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说说感言 > 读书名言 > 读书名言 《繁星春水》文学常识 读书名言2021-03-2562举报/反馈 《繁星春水》文学常识 小试牛刀 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___”著称. 2、《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_______《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_______的歌颂;二是对_______的崇拜和赞颂.三是_______. 4、冰心原名_______,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________”、“_________”. 5、《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__、童真、____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__________”. 6、“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________,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__芽_______,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_________,把自我牺牲比喻为_________”,生动贴切,发人深思. 文学常识006—《繁星春水》第二期 答案 1、爱的哲学 2、泰戈尔 3、母爱与童真大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谢婉莹、繁星格、春水体、 5、母爱、自然、爱的哲学 6、花;花的“芽儿”;培养花的“泪泉”;滋润花的“血雨 文学常识006—《繁星春水》第二期 知己知彼 文学常识006—《繁星春水》第二期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学霸读后感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读,也是第一次读这种短诗。虽然阅读过很多诗集,但觉得它也别有一番味道。 翻开书,导读的资料就吸引了我,还讲到了冰心奶奶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大,也充分体现了她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奶奶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来说包含三个方面:母爱、童真和自然。 冰心奶奶把母爱视为崇高和最完美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基本动力。从冰心奶奶的短诗中我就感受到了他对母爱的明白: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童真也是冰心奶奶这两本书中用得比较多的题材。在她的眼里,充满童趣的世界才是最美丽的世界。在童真中,冰心奶奶的作品有着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最后一个重点便是自然了。在冰心奶奶看来,人类归于自然,就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读完了冰心奶奶的两部作品,我已经完全走进了书中的资料,仿佛我已经走进了冰心奶奶的内心世界,看到了她内心的想法。在这两部书中,冰心奶奶用清新典雅、朴素自然的语言,阐述了各种人生哲理,冰心奶奶的诗句优美,如同在茫茫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又如忘河之滨的水,又如花朵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世界是那样的美丽。而且在字里行间也独具匠心,不知为什么,看了冰心奶奶的这两部作品,我的心微微触动了一下,这也许就是感动吧!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人们愈是贤明,愈低着腰向他人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根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1、一个如果没有浪费半 下一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国名人名言大全摘抄,希 相关文章 《廉洁修身》读后感600字 读四季里的科学—春天有感作文450字 三字经里有感恩 隋唐演义读后感范文350字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读后感800字 《三体》系列读后感500字 《网络妈妈》观后感500字 《彩色的翅膀》读后感450字 《好父母教能力》读后感800字 读《借口商店》有感600字 疯羊血顶儿读后感300字 《马》观后感300字 《情豹布哈依》读后感600字 《桥下一家人》读后感600字 《做一个刚刚好的自己》读后感400字 学习课文《登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