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堂断忆》读后感1600字
《三松堂断忆》读后感1600字
晚饭后女儿再次催我,问我亲子共读一本书的作业什么时候完成,我才恍然大悟——交作业的时间到了,然而暑假刚开始时承诺女儿的亲子共读还没有兑现,顿时汗颜的感觉油然而生。
已经记不起有多久没有捧着一本书静心阅读了。就在今晚,为了兑现给女儿的承诺,我关掉手机,抛开纷纭琐事的干扰,拿出女儿的《河的第三条岸》,开始静心阅读。谁知竟一发不可收拾,放下手中的书时,已是星光满天的深夜。无论是书中隽永的文字,作者的深沉的情感,还是书中角色表现出的坚韧、自强、豪放的高贵品质,都成了我不忍释卷的理由。同时不由暗暗赞赏女儿选书的眼光。
《河的第三条岸》是由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编著的一部文集。书中精选收录了古今中外文学巨匠所著的30篇文章,文体有散文、小说、诗歌、元曲、书信等。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宗璞女士写的《三松堂断忆》。
《三松堂断忆》是宗璞女士在父亲仙逝一年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散文。文中回忆了宗璞女士父亲的生平几件小事。虽是小事,但见微知著,字里行间不仅充盈着宗璞女士对父亲的浓浓哀思,更是表达了对父亲坚韧、顽强、节俭、豪放、自强、无私等高贵品质的褒扬及赞美。
宗璞女士的父亲是我国国学大师、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冯友兰先生一生醉心于哲学研究,著述颇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战及解放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均奋斗在哲学教育的第一线,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哲学人才。不仅如此,冯友兰先生的二子二女四个子女均为各个行业的精英,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作出了不朽的业绩。小女儿宗璞女士更是继承了冯友兰先生的遗志,徜徉在文学家的殿堂,成为了我国文化界的一颗瑰丽的新星。
身为父亲的我,在对冯友兰先生的子女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羡慕的同时,更是对冯友兰先生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倍感兴趣。再三遍览全文,发现唯有八个字可以概括冯友兰先生的育子心经:“躬先表率、以身作则”。
冯友兰先生一生酷爱思索,即使是文革期间遭受批判,仍不放弃思索,终于自成一系,创立“冯派”哲学思想体系;先生总是为别人着想,尽量减少别人的麻烦,活到九十五岁没有一点怪癖;先生生活节俭,但富有生活情趣,在女儿小时常带女儿去颐和园包船游湖,饱览落日绮辉;不肯钻营将幼子调回北京,以致将钟爱的幼子钟越长期留在医疗条件落后的黄土高原,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流尽的汗和血,献出了青春和生命;先生回老家奔丧,县长拜望,告辞时先生不送,而对身为普通百姓的旧亲友则一直送到大门口……中国文人身上坚韧、顽强、节俭、豪放、自强、无私、不畏权贵的风骨在冯友兰先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难怪冯先生的子女都能取得骄人的业绩了。
在和女儿交流读书心得时,女儿的话更是让我如芒在背。女儿说:“你工作再忙,能有冯友兰忙吗?你对我的关心,比得过冯友兰对女儿的关心吗?”是啊,细细想来,我这个父亲和冯友兰先生比起来,当然是不称职的。平时以工作忙为由,几乎没有过问过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女儿平时读什么书?平时想些什么?作业完成得如何?喜欢吃什么菜?平时交的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这些问题我几乎都一无所知。更为关键的是,下班回家后,我总是坐在沙发上捧着手机看个没完,和女儿根本聊不了几句话,对女儿的内心世界当然是知之甚少。像这样静下心来和女儿共读一本书并共同交流读书心得的经历更是没有过的。然而,一晃眼间,女儿已经长成了大姑娘,再过几年,女儿就要离开我和妻子的呵护,自己去展翅翱翔,遍览山川了。然而我又应该怎样为女儿翱翔的翅膀增添力量?
我想,文中冯友兰先生的行为已经告诉了我答案。那就是“躬先表率、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绝不是空话。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身为父母,一定要谨言慎行,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正直、善良、自强、无私、顽强、节俭的形象。这些正能量的品质都会转化为女儿翱翔天空时的力量,帮助女儿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有用之才。
感谢实中的这次亲子共读一本书的作业,因为这让我作为父亲的“职业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经常放下手机,拿起女儿的书,把和女儿共读一本书的“作业”继续做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