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说说感言 > 读书名言 > 读书名言 《芳华》读后感2000字 读书名言2021-03-25154举报/反馈 《芳华》读后感 电影《芳华》 一直在刷电影天堂,好像从来没有见到过《芳华》的出现。直到最近由于买了京东的PLUS会员送了个爱奇艺会员,在上面浏览时又想起了《芳华》,找到了。一直的错觉是它还没有下线,还没有能进入随意下载的各网站,但看到上映日期是2017年9月,我惊呆了,竟已过去了快有一年了。 可明明觉得一直在等啊;可明明觉得一直没有能找到啊。如今却发现早已是老电影了。 最早知道芳华,是它上映后的一段时间热议,好像挺火。由于工作忙,再加上儿子的出生,也没能去电影院看。实话说近2年来,就两三周前和媳妇去了一趟电影院看了《我不是药神》,还是背着在家带娃的爸妈偷摸去的。 后来觉得芳华要看,是在《晓说》里,高晓松邀请了冯小刚等几个大导演聊,说起了《芳华》,俩人借此回忆那个时代、回忆那时的文工团。再后来,在《观复嘟嘟》里,听马未都也专门做了一期讲《芳华》,每个过来人都有对那时代青春的回忆。直到最近,听《小马读书》讲到了严歌苓的另一本书,说可以认为是《芳华》续作。 据说,早在好多年前,同有过文工团经历的冯小刚和严歌苓就约定好,要编一部剧,写他们年轻时的文工团生活。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啊,小刚导演的念念不忘及用心描绘,自是必须要看。 看完《芳华》,唏嘘不已,主角的塑造及表演都这么成功,意犹未尽。我不怎么会写影评,只觉得这部电影其实没有明确的褒贬,更在于回味那个年代、那个特殊的团体生活。在他们的芳华里,有偷尝的爱情、有虽带肮脏但也如家的集体、有看似正义的批斗、有血腥悲惨的战争,有美丽、有丑陋,有美好、有血腥,那代人的芳华,无比绚烂。 有影评说,主角没有塑造好,让好人没有好报,也让恶人没有恶报。有什么人性的丑陋,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脱不了干系;没有完美的结局,可也总是现实。总之,尽力呈现出来,展现那个时代、那个集体而已。 就如,让我回忆童年的农村生活,我也不会加上明确的褒贬与好恶的评判。好的坏的,都属于那个年代。 书《芳华》 电影的这种文艺调调,这种意犹未尽的塑造,让我想读一下原著。正好之前还有两张图书卡,年底要过期了,借着给儿子买小读物和给妈买菜谱,我也去买了《芳华》,我甚至想把严歌苓的书都买来看,但图书馆书实在有点贵,200元的卡很快就超了,其它的我还是去kindle找资源吧 上周六买来的,周三读完了。篇幅不长,一共200页。我还是耐着心,慢慢品味里面的年代、故事和人物,如果只是看故事,估计一两天就翻完了。 原著的内容和电影还是有比较多的差别的,却也坚定了我上面看电影后的看法。书中比电影更没有让好人好报恶人恶报,因为这就是现实,而所谓的恶人,也是那个时代造就出来的,一群十几二十的姑娘小伙哪有那么高的觉悟,都在时代潮流里找寻自己的位置与出路,现在又何尝不是。 先说书吧。书里的线索好像没有那么明晰,从主角的角度来看,貌似没有明确的主角,或所有的人都是主角。作者就像一个你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和你娓娓道来老同学们的八卦:咱们班花嫁给谁谁谁他哥了……我去哪哪哪的时候碰见谁谁谁了。多数按时间顺序,但又按不同角色的出场有倒序穿插,随心而为,有时候也会对比当下又回到了几年前,不仔细一字不漏的读,时间轴上稍有些晕。 再就是作者的思路,正如文中所说的,更多是自己根据一些事实的想象。正是作者的想象,丰富了内容,演义了故事。女性的想象有其细腻的一面,也有其猜疑多虑的一面。如我妈总是能把一件看起来不经意的小事,分析的头头是道,不好的情况是别人随口一说,她嘀咕半天认为那人是因为之前某件事存心在说她。当然作者没这么小家子气,但对于男读者来说,有些仍觉不以为然。比如小曼回忆起去海南看望刘峰,刘峰和她说起丁丁给他寄了信和照片,作者“小穗子”很细心的想到了这些都是小郝告诉他的,他在虚荣。我却觉得是不是刘峰有意和她透露内心只有丁丁,想疏远她不想耽误她呢。