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三年的时间,来成就一个失败的自己
文/胡子先生的小屋 2016年的那个夏天,天气很燥热,尤其是六月,积累在枯燥课堂里的腻湿空气,即便是偷偷地从校外小卖铺里买的冰棒也不能压下这股想要解脱的冲动。 初二那年,因为表哥的一句话,我被父母从生活了12年的城市——东莞送回到了老家读书,第一次真正的离开父母,带给我的不是叛逆的解脱,而是一种茫然,一种莫名其妙的慌张。 回到家乡后我参加了当地的一所私立学校的入学考试,以并不优秀的成绩进入了这所学费高昂的全日制寄宿、军事化管理的民办学校。 从初二开始,这所学校每年的高考季都会高喊着“奋斗一百天”、“扬帆起航,铸就辉煌”、“用汗水给明天一个交代”等等的口号,这似乎是每一所中学乐忠于的用来激励学生上进努力,提高升学率的“良药”。 五年的时间,天天朝五晚十。在这所学校里,每一个学生都已经被制度所驯服:每天5点起床参加晨跑;一周只有星期天下午才能出校,一个月2天假;每天晚上11点才回寝室;不允许从校外买零食,抓到违规回家教育……这所有竭尽全力榨干学生学习时间的制度已经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了。 从初二到高一,由于是中途转入,没有资格进入清华班(重点班),只能留在普通班,而且因为学校普遍的学习进程十分快速(初二结束时已经学完初中知识了,初三就开始学习高一的课本了),所以我们转校生一直都被赶着追上清华班和科技班(重点班和普通班之间的等级)的进度。 对于我们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说,没有中考的概念,因为学校也有高中部,本校的学生基本都是能够直升的,所以我们在中考的前一天,还在学习函数和集合。我们一进学校就被教育“你们的所有的月考都只为了高考”,所有的努力成果的表现形式就是2016年的高考。 高一的时候,教室在一栋四楼,走廊对面就是二栋四楼的高三部,每天我们从操场晨练回来后都会看到高三的每个教室都是亮着灯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走廊上挤满了捧着英语、政治、历史书本背诵的学长学姐,那时候我们都特别羡慕高三的学生,一是因为他们可以不用晨练,你知道夏天早上在湿热的空气下跑步,早上刚洗的澡又出一身汗,冬天裹着三件厚衣服在寒风里逆跑的滋味吗?这应该就是每一个经历过高三的学生都经历过的日子。二是因为他们马上就可以从枯燥的中学课堂解脱了,马上就可以进入轻松自由的大学了。 那个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我们也会经历这些,而这些竟然会让我们在未来无比的怀恋。 高一下学期,进行了文理分科,作为一个物化生勉强及格,数学还凑乎能够计算1 1=2的情况下,我选择理科明显是不明智简直可以说是愚蠢的行为,没有悬念,我进入了传说中的“娘子军”——文科班。 在分班后的第一堂班会里,班主任就高度褒扬了我,说以我这个分班成绩继续保持,高考的时候肯定能上一个很好的大学。 整个高二,我充分演绎了一个“好学生”的角色,认真听课,努力学习,一直位列班级榜首,在年纪也是前茅。 但是我不快乐。 我一直被推着在行走,像是一副傀儡,没有灵魂的木偶,被一股不明所以的力量操控着,唯一的执行程序就是学习和做题。有一段时间,我的成绩忽高忽低,班主任多次找我谈话,说“你是班级的领头羊,你要起模仿作用”诸如此类的。但是那个时候我觉得是我最能任性的时候了。 我乐意了就好,不乐意就罢了。 高三的生活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懂,有人说高三是地狱,有人说高三就是漫天的试卷,考不完的模拟考试,和做不完的题。 但是对于我来说,高三是我最惬意的时候。那一年,你会感觉到整个班级都是一副生机盎然的样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对未来的憧憬,不乏对未来担忧的,但回头就能为未来拨开云雾付出努力;那一年,我们总能在烦躁的学习里找到一点点残存的乐趣,上课总是闷闷的,下课就是一群开挂的小学生;那一年,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懦弱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为流泪找到一个看的过去的理由。 那一年,我们过得最自我。 2016年的那个六月,参加了高考。在乎我所料出乎所有人预料,我没有落榜但是却等同落榜。一个勉强二本的成绩成了我3年中学的交代。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还在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名列前茅的我会在高考一落千丈。 其实说不想考好是虚伪的谦逊,我也想上一个好的一本大学,但是没办法。在高考场上,面对着这些陌生的题目,我无法下手,乃至影响了后面的考试。我一直以为这种情况只能是在教育评测的杂志里夸张的出现,没想到会真实发生在我身上。 有过一段颓靡期,每天都懊恼自己不够努力,不够认真,食不知味。那一段时期,有过轻微的抑郁,脾气变得变幻莫测,现在回想,那时候简直就是黑暗的死水灌满耳鼻。 有人劝我回去复读,但是我不想再把一年的时间花费在已经学过的知识却只为一场考试上,我想要去接触更多的东西,我渴望飞出这片林子,我不想把一个成功的高考看成是一个人生的“必需品”。 后来,出去打了暑假工,才体会到每个人在这个社会里都是一个失败的存在。正是因为失败,才有考不上大学才来打工的基础工人,有家境贫穷不得已小小年纪就出来工作的人…… 但是他们仍在努力。 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是一个卑微而浅显的存在,都是一个个失败的例子。他们经历过比我更加痛苦的失败,但他们还在努力,他们还在憧憬,他们还有希望。 这么看起来,我似乎没有继续颓废的理由了。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个二本类的大学,来了武汉。 经历过高考,我似乎开始对一切不顺的事情看的淡了些,心性都收敛了许多,不会再追求固定的成功,而是注重内在的过程。要说那三年给了我什么,那就是习惯。不可置否,高中三年使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大学,并且我相信,还会使未来收益。 我用三年的时间,来成就一个失败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