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科:吃 货
吃货,是最近几年媒体推出一个时髦热词,含义丰富。在我老家,却是千百年流传着的一个俗语,指吃食中作不了主食、用于打牙祭,往往藏于衣袋或家里隐秘处非知己者不与分享的、表示特别关爱小孩、老人、客人的零食。在粮食匮乏的年代,三餐不饱,吃货更是哄肚子祛除饥饿感的好东西。
我年已八旬的母亲那一代人,进入担当家庭重担的年纪,在为一家人三餐疲于奔命的同时,总要趁机会捞点儿吃货,用以安抚见面就要吃的年幼儿女。没有吃货,才撂下重担的他们就被搅扰得连气都没机会喘。那年月,因为没有钱,农村人极少掏钱买,吃货主要靠自己搜寻。大多时候在大集体干活休息的间隙他们见缝插针,钻进庄稼地周边荒草丛、灌木丛、刺藤架下,采摘可食的植物根茎和山桃野果,藏在秘密处,放工的时候,向大家展示没有顺手牵羊集体的劳动成果后捎带回家。若在水田里劳作,碰见黄鳝、泥鳅、田螺等,掖在身上也带回家,数量较多就熬汤,算是全家人吃肉,数量少,就交给小孩自己剥了,撒上点食盐和花椒、辣椒面,用绿树叶包裹住丢火堆中焐熟,甚至直接放火炭上烧,掺和了调料的油香,弥漫开来,那个香啊,至今还在记忆力,无可替代……给大人们分享,他们总是说没吃头!
在集体收割完毕还未播种的庄稼地里,捡拾被漏掉的麦穗、豆粒,挖刨翻过几遍的泥土搜寻裹在土块中的小土豆和小红薯。我七八岁的时候吧,有一次,从集体收割完的麦地里捡拾到小半竹篮子麦穗,感觉有些多,不敢拿回家去,不情愿地交给生产队粮库,得到了村干部在大会上的表扬,父母也沾了教育有方的溢美之词,私下里人们却说我是呆子、瓜怂。
改革开放后,食物渐渐地丰富起来,吃货不再是度饥荒的必需品,而是零食,作为正餐前后客套的配搭。获得方式以买为主,基本都是工厂大批量生产出来的,那些野味的渐渐被淡忘。但吃货只能是零食,不能认真的,作为主人家的大人不应该贪吃。成家立业之后的我不自觉地继承下老家人这种习惯,只要肚子不饿,很少吃吃货,经常将买来的搁坏扔掉。用富裕人养生理念言之,正餐之外不吃副食,既不是科学的饮食配方,也是消费水平不高、经济不富裕的表现。我承认,这的确反映着我大半生的生活水平。在赡养年老父母,抚养子女成长、供给上学,购买住宅等重担压下,我常买的吃货,都不时髦、不前卫,是大众化了的、价格较低的品类,扔掉也不可惜。但母亲屡屡制止,哪怕一个桔子中有一瓣还可食用,她都要抠出来吃,一边念叨:“你们小时候,没啥吃,饿得哭,我就……”。你说她珍惜吧,许多专给她买的吃货经常被搁烂。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经济还比较紧张,没能让他老人家吃上现在看来令我抱愧的吃货。只能加倍地让年过八旬的母亲享用。买吃货时,总是照顾母亲所剩不多的牙口,放在家里显眼处,便于她一个人呆闷的时候打发寂寞,但总发现数量不减。亲手奉上,又被她有意无意地婉拒,连说你吃、你们吃,我和妻子、儿女们不吃,她也不吃。给她两个以上,她只吃一个,总要攒点儿放衣袋中,再见到我们谁个,拿出来给,一如我们小的时候,她宁愿自己流馋口水,也要留给经常馋痨的儿女。看着被她体温暖瘪了的糖、果和揉碎了的淀粉类吃货,谁有胃口?气不气人?只好强行扔进垃圾筐,她就心痛地说,要是老头子(我父亲)活着就好了。妻子经常给她洗衣服的时候嘟囔:“不吃,也别揉烂在口袋里呀!”真要牵心她吃,必须督促她喂进嘴里,眼见着给吃净。
今年春节期间,走亲窜友,无论进了谁家门,最常见并且抢眼的招待的就是给你吃货:水果、干果,瓜籽儿、奶糖,本地产的、远路来的,五花八门,赛香斗鲜。饭前伴茶水,饭中作副食,饭后撤掉剩饭剩菜即刻换上各种零食。我打趣说:“给自己留点吃货吧。”他们爽朗地回答:“现在不缺,经常放坏了。”怎能不感慨:大家的确过上好日子了!
2019年2月22日
作者简介:韩文科
(责任编辑: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