总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作者细腻丰富的想象,才让回忆变得浪漫多彩,也正是因为想象,一些反而也会遭受质疑。不过本就是回忆的话,作者想象也是最权威的想象,正如书里穗子和小郝一同回忆文工团时光,各自有不同的看法和认为的事实,谁也不去戳破谁,本来嘛,回忆和想象就是主观的。 再就是作者的一些观点的塑造吧。对丁丁喊“救命”这件事,作者一遍遍论证自己的看法,有些急于和读者说明白,说服读者;其他也有不少类似的。这种感觉和我自己要表达某种想法很类似,感觉表达的不够令人满意,别人可能还无法完全体会,担心还不够有说服力,于是就一遍遍的琢磨怎么说、怎么写,一样样的类比去说明我所想的。这点上,有点像功力不够。我觉得高手应该是水到渠成,给你铺垫营造的情境,能让你自发的感受到作者所想要传达的观点,不絮絮叨叨,不拖泥带水。这方面,电影的表现力可能更强,同名电影里的确处理的也很不错。 电影与书 再对比一下电影和书吧。 首先是主角。电影里,主角是刘峰和小萍(小曼);书里,如果有明确主角,那就只有刘峰。You touched me, 本就是在说刘峰的故事。和一个同事讨论电影,那同事说电影里面他(她)太惨了,别人都那么对待他(她),我理所当然的附和,是啊好人做久了大家都习惯了,他说我指的是何小萍,我才意识到电影和书的侧重点明显不同。刘峰被批斗、从神坛打到地狱的过程,书里介绍的比较详细,电影里则一笔带过。而电影里小萍(小曼)的戏份比重则明显增多。 其次,上面说过的,塑造效果不同。应该是得益于形式,电影比书更有表现力与说服力,没有那么大费周章的诉说,剧情加一小段旁白就恰到好处的说明了“触摸事件”。 再次,电影里面还是要照顾观影效果的。爱憎比书中更分明一些,恶人结局更恶些,好人结局更好些。而这样的处理,也让观众反而觉得有些矛盾,仿佛想说文工团的势利,却有带着些眷恋与回味。刘峰书中结局是病逝了,电影中仿佛是在说经过小萍(曼)的照顾,他熬过来了。书中刘峰和小曼都结过婚,刘峰还收留过妓女,这些都基本没提,只刘峰说过一句老婆跟人跑了。 其他的,比如小曼是如何精神病的,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被过分夸大了,电影里一笔带过,似乎英雄事迹有些突然。穗子的被批斗、丁丁的一婚再婚、小郝和他二流子表弟等,都没提及或有所改编,应该是电影受时长所限,要保持脉络清晰、故事简单。 后记 现在,一口气又买了严歌苓5本书。读了《第九个寡妇》一小部分,手法历练、老到、犀利,对她的女性作者偏见完全消除,名副其实的大作家。相比之下,《芳华》只是不同的风格,一种女性柔美文艺的风格,层面上《芳华》也的确是稍逊一筹。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1、阳光是最好的滤镜。 2、普通小孩热爱生活中。 3、宅家日常。 4、月杂图。 5、开启:我可爱的一天。 6、小碎片•日常。 下一篇 1、你太有才了! 2、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3、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 4、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5、猫走不走直 相关文章 《美国队长3》观后感700字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400字 励志文章读后感600字 《女生,我悄悄对你说》读后感650字 《一生一世美人骨》读后感250字 《新的壮丽史诗》读书笔记600字 - 读书笔记 《岁月留痕》读后感 - 读书笔记 顶碗少年读后感600字 读《明朝哪些事儿》有感300字 泰戈尔诗集读后感500字 《无言之美》读后感300字 读博文《丰田的外籍员工为何对公司很忠诚》有感200字 《目送》读后感450字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250字 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300字 《心田上的百合花》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