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阅读答案 >

阅读答案

从前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答案2021-04-11173举报/反馈

  那个人出现在门口的时候,我正坐在门槛上逗猫,冬天正午的太阳很好,像无数根细小的金针穿透棉衣,扎在皮肤上,有点扎人,却很舒服。我懒洋洋地,猫也懒洋洋地。

  他的身影挡住了一半阳光,猫比我早一步跳开去,不满地“喵”了一声,我也退到门槛里面。

  他裹着一件很厚的棉袄,这使他的身躯夸张地胖,但脸是瘦的,而且黑——依着小孩子的判断,这是一个典型的 “乡下人”。他的棉袄上有补丁,却不脏。

  他开腔了:“你家大人在吗?”笑着,似乎还想伸出一只手来摸我的头,我当然跳开一步-----他斜背着的大挎包上拴着一个很大的搪瓷缸。

  我瞪着他,脑海里正紧张地在“乡下亲戚”和“老拐子”之间做选择题,外公已经拄着拐棍出来了,他朝着来人看了一眼,就招呼上了,“来啦?坐吧。”他没让来人进屋,自己拿了小竹椅子坐到门口,来人也就坐在他近旁的凳子上,并接过了外公递来的香烟。我注意到,他很宽大的棉袄里没有衬衣,也没有毛衣——那时节城里人穿毛衣已经普遍。

  外婆也正好来到堂屋,见到来人,便问:“吃过了吗?吃点吧。”来人一边“哦哦”的答应着,一边解下腰上的搪瓷缸,我接过来,送到外婆手上,外婆进到厨房里,大灶上是中午剩下的饭,有半锅,外婆给装满了,压实了,上头再擱上一层青菜,一层红烧萝卜,最后放上三四块很大的五花肉或咸鱼,叫我端出去。

  我这时已经断定这是“外公的农村亲戚”,于是将缸子递给他,他端过缸子,从挎包里抽出一双筷子,对着外公做了一个“您老请”的姿势,外公摆摆手:“吃过啦,你快吃。”他吃得不紧不慢,大约因为吃得多,那一顿饭总也有二十分钟左右,我便不耐烦看他,自己又到旁边玩去了。

  外公一直陪着他,不时交谈几句,全是我听不懂的“农村话”,似乎说到了他路上走了多久,累不累,下面往哪里去,还需要多少天,也似乎问到了他的家人,谁谁谁,好不好。他们的声音都不高,语气平静,他有时停下筷子,用手比划一下,于是两个人都嗟叹一回,或者都低低地笑了。

  他把所有的饭菜都扫荡干净了,外婆便出来问,“没有汤咯,喝点茶吧?”他很高兴的“嗯”了一声,于是缸子里又兑上浓茶,他们便又坐了一回,聊了一回,抽了两支香烟。有几分钟他们俩都不说话,似乎在阳光里盹着,一只苍蝇路过,在门槛上趴着,没有人去赶。

  他似乎歇足了劲,站起身来,对外公说:“好勒好勒,走了,谢谢啦。”外公说:“慢慢走,下次来啊。”于是他慢慢走了,我望着他的背影,奇怪地问外婆:“不留他玩两天吗?”外婆笑着拍拍我:“还留两天?要饭的呀。”“啊——”外公把拄着的拐棍在地上敲敲,认真地说:“不是要饭,人家是——逃荒。”

  “要饭”和“逃荒”有区别吗?我懒地去问,也懒地去想,我追着猫玩去了。

  这样的逃荒人家,我们每年在冬天总要接待两三回的,别的季节也有,但不多。我后来见到他们,便也可以大大方方地招呼后,再向外公外婆报告去了。外公的第一句必是:“来啦?坐吧。”

  随着十多年前我外公外婆陆续下世,儿孙们纷纷搬入高楼,这样的情景已经消失。

  三四年前一段时间媒体又热议“该不该帮助外来乞讨人员”,我听着各方面人马激烈交锋,心里却想着外公外婆那一声“来啦?坐吧。”“慢慢走,下次来啊。”

  想着想着,眼睛就湿了。

  我喜欢京剧里秦琼的一段唱“马渴思饮长江水,人到难处想宾朋……”多少的好东西,如今已成绝响。

  1. 文章结尾写道“多少好的东西,如今已成绝响。”对“好的东西”的分析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好的东西”指的是热情接待逃荒者,供给茶饭,与之平等交流的美好行为。

  B. “好的东西”指的是老一代人身上所具有的与人为善、扶贫助弱的传统美德。

  C. “好的东西”指的是京剧中那些总易被人遗忘,成为绝响的精彩的经典唱段。

  D. “好的东西”指的是当今社会所缺失的关爱弱势群体生活、人际和谐的理念。

  2. 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句(3分)

  冬天正午的'太阳很好,像无数根细小的金针穿透棉衣,扎在皮肤上,有点扎人,却很舒服。

  3. “来啦?坐吧。”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4. 在《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悲惨的一生中,也有过选文中“外公”这样的人,祥子视他为“圣人”,这个人是 。祥子为什么如此感激这个人?请你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其中原因。(3分)

  答案

  C

  2. 比喻,将阳光比作金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细密、温暖、舒适的特点;为全文营造(渲染)了一种和谐温暖的氛围。引发故事情节的发展。

  3. “来啦?坐吧。”这句话是外公招呼逃荒者的第一句话,表达了外公的客气平和、“与人为善”的美好品德;这句话也是每年外公接待逃荒者必说的第一句话,突出了外公对美好品德的坚持;这句话也是后来媒体热议“该不该帮助外来乞讨人员”时我回忆起来的,这两者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今天人们对待陌生人的冷漠的失望,和对“从前”美好的怀念之情。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