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文/刘修春 中国佛家经典《大智度论》中说: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明末清初着名小说家钱德苍先生在《解人颐》一书中对“欲望”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由此可见,人心不足蛇吞象,可谓不是空言。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最终丧失自我,被自己的欲望毁掉。 着名漫画家吕育明说:有些人之所以生活得痛苦,就是把无休止的欲望永远建立在基本生活的基础之上。是啊,欲望像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我们的心头,使我们放不下很多东西,欲望过多使我们的心灵一直备受束缚,当我们无法左右欲望的时候,就只能眼看着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 人一生的不同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欲望陷阱,只有让欲望变得单纯,才能够既享受财富又不落入欲望的陷阱,只要淡泊名利、清静无为,我们自然能够挣脱欲望的枷锁,放飞心灵的自由。 有人曾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句话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更是人生宝贵经验的写照。人的欲望越大,就越容易变得贪婪,也就越容易招致灾祸。古往今来,被难填的欲壑葬送的贪婪者,多得不可计数。富兰克林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勇气去克制日常生活中的欲望,他就很难在自己的事业上做到自我克制,难以培养真正独立自主的性格。而自我克制体现了人类的勇气,是人类的高尚品格之一。不能进行自我控制的人,很难拥有真正的幸福。卡耐基曾说过:“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按照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且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诱惑虽时时在眼前,但我们面对诱惑,要能够做到心如止水,不迷失、不动摇,识得破,忍得住。做人只有坚守自我,像北方农户冬季搭塑料大棚种蔬菜那样,棚外冰天雪地,棚内温暖如春照样生长蔬菜。只要你牵好自己的魂,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家的门,就不会受到外来的侵蚀。做人要想做到俯仰无愧,堂堂正正,就必须严控欲望过盛,莫被欲望所毁。 “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超脱。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并得到幸福。幸福虽有千种,但没有一种与贪婪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