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四大名著随笔

随笔美文2021-04-05148举报/反馈

  四大名著随笔【第一篇】:四大名著里的俱乐部

  《三国演义》中的“桃园”是俱乐部的启蒙,三个个性经历完全不同的人物,因为一个可能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所谓理想而聚集在一个地方结拜天地,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由古至今都难出其右的著名组合。这个俱乐部的最初存在方式,竟然成为了人们对于友谊和人生价值追逐和向往的圣地。

  《西游记》里面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俱乐部,最与世无争的应该算是花果山水帘洞了。一大群大大小小老老幼幼的猴子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逍遥生活。爬不完的树,吃不完的果,游不完的水,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和谐而且太平。如果不是有一个自命非凡也确实不同凡响的美猴王当了它们的领袖,而且野心勃勃地自称齐天大圣要寿与天齐,它们一定是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生命群体。

  除了花果山,《西游记》里还有无数多的俱乐部,就是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山洞,这些山洞无一例外都被那些法力或高或低的妖魔鬼怪霸占着。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破坏唐僧师徒去西天求得真经,但是平时无所事事的时候也偶尔吃一些无关痛痒的人打打牙祭消磨时间。这些俱乐部其实也是令人艳羡的地方,大怪小怪们独占一个山头占山为王,与其他的俱乐部并不互相冲突互相侵犯。每天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而且看起来所有的妖怪无论职位高低都和睦相处。不过,这仅仅只是和平时期呈现的状态。一旦遭遇到进攻,孙悟空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带头作怪的妖精,当主将被一个个降伏了之后,他们马上就四散逃窜作鸟兽散,一点没有那种平时的义气和团结。所以,一个俱乐部是有什么样的人群组成非常重要。如果大家去那里的目的只是为了享乐,而不愿意维护俱乐部的地久天长,那么,这个俱乐部一定会在一个非同寻常的时期分崩离析,无论平时看起来是那么井然有序一团和谐。

  其实,《西游记》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俱乐部叫天庭,就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掌管的地方。神仙们并不是就那么心情愉快和睦相处的,因为他们都有着无可比拟的能量,所以他们总希望在人世间遇到麻烦的时候自己可能出人头地一回,也许应该说是出仙头天更加合适。所以,他们经常会为谁去除暴安良而争得面红耳赤头破血流。另外更加要命的是仙界保留着极其严苛的等级制度,看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就可以窥斑知豹。一般的神仙是根本没有资格进蟠桃宴与王母娘娘一起享受仙桃获得长生不老资格的,更加轮不上一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毛猴了。所以,当猴子偷偷混进蟠桃会现场而且把里面搞得乌七八糟,喝得七荤八素之后,王母娘娘别提有多生气,恨不能将他大卸八块。当然,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他也不会跟神仙们成为死敌而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最后陪着唐僧走十万八千里。

  《红楼梦》里的俱乐部就是贾府,这个地方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俱乐部,更像是一个家族。但是,这个家族太过庞大了,庞大到里面的人群关系复杂到了需要多少人专门成立红学会来研究他们千丝万缕神秘莫测的联系。所以,纵然是一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门庭,照样演绎出了人类历史上可能是最复杂最繁琐的家族关系。而这个俱乐部与创始人和领导层命运息息相关,同时又与整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俱乐部的高层越高,俱乐部的势力越强,俱乐部就能存活得越好,发展得越快。俱乐部的生命力在于经营者,俱乐部的前途在于俱乐部里面生活和享乐的人们。

  最具有俱乐部综合特征的,应该算是《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俱乐部,它具备了现代俱乐部的种种特征。水泊梁山在一个极其偏僻的地方,谁要去那儿都必须经过一段水路,所以,这个地方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变得极其安全,非常合适那些想与堕落朝廷分庭抗礼的人们偏安一隅或者聚众造反。这就类似于俱乐部,通常现代俱乐部也会寻找一个看起来与世无争的地方,人们在这儿可以心情畅快地生活歇息不受外界的干扰。

  另外,最核心的特征就是,水泊梁山原本没有人,去的人多了,才有了后来水泊梁山的千古绝唱。108个英雄好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或者自愿或者被迫地走进了这样的一个俱乐部,大家在这里劫富济贫,对抗鱼肉百姓的朝廷,消灭欺世盗名的恶霸,赢得了民心。这就类似于现代的俱乐部,人们不仅仅是为了相聚而相聚,人们聚集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或者兴趣。这样的俱乐部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而且这样的俱乐部会显得生机盎然。

