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100字 - 读书笔记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100字
我刚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主要是因为想试验一下小伙伴的kindle,看看能不能拔草。不过越看越觉得写的特别好,即使我因为数学不好抗拒经济类读物还是看出了乐趣。
作者参考大量资料成文,内容丰富,推荐阅读。不过我个人因为工作原因,所以看到关于保健品发家致富的案例时会比较注意。我关注的点在于这么多年从“保健品”到“保健食品”,商家的操作还是那一套,可是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的为那些东西买单呢?
我的总结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天上掉馅饼了,唯一的解释是希望你掉进地上的陷阱。日常见过太多投诉的人,初期都是为了商家许诺的小赠品逐渐大单购买“保健品”或者“收藏品”。可是保健食品只是一种特殊的食品,不能代替药品。而收藏品其实就是一种商品。作为成年人,购买行为自愿,商家明示其价值。事后几日甚至几个月,猛地觉醒“这事不对!”
然后找到商家退货,然后投诉到行政部门,然后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自己被骗了,无所不用其极想退款……
说实话,作为旁观者,情绪上总是同情可怜,加上微微无奈。可是要如何阻止这种不理智消费呢?以前我看过一篇劝阻父母相信朋友圈谣言的文章让我们要帮助父母筛选科学的公众号,不停重复典型谣言模板…总之需要作为子女的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的。
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返回去看那些不停陷入这种购买行为的老人,基本都处于情感无所寄托或者境遇不顺的状态。或许你会下意识否认,自己和父母关系可好了。这当然,可是世界这么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多样的。
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大多数子女是需要父母拿出积攒了半辈子的钱,用来养老的钱买房买车养活自己,可是父母其实是能看得出来子女能赚多少钱,等到将来自己生病了,子女有没有时间照顾不说,如果大病手术能不能拿得出费用都两说。因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父母才越发想要掌控子女,毕竟已经真的是他们的养老保障了啊。
可是和子女情感联系也不密切,自己经济条件也一般。这时候突然出现一个人告诉他“买我的产品,你就可以健康(不用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和自己情感联系不够而担心了)”或者“买我的产品,你就可以发财(养老金足了,不怕和子女感情不坚实了;有钱了可以改善现状…)”
人是很容易说服自己的生物,“万一他说的是真的呢?”,只要有了这个想法,余下的基本就是顺理成章了。
所以当我们看到电视新闻里那些陷于这些套路的人的时候,除了理智的分析,“哪有那么好的事能找上你?”,能够拿起电话给父母打个电话聊聊天,鼓励他们多关心自己。
如果不那么无聊了,哪有人那么乐意闷在一个屋子里听人吐沫四溅的“演讲”?在日常记得不要让父母出现因为担心我们自己养活不了自己,继而出现养老忧虑。那么其实从我们自己做起,慢慢减少自家老人走这种老路子的话,或许来的更为现实更加经济。 摘自: m.taik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