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城市的文明光源
摘要:近日,安徽阜阳市,张雨晨的父亲因没口罩被拒上公交,好心人送上一只口罩,这让她感到很暖心。于是她用零花钱买了两千只口罩,送给14辆进站的公交车。(3月23日 澎湃新闻) 作为一个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公交车要求每位乘客佩戴口罩说到底是为了疫情防控,是为了公共利益。对于那些忘了携带口罩的人们来说,公交司机或者其他好心人赠送的一个口罩不仅让他们走出了困境,也让他们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和温暖。“口罩赠一还两千”实现了与人为善的“美美与共”,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 和父亲一起出行的小女孩,感受到热心人对父亲的“温柔相待”;从和自己关系亲密的父亲联系到许多像父亲一样忘记携带口罩的陌生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共同体意识在小女孩心中萌芽。懂得换位思考、善于体谅他人、愿意帮助别人的小女孩,通过“口罩赠一还两千”来实现成人之美。 波兰社会学家鲍曼用“液化”来说明社会流动,从农业社会坚固、沉重、形状明确的固体状态转化为现代社会柔软、轻灵、千姿百态的液体状态,社会流动的加速,让我们经常置身于一个周围都是陌生人的环境之中。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尤其是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成为衡量城市冷暖的一根标尺。究竟是麻木冷漠地无视,还是敏锐热心地伸出援手,不同的行为选择,根源于不同的“意义之网”。 不论是“雨伞借一赠百”,还是“口罩赠一还两千”,抑或“爱心乘用2元捐18元”,素不相识乃至未曾谋面的陌生人,通过一把雨伞、一个口罩、两块零钱,陌生人之间完成了一次基于善意与温暖的良性互动,每个人都从中感受到了“柔软的力量”,成为“微公益”的受益者和参与者。 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口罩赠一还两千”不仅传递女儿对父亲的关爱,也传递出小女孩对成人之美的认同与遵循。成人之美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着人们的心灵;两千个口罩所带来的光亮,会让两千个人、两千个家庭感受到道德温度和文明刻度。一个纯净的小女孩点燃自己的善念火种,成为身边人的道德光源;人是城市的核心,城市文明的水位会因每个人的成人之美而水涨船高。 一个城市的体面与尊严,不仅在于工业的发达、商业的繁荣,也在于最普通的劳动者的境遇。当一个又一个的普通人能够得到制度护佑与人文关怀,当成人之美的善意和温暖在城市涌动,都市人的精神家园才会得到照耀与滋润。一个懂得尊重个体价值、愿意对普通人“温柔相待”、愿意成全陌生人的城市,自然会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
相关文章
- 区别成熟和不成熟的男人,真的差距很大,尤其是这两点
- 八月再见,九月你好
- 一个家庭是否聚财,别看房子车子,看这5件事
- 俗语“一女开两门,人财都难存”,哪“两门”不能开?有道理吗?
- 又至母亲节
-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 一起睡过觉的人,会相爱很久很久
- 一个女人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3个特征,发现一个就要小心了
- 就是喜欢你
- 吸引力高的女人,往往都具备的3种特质,很容易让男人上瘾
- 莫言:吃亏和吃饭一样,吃多了就成长,能说服人的,从来不是道理
- 六一:致不再年轻的我们!
- 拥抱的余温,久久萦绕_爱情故事
- 人生,抓住了奋斗过程,就能收获好的结果
- 有三种人,千万别让他来你家做客,关系好也不行
- 和有温度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滋养(好文,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