  当然,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集体,最后还是在历史中灰飞烟灭了。每个人几乎都殊途同归地战死在各自的战场上,如果除去他们的领导层管理不利的原因之外,也许也是历史运转使然。一个小小的俱乐部,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一个制度明晰的大朝廷抗衡,尽管那些制度几乎都已经不可遏止地冒出了没落的腐朽味道。
来源: m.taiks.com

  我们需要和更多的人在一起,无论是如同桃园结义那般义薄云天;或者如同山洞里的大小妖怪们那般乌合之众;或者如同贾府里面形形色色的人们那样爱恨情仇;抑或如同水泊梁山的英雄豪杰们那般气吞山河。我们毕竟需要生活在一个个俱乐部里,也许俱乐,也许俱苦,但是,至少有人知道,我们曾经热闹,曾经落寞,我们能证明自己曾经轰轰烈烈地活过。

  四大名著随笔【第二篇】:读《红楼梦》有感

  读了《红楼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也是这此些感动我们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贾宝玉,林黛玉,薜宝钗,王熙凤乃至刘姥姥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再读了《红楼梦》,一些其他的人物又让我产生不同的感觉,一种新的东西也在这些人物中散发出来!

  《红楼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人“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宝钗、黛玉之类“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个人就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凭借自己的美丽荣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宝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与她的娘家的家世不相称,她的家里老父弱弟,无钱无势,而贾府却是京都八公之一。“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且“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的眼睛”,因此她的地位并不像凤姐“莲二奶奶”的位置那么可靠,她的花容月貌虽然为她增色,让她荣登宝座,但却不能保证她不受歧视,然而秦可卿到了贾府后获得的不是虐待和歧视,反而成为贾母的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这是由于她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她不仅“秉花容”,而且“会行事儿”这点就印证了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也即一个社会的环境中会行事,会看眼色是一个多大能耐,此时我也不得想到了林黛玉和薜宝钗,为什么后来会有这样的爱情悲剧,在会芳园中赏梅,宝玉想睡中午觉,贾母就让小厮好生哄着去玩一回,秦氏忙主动接过这一差使,为的是博取贾母的欢心,在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二人到里间小炕上肠叙,秦氏忙进来叮嘱宝玉道:“宝叔,”你侄儿年小,倘或言语不低头,你千万看着我,不要理他”,为的是怕秦钟说错话使宝玉扫兴,秦氏病重,贾府还动了一大群大夫,“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秦氏甘冒着凉添病的危险,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为的是怕万一礼数不周,落人非议,……如此这么多,不难看出,秦可卿不细心和要强,但她的这种细心和要强也反映了她只要求不开罪人,不落人褒贬,从而能博得人们的好感。

  说了秦可卿如此多的优点和行事,但她最后的结果是自缢而死,为什么会这样,也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一个问题。秦氏进入贾府,贾珍对她垂涎早已,而秦氏的地位恰好又系在贾珍夫妇的欢心上,面对这一境地,贾珍的诱胁是她陷入孤立无援的状况,要么以死相逼,要么委身顺从,她的心细是她能动察到周围的一切,她的要强,又使她感到人言可畏,这样使她心重,不甘于落入贾蓉父子手中,直到自缢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她的死是死于精神上无休止的蹂躏。

  秦可卿不是一个饱暖思淫欲的淫妇,她是个有心计,有手腕,有封建“治才”的女性,她的羞愧自缢,反映了无法摆脱这一厄运的精神苦闷。她的结局又是显示了红楼梦中的又一悲剧命运。

