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读书名言 >

读书名言

读水浒有感:宋江之投降 - 读书笔记

读书名言2021-03-2575举报/反馈

作者:晚茶清香


  历史上有记载的宋江、方腊起义,二个起义领袖的命运不同,宋江被朝廷招了安,方腊却被招了安以后的宋江所杀。所以历史上对宋江的评价不好,到了现代,人们干脆批判起宋江,并且送给他一顶“投降派”的帽子。
  其实,宋江之“投降”,从历史背景来看,宋江是有民族大义的,当时北宋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它受到辽、西夏二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的袭扰,对付国内的农民起义,他们不得不调整政策,采取怀柔政策,以招安的形式来分化瓦解他们的力量,以便抽出兵力来对付外敌的侵略。宋江响应了朝廷招安政策,把队伍拉到抗辽前线,可见,他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宋江没有向辽人“投降”,他不像汪精卫,所以他手下面的兄弟都支持他,至于他帮助朝廷剿灭方腊,这个也是为国内安宁,拿阶级学说来给宋江定性,这个不合理。
  宋江从来都不是坚定的革命者。
  无论是从最初的模棱两可,摇摆不定,还是到后来的流亡天涯,入主梁山,自始至终都显示出其身在江湖而又心在庙堂的矛盾心态,偶尔有过的似是而非的反抗精神,不过就是因为时运不济、屡遭磨难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愤怒和无奈。
  宋江不仅是形式上的造反派,更是彻头彻尾的投降派,骨子里的投降依附情结是从来都没有改变过的。在其内心,像朝廷中的众多官员一样,时时渴望提携,不达目的,至死都不肯罢休。这种心态决定了,要么是主动接受来自朝廷的封赏,要么就是面对朝廷一次又一次的围追截杀。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所幸宋江成功了,最后以弟兄们的一堆白骨换回了个人一生的荣耀。只不过,这种荣耀只是暂时的,也是极其惨烈的。与宋江相反,对朝廷的封赏,卢俊义始终表现得不以为然,心存芥蒂。
  宋江的命运最终就象一玩具——空竹,被人提在手里,左右不得。在梁山他不得不与大家称兄道弟,用个所谓的“义字”把大家系在自己的周围,为自己所用。到了朝廷,他被别人节制,是皇帝的一颗棋子。
  宋江一开始就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宋江没有脱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外衣,他还是追求功名利禄。宋江是一代枭雄,在动乱的年代里,在复杂的政治斗争、权力斗争中,所接受的教育和坎坷的经历,使他具备了政治人物虚伪、残忍、狡诈、阴险、隐忍的属性,他登上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的第一首领的位置,这个不是宋江的终极目标,到梁山泊宋江可说是为了生存而暂时的委屈求全,最终他还是要投向朝廷的怀抱,即使没有辽、西夏二个国家袭扰北宋政权。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其命运不过三种。
  一种是由于整个社会的反叛力量有利于农民起义军,起义领袖也能制定出一系列正确的纲领、方针、政策,并有出众的组织、指挥艺术,终于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如刘邦、朱元璋。
  第二种是阶级力量的对比对农民起义军不利,或是义军领袖犯了严重错误,遭到统治阶级的疯狂镇压,导致了悲剧性的后果,如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黄巢以及与宋江同时代的方腊起义。
  第三种是起义军缺乏明确的、进步的理想、政治目标,满足于如梁山泊那样的“论秤分金银,成套换衣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绿林生活,以江湖义气来维系感情的纽带,没有夺取政权的共同目标,在统治者的威胁利诱下,义军领袖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产生动摇,投降变节,宋江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
  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时间很短,聚义期间也没有离开他们的根据地,倒像割据一方的封建藩王。他们的口号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目标是打击贪官污吏,打击大地主,他们的行动,充满着复仇主义的情绪,都只是为了搭救某个人或者是去报仇雪恨而去攻城掠池。何况宋江又只是把壮大梁山力量,作为他接受朝廷招安的本钱,因此,宋江所领导的梁山起义注定是要失败的。这样也就不难解释:宋江为什么要投降。
  这样,我想到一个问题:宋江向朝廷投降,这个朝廷又怎样呢?可以讲,北宋政权是病入膏肓,奸人当道,贪官污吏横行,宋江为什么甘于与他们为伍呢?答案只有一个:宋江本来也不是什么好人。虚伪、残忍、狡诈、阴险构成了宋江性格的全部。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