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民谣:美丽青春的回望
说到校园民谣,就不能不提到王洁实和谢莉斯。当年,王洁实、谢莉斯的男女声二重唱一登台亮相,便深受观众的喜爱。他们的歌声,甜美中透着一种温润的亲切,他们的歌唱和表演配合得是那样默契,他们演唱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赤足走在田埂上》、《乡间小路》等仍然让我们百唱不厌。 当年的王洁实和谢莉斯如今已是两鬓斑白,但是中国的校园民谣依然年轻。1979年,王洁实、谢莉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里听到了一首台湾校园歌曲,他们立即找到相识的工作人员,将那首歌录下来,后来的翻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在此后的演出和专辑出版里翻唱了不少台湾校园歌曲,如《踏著夕阳归去》等。 1993年国内掀起了一股校园民谣热,大地公司发行的《校园民谣I》叫好叫座,主打歌《同桌的你》几乎成了“国民性”的歌曲。校园歌曲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飞扬心情,充满了浓郁的自信和乐观气息。校园歌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那些描写乡土生活的作品,体现著中国式的美学境界和人生追求,不少作品堪称继承了唐代田园诗和宋代婉约词的伟大传统。《校园民谣Ⅰ》(1983-1993)的制作人黄小茂写道:“这盘专辑中的歌,都是曾经是校门里的人和已经走出校门的人自己写的。每一首歌的后面,都有一个平凡美丽的小故事发生过,每一首歌都是他们自己的青春纪念。我有一种冲动,想告诉年轻的和已经不年轻的人们,生命无偿,而年轻美丽,它生于年轻的生命以及那些年轻的心灵中,它是我的,希望它也是你的。” 耳熟能详的《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踏着夕阳归去》都是叶佳修的作品,而李泰祥留下了校园民歌时代最大一笔音乐财富。这个古典乐科班出身的才子把器乐小品和歌谣合为一体,器乐和人声互为主角,歌词有时简单的只有一句话,却更突显出了音乐的妙处。李泰祥的早期之作是他自己也无法超越的典范,如同唐人绝句宋人小令,清新短小、隽永深邃、韵味无穷。其实,大陆校园民谣的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来自台湾的校园歌曲。崔健为代表的摇滚精神也对校园歌曲的产生较有推动。此外,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保罗·西蒙的歌曲,“披头士”(Beatles)乐队,以及中国民族音乐,均对校园民谣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校园民谣中最好的一些歌,描述的是它们一只脚踏进成人世界时对青春的回头一望。少年不识愁滋味,却有那么多无由的感伤;当他能够最深地体会青春的珍贵和美好时,他的脚已经踏进了成人社会,青春依然那么真真切切,却已一去不回。校园民谣所歌唱的是纯真感情和美丽的梦想,那些爱过的人,痛过的事,执迷不悟的心,那些点点滴滴的快乐和忧伤,那些纷纷扰扰的心事和感动。其中大部分是表述爱情的。这个时候的爱情就只有爱情本身,非常纯粹。 当我们回首青春的时候,所有真实的、虚幻的、美丽的、迷惘的片段扑面而来,就像我们静*坐在窗前准备用一生去记忆的一道风景。而它随风而逝时,除了美丽,谁能清晰地记得它的每一种色彩,谁能把它讲述得像那个瞬间一样真实。校园民谣只是人们有意识的给定的一个名字。其实校园歌曲的土壤永远在那些心怀无限梦想的校园里。 这些音乐都是已经离开校园的人唱给还在校园的人听的,歌声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被音乐感动,在音乐中成长。 校园民谣的滋生展示了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表达生命的工具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由于它的个体性质和民间风味,使得校园民谣比时下诸多流行曲显露出更多的生命感和真实感。但从另一方面看,校园民谣的作者们都是一些被公司乐手们扶着才能跑起来的人。校园民谣不是一个流派,却不约而同地成了同一种东西(除了郁冬是游离态,音乐类型和作品关注都与这个群体较有反差),这是校园民谣们应唤起注意的共同危险。 校园民谣传得是那样的快,大街小巷都在唱,收音机里面的点播也都是校园民谣,和每一阵的流行一样。那个时候上晚自习,中间出来,晚风中也会听到有人在轻轻地哼着。想起那已经远去的校园民谣,想起那些曾经热爱过的校园民谣,它正是以其清纯而直率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青春岁月中来的,进入到我们的年轻的情感中来的。它所歌唱着的纯真感情和美丽的梦想,在我们心中激起的,或者就是煽动起来那些情感,也象它一样的清清的,纯纯的,那时我听着它,跟随着它,在它的律中流浪,体会着爱情,友情,回忆着难忘的校园生活,那些点点滴滴的快乐忧愁,那些纷纷扰扰的心事和感动,思考未来,梦想,那些梦了又梦的,那些失落了在记忆中的。我跟着它,跟着它歌唱,跟着它流浪…… 校园民谣是什么那并不重要,但它代表着我们的青春岁月,是在夜晚陪伴我们的一杯清茶和一种声音。是在你老了快走不动的时侯,可以喃喃的哼起的那熟悉的小调!青春总是这样匆匆即逝,那种青春自身的悸动,无边无际的梦想,不知来由的忧愁,单纯的浪漫再也不会有了。“我们年少时不经心许下的愿,再提起时依然多温暖,也曾约定彼此经常见面,相见时已多年!长的心情短的命,长长短短谁也说不清……”抬起头,回首逝去的岁月,早已泪流满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