  这样一个女人,可以说算得上是主子《红楼梦》中除了各个达官显贵的人物之外,还有的就是从多的丫鬟,丫鬟中也分了等级,贾府中最有地位的便是鸳鸯了,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太上皇”,贾母的贴身丫鬟是贾母一时半刻也离不开的得力而又得意的“心腹”, 鸳鸯处事从容,无论什么场合,都能泰然相处之,举止适宜,无论大事小事,她都想的周到,办得妥当,就是这样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使她成为贾府众多丫鬟之王,所以,贾母评论说:“鸳鸯那孩子心细一些,我的事情,她想着一点了,该要的她就要了来;该添什么她就趁空儿告诉他们了”, 鸳鸯还是个心地善良之人,她不依仗贾母之势作威作福,倒还经常帮助别人排难解忧,虽然她外表柔弱,却是个有志气的刚烈女子。我们都知道贾赦采取软硬兼施,威胁利诱的手段要讨她做小老婆,邢夫人说:“女孩子里头,就你是尖儿;模样儿,行事做人,温柔可靠”,在他们看来这是又高贵又体面的不想遭到她坚决的拒绝,前来拉牵说合的嫂嫂,被她骂的狗血喷头;做了准姨娘的平儿袭人开她的玩笑,让她抢白了一顿,她说:“别说叫我做小老婆,就是这会子大太太死了,叫我做大老婆,我也不能去!”……纵到了至急为难,我剪了头发做姑子去,不然,必有一。在贾母面前,哭着,发誓道:“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大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一刀子抹了死了,也不能从命!”那样坚决,那样刚烈,让我不由得从内心佩服这样一个女子,依仗着贾母, 鸳鸯也算暂时战胜了贾赦,但贾母一死,岂不又成了俎上肉?所以她必须短了必死之心,最后贾母一终命,她怎能不“殉主”而死呢?

  《红楼梦》中除了众多的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还的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他没有明说,但通过这成百的众多人物的神志,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的惟妙惟肖,一个庞大的繁荣的贵族大家庭,到后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我们不难看出封建资本家的腐败无能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长久,文中描述了如林黛玉,贾宝玉………这样的“叛逆者”的形象,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甚至可以说凄惨,但他们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顽固不势力作斗争的新主派代表,我们都江堰市知道林黛玉的眼泪,但也知道她的尖酸刻薄以至使别人都嘲笑她挖苦她,我们也知道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须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诽谤”!纨绔子弟的形象,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丝亮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四大名著随笔【第三篇】:读《水浒传》有感

  最近在播放《新水浒传》,我想把它看完,因为在小时候那个水浒我没看完(小学就住校,电视少看)。我之所以对水浒感兴趣,是因为我从小就知道水浒里的头领叫宋江,我一直对他很好奇,因为他没什么出众的地方,却坐了老大,所以我想了解下宋江他的生平遭遇(看原本是最好的了解他的方法,但在国外,似乎静不下心来看书,那几本经济类的书也是走马观花般的看完的。里面的专业词汇太专业了,看的累死)。宋江和他最相似的就是刘备和刘邦了,都是能力平平,手下却有一帮猛将辅佐他,在电视剧中,有个敌方将军(忘记叫啥了)也感慨过为什么宋江能当老大,副将说因为他在那一带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反正就是说他是个热心的人,为人处世都得到了当地的认同,名气极大,很多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是个和朋友讲义气,乐于助人的人,跟他交朋友,总觉得是和一位正直的君子交朋友,所以很多人乐于和他交朋友。我觉得可能也是这样吧。恶人的话,朋友一定不会多吧。后来我在网上查了查看看,发现这位仁兄写的不错,便摘抄下来:

  读了很多遍《水浒》,我现在越来越对宋江这个人物感兴趣。以前是很不喜欢他的,但仔细品读小说和反复思量之后,却发现这个人并不简单。《水浒》让我读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宋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又没有其他特长,凭什么当梁山的老大?对于这个问题我现在有了新的理解。

  我认为宋江能做老大有四个原因:

  1宋江有老大的气质。什么是老大的气质?不是一个人长得多威武,也不是要才高八斗,而是要有识人的慧眼和容人的胸襟。

  能识人可以说是判定一个人境界的标尺。做老大的找不到能力强的手下或者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就不会聚拢人才,即使聚拢了人才也会使人才无法发挥。像《三国》里的刘备,就是因为能识人,才得了关羽和张飞,此二人既有能力又有忠心。正是刘备具有这个特点,才会有这么多的人帮助他打下江山。宋江恰恰也有这个特点。比如他见到李逵的那一幕,在戴宗看来李逵就是一个粗人,没什么用,而宋江却看出李逵是个人才,于是对他很好,使李逵感怀。事实证明以后在梁山的活动中李逵确实有很大的作用。

  能容人更不容易。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狸叔有一句台词:“容得下弟兄,才能当大哥。”这话说的不假。像《水浒》里的王伦就不能容人,即使当了老大也做不长久。只有容得百川,才能做大海啊!

