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让女儿远嫁?
上个月回家,遇到了小区一楼的大伯,想到了去年父亲邀请他到家里小酌,觥筹间不经意聊到了他远嫁的闺女,这位老人在几位老友面前禁不住放声大哭。 这记忆深刻的一幕,让人深深明白了这位做父亲的心。 也难怪有人说:“远嫁不比远游,千万里归期遥遥。”远游,父母犹可盼。而远嫁,意味着自己的女儿要把后半生,都托付到另一个陌生又未知的地方。 尽管每一对爱情都有身不由己,深爱女儿的父母亲也只能念叨着“找个近点儿的男人吧!”“不要嫁的太远了啊!” 因为远嫁,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太舍不得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有太多需要面对的了…… 来到一片新的土地,你开始环顾那些陌生的面孔、环境,满怀信心的期待会渐渐淡去。 也许你已经很努力听懂那些方言,也学着挤出一两句蹩脚的口音,但听不懂时也只能无奈地笑着; 也许婆家人还要嘱咐你,饭桌上该怎样做,打招呼时又该怎样说,有些忌讳也别忘了…… 这些陌生感一步步逼来,这个“好妻子”要学会的太多!可是你也得咬牙努力,因为你明白,没有哪个女人想当一个会闹笑话的外地媳妇……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婚姻里的矛盾也常有。 但他乡的月亮真的没有那么圆。你想像以前一样出门寻找安慰,却发现自己没有地方可去。 当你掏出手机,却又悻悻放下,好像没有一个可以打扰的电话。 你很想给母亲聊聊,可是又害怕听到电话那头因担忧而难过的哽咽。末了,你才发现,离开了那个熟悉的家,却再难找到一个可以倾诉地方…… 也许你婚前计划得好:春节回家采取轮流制,无论多忙,小长假也要经常回家探望。 这样的美好期望永远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孩子病了,公司加班了,闺蜜结婚了,可能两三年也不曾回去,即使回来也是匆匆离去。 每次过年过节,父母来电问你们回不回家时,你会感到让人难言的心酸。就算解释着回不了了,让二老好好注意身体。 母亲也会自己安慰道:“不回来也好,你身体不好省得大老远的路上折腾。” 就算母亲不说,我们做儿女的都懂,孙儿绕膝,吃个团圆饭,就是两位老人天天夜夜的盼望。 朋友在圈里发的这句话,不禁引人深思: “嫁过去,告别了曾经的一切,经常为自己难以尽的孝道而愧疚,就像是胸口的刺,觉得自己心力交瘁,怎么配得上做个女儿。” 身为人母后就更能深深地明白,爱子莫若母,更何况是生你养你的老母亲! 当听到父亲的腰又不太好,母亲的头疼病又犯了,做儿女的都恨不得长处翅膀能立马飞回去。 无奈的你,也只能每次回家多帮他们干一点儿是一点儿,甚至都不忍心让父母送到车站,怕自己也控制不住泪水,还让他们平添担忧。 在远嫁的女儿们的心中,对父母的牵挂就是心头一辈子难解的疙瘩,声声念念着,又会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羞愧。 唱着歌里的“那些花儿,最终散落在天涯”。你也许没想到,有一天也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在这里,你只能开始新的交友圈子,新的人脉。可是却总是觉得缺了那些时间的沉淀,毕竟没有老友们来得更加亲切和真实。 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朋友,也只能随着远嫁,渐渐淡出生活。至此,身边最亲近的人,只于丈夫一人。 你的知心话,你的满腹牢骚,听的最多的,也只有他了。对丈夫的依赖感瞬间倍增,以前的你独自出门也能如鱼得水,现在的生活没了他,却不敢想象了…… |
相关文章
- 男人想要和你暧昧,就藏在这3个小动作里,尤其是第3个!
- 长生---得遇斯人,一生足矣
- 关于爱情
- 异性之间,一旦有这三个举动,说明已经对彼此动了情
- 当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会明白,这世上最亲的,只有三人!
- 如果你过了40岁,与人聊天尽量少谈自己这3件事,关系再好也不行
- “客有四不请”:请客吃饭别叫这4种人,关系再好也不行
- 关系再好,去别人家做客时,也不要带这3样东西,尤其是第2种
- 感恩:没有一种爱的名字叫卑微
- 论一个文人的核心价值观
- 高估的友谊,拿什么珍惜
- 尽快给“直播带货”立规矩
- 今天是春分,春天已过半,机不可失,时间不等人
- 一只木碗
- 老话说“家有三物,子女难出头”,有道理吗?哪些东西?
- 无论夫妻还是情侣,能长久的关系,都会做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