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蜜阅读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菠萝蜜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菠萝蜜》阅读答案 林清玄 (1)开车载朋友路经天母东路,突然看见路边货车挂了一块大木板,上面写着:“菠萝蜜,很好吃。” (2)为让朋友一尝菠萝蜜的滋味,我把车停在货车旁。 (3)卖菠萝蜜的是一个年轻娇小的小姐,显得那些菠萝蜜更为巨大。她有点艰难地把菠萝蜜放在秤上,说:“三千六百元。” (4)我听了,倒退三步,因为我原来预期一个菠萝蜜顶多五六百元。 (5)小姐看我面有惧色,说:“我还有剥好的,一盒三百五,三盒一千元。” (6)我买了一盒剥好的菠萝蜜,可惜只有十几粒,实在太贵了,不过,朋友总算也吃过菠萝蜜了。 (7)我对朋友说,菠萝蜜会变成这么贵的水果真是始料未及。从前我们老家山上就种着一棵菠萝蜜树,树形并不高大,只有一丈左右,但每年到夏天盛产,总会结出二三十颗果实,每颗都有二十几斤重。当时在乡下,菠萝蜜没有人要买,因此收成时顶烦恼的,总要捧去送给亲戚,有时亲戚嫌麻烦,甚至不肯要。万万没有想到,菠萝蜜现在竟是台北最昂贵的水果。我和朋友坐在车里,细细品尝那用小盒盛装的菠萝蜜,真有一点世事难料之感。 (8)朋友说:“菠萝蜜会这么贵,可能是近年佛教盛行的缘故,‘菠萝蜜’是多么好的名字,好像吃了就会开悟呢!” (9)“菠萝蜜”确实是好名字,它原产于印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菠萝蜜,梵语也,因此果味甘,故借名之。”菠萝蜜在佛教的原意是“到彼岸”,拿来称呼一种水果,使人在吃的时候也容易沉入新的境界,想到那遥远的彼岸是不是金黄色,而且充满着蜜与醍醐一样的芳香呢? (10)在我童年的时候,每年菠萝蜜成熟就已经立秋了,热带的雨季来临,每日午后,大雷雨像赴约似的,奔跑飘洒在南方的山林。我常靠着窗口,看那雨中的菠萝蜜树,看着果实一天天长大,心里就会为土地与天空的力量感动。然后我会想,有一天我一定会穿过菠萝蜜的圆叶,翻过背后的山,到一个繁华的地方去。 (11)那繁华,是我的彼岸。 (12)但是,此刻我生活在当时向往的繁华城市,立秋大雨中的小屋,靠在窗口的孩子却成了我现在的彼岸了。 (13)在智慧体验最深的地方,哪里才是此岸?哪里才是彼岸?在此岸与彼岸之间,船的航行是不是也有好的`风景?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是不是也有休憩之所呢? (14)中年以前,我们的整个生命都是为了奔赴自定的“彼岸”而努力,爱情、名利、权位、成功都是岸上的风景;到了中年,所有的美景都化成虚妄的烟尘,俗世的波折成为一场无奈,我们开始为另一个“彼岸”奔忙,解脱、永生、自在、净土,直到我们观见了心中的消息,才恍然一悟,彼岸根本就是永无尽期,菠萝蜜多永在终极之乡。 (15)何处有真实的“彼岸”呢?在“此岸”中是否有彼岸的消息呢? (16)菠萝蜜到底是最后的解脱,或者只是一个水果?能好好吃一个水果,是不是也能回味到净土的芬芳?童年时被迫把菠萝蜜当饭吃,是好的,因为“菠萝蜜多”;现在菠萝蜜如此昂贵,把菠萝蜜当珍珠来吃,也是好的,因为“菠萝蜜甜”。 (17)菠萝蜜本无贵贱、是非、高下,一向就是那个样子的。我们的心也是如此,童年向往繁华的心与中年渴望隐遁的心是同一颗心;少年彷徨时四散奔驰的心与中年静定时反观自在的心是同一颗心。心的本色是相同的,只是在时光中浮动而已。菠萝蜜的本色也是相同的,但有时暗香浮动,有时照见五蕴皆空。 (18)吃完菠萝蜜,我开车绕过天母东路,开往阳明山的小路,沿路相思树与松林迎风招展,像极了我们童年的山林,脑海中突然浮现这样的句子: 五月松风,人间无价。 满目青山,菠萝蜜多。 (19)菠萝蜜的香气于是随着松风,环绕了整个山林。 (选自《拈花菩提》,有删改) 11. 文中说“菠萝蜜在佛教的原意是‘到彼岸’”,请简要概括文中“彼岸”的具体内容。(4分) 12.文章第(10)段(“在我童年的时候……到一个繁华的地方去”),从全文结构上看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13.请联系上下文,简要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彼岸根本就是永无尽期,菠萝蜜多永在终极之乡”深刻意蕴的理解。(6分) 14.有评论者认为林清玄的作品“在清净欢喜的语言中有着哲理性的禅理思想”,请联系全文,探究本文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风格。(6分) 答案 11.①对波罗蜜果实甜腻的独特体验;②童年时向往的都市繁华;③中年以前努力追求的“爱情、名利、权位、成功”等诸多美好;④内心渴望的“解脱、永生、自在、净土”等精神境界。(4分,每点1分) 12. ①写童年的我,在菠萝蜜成熟季节的梦想,为下文作者的人生感悟作铺垫;②与上文“到彼岸”、“遥远的彼岸”相照应;③与下文“此刻我生活在当时向往的繁华城市”“靠在窗口的孩子却成了我现在的彼岸了”形成对比。(4分,①两分,②③每点1分) 13.①从世俗的角度来看,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②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精神境界的追求才是终极目标。③这既是作者对中年前后人生追求的顿悟,又是对追求人生繁华者的忠告。(6分,每点2分) 14.①语言清净优美,用词简练而含义丰富;②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欢喜与感恩,体现出作者“快乐地活在当下”的文学主张;③作品洋溢着佛学的哲理情怀,作者从自身出发,由自身追寻彼岸的经历悟出人生至理,富有思辨性。(联系文本略)(6分,每点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