  2宋江有老大的眼光。目光短浅的人是做不了老大的,即使做了也不会有好结果。这一点宋江很出色。晁盖在梁山做了一段时间的老大,一直没什么建树,实力也没怎么扩充。宋江一到梁山就开始壮大实力,为什么?因为宋江看得远。他一山上就做了一面大旗:替天行道。这是为了名正言顺。就像现在借媒体或者舆论来炒作一下,实际上直到今天这一招很有效。(洪秀全就是借着舆论的大风建立了太平天国。)之后他有策划打祝家庄。这是为了解决后勤问题。没有钱粮物资怎么打仗,别说打仗生存都困难。这些正是梁山壮大所需的因素,如果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像晁盖那样光有义气,早晚会山穷水尽。也就是说宋江知道梁山需要什么,这不光是眼光要长远,还要独到,更要准!

  3宋江有老大的手段。做老大的没点手腕是不行的。宋江之所以名头这么响,就是因为有手腕。有人说是因为宋江有钱,送钱送的。其实这么说很没谱。因为宋江并不富裕。他祖上是种地的,算是小地主吧。确实是不艰苦,但一大家子这么多弟兄,恐怕也富裕不起来。他本身是刀笔小吏,在衙门比师爷的地位还低,挣的就更少了。如果说他有钱,靠送钱送出来名声,那简直是无稽之谈。(柴进可比他大方,更比他有钱。却没有他这么响的名声。)宋江的确有送钱的行为,实际上并不多,但效果却很好。因为他会花钱,会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这就是用钱用在刀刃上。另外收买人心,平衡关系。也都是他擅长的。收买人心是提高自己的威望,使自己的嫡系增加,众望所归。平衡关系是管理的艺术,这一点在英雄排座次上体现的很明显。不管是什么领导,平衡关系都是他们不可避免和最头疼的问题。而宋江却将这些玩的团团转。最明显的还有他的权术,很多人说他虚伪,就是觉得他办事道貌岸然。其实这是一种术的表现。有些事不用术反而是办不来的。就像《三国》里诸葛亮设计收服马超。他用钱买通张鲁手下杨松兄弟,离间张鲁与马超,断其后路。使张鲁与马超反目。此前马超攻刘备未果,这一下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然后在派李恢劝降。这就是术。如果不用点手段马超怎肯就范。难道说诸葛亮也虚伪?虚伪与否我觉得至少与他的权术没太大关系。

  4宋江有老大的性格。胆大心细,能屈能伸,沉稳内敛。无论是江湖帮派、社团、甚至企业,叫的最凶的、最显山露水的都不是决策人。真正的“操盘手”,应该是内敛的。所谓“真人不露相”。如果一看就被人看透了,那还怎么“操盘”?要是人人都能看透那支股能暴涨,那离经济危机就不远了。老大所表现出来的气质首先要内敛,其次要沉得住气,稳得住。做大事的心浮气躁可不行。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好事多磨”,没有一夜暴富,也没有一步登天,成功往往是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做主将的压不住阵可不行。

  除了沉稳内敛,还要胆大心细。做大事没胆量可不行。不敢想当将军,又怎么会当上将军呢?但光胆大,像李逵一样天不怕地不怕还不行,还要考虑周全。《水浒》中宋江私放晁天王就做的很周全,要不是晁盖回赠金钱,又被阎婆惜发现,也就不会出事了。

  另外做老大的几乎都是笑到最后的人,不管你多么英勇,多么有智谋,死的太早或者大势早去,都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晁盖了,一百单八将里面为什么没有晁盖?就是因为他死的太早。要想避免这种局面,性格里就得有能屈能伸的一面。宋江在题反诗后被捉住,开始不认,后来经用刑招认,才刺配江州。如果宋江不认,**着会有两个结果:1招致更重的刑法,在对方认定你有罪,而且是谋反的情况下,谁敢妥协?不招认必定是不能停止用刑。在当时的黑暗吏治下,死路一条。2是把案子闹大,进行重新取证,重审。谋反这种事,闹得越大,定的罪越重,要是皇帝知道那肯定是斩首。所以宋江就“屈”了一次,虽然看上去好像没什么骨气,但实际上是形势所逼。也是他的性格使然。

  以上几点因素正是梁山其他头领所不具备或不全具备的。这也是宋江的立足之道。正是有着这些特点,所以宋江在《水浒》里一出现,就注定了要做梁山的老大。

  四大名著随笔【第四篇】:读《三国演义》有感

  细品《三国演义》

  读书犹如饮美酒。酒越酿越醇,书愈看愈香。读《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就像一杯被酿的美酒,细细品读,回味无穷。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这原本就是一个政治腐败的黑暗时期。《三国演义》更是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这段峥嵘岁月描写得淋漓尽致。

