造就了普通人的成功和勤劳朴实的成功。美国文化是强者文化,你赢了你才有资格说话;中国的文化是弱者的文化,中国站起来,是因为一团一结了大多数--大多数总是弱者。从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可以看到,它的胜利在于集体文化与个人文化的平衡--大多数人的声音总是最强大的,同时最有影响力的个人也是最一精一英的。

  中美文化的对决,取决于谁能先学会对手的优势。集体文化要吸收个人文化的优势,关键在于释放一直被压抑的自我。释放集体文化中压抑的个人意识就像释放人被压抑的本能一样,虽然艰难,一旦释放能量巨大。个人文化要吸收集体文化的优势,关键在于抑制被放大的自我,而关注大多数人的需要--一粒种子死了,才能有千万颗种子长出来。但是在英雄主义中,这种抑制是很难的,因为这可能要牺牲作为多数人梦想的少数英雄的光环。其实东西方目前要做的,都是打破自我的限制,东方需要打破的是外界给的限制,西方需要打破的是内在膨一胀的eGo限制。谁战胜了自己,谁就赢了世界。依我看,前者更容易些,中国的希望更大些。

  3、领导对专家的胜利--领导者是让别人更强的人,而专家是让自己更强的人,当然,他们测成功都需要战胜自我。

  刚好上周末邀请一位美国耶鲁毕业生分享耶鲁经验,他分享了两点:一是做领导者--能够帮助别人的才是领导者,你能帮的人越多,你就是越大的领导;一是发掘你的天赋,让兴趣发展成技能与知识,玩成专家。领导者古如刘备,今如成东青,貌似没有专长,其实他有,那就是成就别人,从为兄弟挡拳开始;而专家总是有所长,他们成就自己在先,所以总是被局限在了自己的领域。这两个角色,如果对号中国与美国,你的答案又会是什么呢?

  影片最后,对于哈佛讲师Ben TAl的那句名言体会更深了: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感恩我生命中的失败与错误,没有你们,我还 是谁都不是。感激自己还 有犯错的机会,说明我们还 没有放弃我们的人生。今天是圣体圣血节,感谢天主安排,阿门!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