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声音,纯净
前几天,在音像店闲逛,偶然看见打折唱片的货架上,有一张流行校园歌曲集锦的CD。 随手拿起来看看,封壳已经泛黄,印刷也不甚精致,曲目很多,但都是老歌。有我还没出生时就已流行的《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还有我从小唱到大的《童年》。这张制作粗劣的光盘,或许还是盗版的,不知寂寞地躺了多长时间。 怀着一点惆怅带着它走向收银台,回家后,把它塞进电脑光驱,在青春的声音流淌出来时,默默盘算,这是第几次与校园歌曲结缘。 爸妈都曾经是音乐发烧友,所以家里至今还有满满两抽屉的旧磁带。在我的多动倾向发展到最高峰而物质资源又相对匮乏的幼年时期,它们就不幸地成了我的把玩对象。不管是天王巨星,还是流行金曲,都无一幸免,当然也包括校园歌曲。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老狼吧。大概是因为他的大名与童话中的动物比较吻合。 “是谁偷看了你写的日记,是谁将你的长发盘起……”青涩的声音和心情,歌唱着朦胧的情愫和回首时的沧桑感叹。一直一厢情愿地把老狼想象成一个沉默寡言,脸上留着硬硬的胡茬但眼神依然清澈的老男人——这个形象是从歌声中抽象出来的。 开始正式认识并学唱校园歌曲,是在学校每天中午全体唱歌的时候。选歌的是个上了年纪的音乐老师,难免有些怀旧情结。我们会为偶尔选到的《蜗牛》《青花瓷》欢呼雀跃一个星期,但更多时候不得不忍受根本唱不上去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高音歌曲。在这种尴尬境地中,我们偶然听到了小虎队,便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欣喜若狂。“快到苹果乐园来。让我们一起尽情摇摆。”总是欢快,总有激情。林志颖、苏有朋等人,至今还活跃在影视圈,还是阳光大男孩的样子,那么俊朗的脸,仿佛永远都不会老。他们代表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校园里最流行的审美标准,也影响着我们的审美情趣。 真正使我倾心的,是水木年华,一个来自清华大学的歌唱组合。他们重复着前辈们的故事,以及青春的通病和激情。他们的嗓音是清澈的,音调是平稳的。他们依旧歌唱爱情。易碎的爱情,被易碎的青春歌唱。《一生有你》,是只有年轻时才有勇气说出的希冀和承诺。 最近在内地音乐TOP榜上看到一首排名很前的歌——《玻璃杯》,演唱者是清华的校园歌手曹慧娟和卢晓芸。“你常说我的心像玻璃杯,单纯得透明如水,轻轻地一碰就碎。”纯净的声线,是象牙塔里的特产。很惊喜,因为难得有校园女歌手,也因为这首歌的迅速流行。网络的发达,开阔了音乐欣赏的界面,同时也因流行音乐更加商业化而使听音乐的人更加浮躁。人们对一首歌的评判往往取决于试听过程中的前几秒,难得再反复听一首不怎么“惊艳”的歌了——虽然耐听的歌开始时总是平平。这首清新纯净得像水一样的歌这样风行,大概是得益于众人共同的青春体验和校园情结吧。 人们老了,可还是对青春岁月心存眷恋;我已经是“90后”了,仍对校园歌曲情有独钟。也许我们喜欢的歌曲不一样了,但我们都一样醉心于青春的纯净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