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阅读答案 >

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阅读试题答案

阅读答案2021-04-11103举报/反馈

  水调歌头阅读试题答案【1】

  《水调歌头》,完成后面的练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给下列几句划分节奏:

  明月见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阈,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也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

  3.“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4.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明月 几时 有?把酒 问 青天。

  不知 天上 宫阙,今夕 是 何年。

  我欲乘风 归去,又恐 琼楼 玉宇,高处 不胜寒。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4.前者是“无我之境”客观描绘相隔千里的人共享月光的美好情景;后者是“有我之境”,主观表达希望年年平安,共享月光的美好愿望。

  水调歌头阅读试题答案【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①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

  词人简介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累:无罪被迫而死。③杜若:一种芳草。

  1.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降临,一弯残月高挂天际。

  2.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怀才见弃的幽怨情思,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水调歌头阅读试题答案【3】

  无名氏①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②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③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④!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注释:①一说作者是宋朝南渡词人张元干。 ②银艾,银是银印,艾是拴印的绶带,因为用艾草染成绿色,所以叫艾。 ③三江:流入太湖的吴淞江、娄江、东江。 ④挽天河,出自杜甫《洗兵马》最后两句: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8.词的开篇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写往日太湖之游那么轻松愉快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5分)

  9.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阐述 起悲歌 的原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8.①与 如今重到 , 愁与水云多 构成对比,②奠定全词慷慨悲壮的基调,为后面写愁绪作铺垫。(答对得2分)③再引出愁之所以深广的原因:为昔日曾想抽长剑斩胡虏今日却大志不展而叹息,为既知今日何不当时就绝意官场归隐故乡山水不与苟安的君臣为伍而感伤。(3分) 9.化用晋人张季鹰因秋风思故乡吴江的鲈鱼脍、莼菜羹的典故,暗寓江南很美,有鲈鱼与美酒相送自己的归隐生活,但是诗人却又不愿也不忍归隐因而写出这首悲愤的诗歌。(能答出用了何典得1分,答出 脍新鲈,斟美酒 表归隐之志的得1分,能解释出 起悲歌 ,是不愿不忍的悲愤,得1分)

  原因:词人面对南宋君臣偏安江南,不思收复中原的现实,报国无门而愤然欲弃 匣中长剑 换取归隐丘壑,以扁舟一叶相送渔樵江渚的日子,但又毕竟心怀报国之志,心存 净洗胡尘千里 收复中原失地之心,所以又不禁发出了慷慨悲壮的愤激之声。(3分,一定要结合词本答题,答出词人矛盾的情感。)

  这首词慷慨悲凉,唱出了宋室南渡初期志士仁人的心声,因而受到重视。

  此词系题于吴江桥上,因而全篇紧紧围绕江水立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这的 几 有说不清多少次的意思,它与 平生 短棹 配合,把往日太湖之游写得那么轻松愉快,为下文抒写愁绪作了铺垫。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 ,陡然转到当前,然而是何事使他愁和水、云一样多呢?作者并不马上解释,接下去的词句却是感情的连续抒发。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但是这三句用 拟 字领起,分明说只是打算。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银是银印,艾是拴印的绶带,丘壑指隐士们住的地方。这两句申足前三句句意:先说自己无意作官,后说归隐不能。

  下片用三个三字句起头: 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音节疾促,势如奔马,作者的感情从中喷涌而出。通脍,把鱼肉切细。从内容着眼, 新鲈 、 美酒 都是至美之物,但后面接上的是 起悲歌 ,此所谓以美衬悲、愈转愈深者也。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 ,这里开始回答 何事愁与水云多 ,也呼应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全句意谓自己生长在太平盛事,万万没有想到今天饱尝了兵戈三苦。

  欲泻三红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 ,这三句用 欲 字领起,也分明说只是有此打算。正因为有了这一打算,上片中所说的以剑换舟的打算才未实现,丘壑之隐也才蹉跎。那么这一打算能否实现呢?

  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霄汉这里暗指朝廷。作者满怀报国志向,可是面对朝廷只能使浓愁变成伤心的清泪,因为统治者并不允许人民通过战斗收复失地,作者的一切设想,也都因朝廷的妥协投降而变成了泡影。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