  故事起始于黄巾大起义,起义失败后,各路军阀逐鹿中原,你争我夺,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后,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刘备聚卧龙、凤雏之智,关、张、赵之武,拥有益州、荆州一片地区;孙权则以长江为屏障,独霸江东。一场惊心动魂的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之势成弱。最后,魏灭蜀、吴后但曹家政权也被司马家夺走,名著一司马炎登基而结束。

  《三国演义》塑造了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刘备关羽尤为明显。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他出三为刘备效劳受先帝,鞠躬尽瘁,死而后以。他为蜀国干了一番大事业来:七擒孟获、三气周瑜。但他最后死在了白帝城````他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啊!关羽虽然后来骄傲,但是他也为蜀国干了一番大事业:千里走单骑,斩将杀兵,诸文丑一帮人都死在了关羽的青龙斩越刀下;刘备虽然没有诸葛亮聪明,也没有关羽那样厉害,但是,他深受人民爱戴——和曹操一等人相反。

  《三国演义》中还有这样一幕:刘备三顾茅庐,至精至诚,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后来诸葛亮便帮刘备建立了蜀国。说明了:想要干大事,没有人才是不行的。而在现在高科技的时代,又证明了这句话。人才竞争,不可或缺;人才流失,则是最大的浪费。“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这句话又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三国故事,是一个有一个有关战争的故事而构成的一篇名著。三国战争,是一次又一次谋略和智慧的较量。书中有着精彩的战役:赤壁、官渡,以弱胜强。博望、新野。以智取胜。其中赤壁之战最为著名,里面涉及到反间计、苦肉计、连环机和诈降计。孙、刘联军众志成城,在长江江面上,周瑜和诸葛亮演上了一场火攻好戏,气势汹汹的曹军一下子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几乎全军覆没:曹军出征二十万,回来二十七骑。这又说明了智慧能成就一切。有智慧,看上去不可能实现的也会实现。

  《三国演义》是一眼智慧的泉源,一个谋略库。细品《三国演义》吧!感受《三国演义》的气息,解读《三国演义》的智慧!

  啊,令人手不释卷的《三国演义》!

  四大名著随笔【第五篇】:我看《三国演义》

  曾作过这样的一个梦,梦见自己遨游在书海之中,尽情地游赏,任凭朗朗的读书声在自己耳旁回荡。只见周围全是些自己喜欢或曾看过的书,一切显得是那么的恬雅又迷人。

  于是在次日的清晨,我一早醒来,便拿起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来仔细阅读。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再一次打开了它。(呵呵,不知道这是自己第几次翻开它了!) 翻开书,书中人物让我着迷。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还有等等性格迥异的人一一呈现在我的面前,仿佛把我带回到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

  纵论三国天下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历史上三国谈得上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的年代,可谓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演义》从桃园三结义写起,向我们描叙了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我们所熟知的黄巾起义,董卓之乱,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等都在其中。

  相信看完此书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喜爱与憎恨的人物。我也一样,对于书中的人物我最喜欢的是孔明,生活在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他的身上焕发着人性的光辉。36岁时他出山辅佐刘备,在隆中决策时,他便已经预见到刘备后来可以三分天下而有其一了。并且在赤壁之战前,他也让我们领略了他舌战群儒时的风采。而在三足鼎立时,他对内依法治国,对外东和孙权北据曹操,一个人担起了蜀国大小事务,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然而提起阿斗我便无言了。作为一个君主,他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还心甘情愿的把国家献出,最后上演了令天下人耻笑的事——乐不思蜀。哀哉!试问,有谁会想到堂堂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今三国早已离我们而去,无论是“桃园三结义”的不渝兄弟情,“临表涕零”的忠诚之心,还是奋勇杀敌的豪迈与悲壮,总之一切都过去了。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回忆与想象。然而三国的魂,我们却是要谨记的。无论是刘备的谦逊,还是孔明的谨慎,等等一些都是我们所必须学习的。我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但是只要我们坚信书中英雄人物的精神,相信再困难的事,我们也会解决的。

  历史的年轮碾过了一季又一季,往事如风,物是人非。三国虽走,精魂尤在!

  西风紧 夜微寒

  北雁南飞

  轻舟欲泊岸

  几经徘徊终离去

  夜火阑珊

  红烛泪已干

  月已圆 人未归

  碧霄玉盘

  伶俜洒人寰

  独伫危楼空倚栏

  秋水望穿

  清泪落满衫

(责任编辑:副主编)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