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读书心得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个时代的开辟总是充满着荆棘。今天,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定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然而中国的发展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和曲折中探索出了一条真正适合于我国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发展并没有踏上正途,反而陷入了“**”和“**”的泥沼中。党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20多年的曲折发展给予我们深刻的教育,这些都成为了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才拉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序幕。 邓小平说过:“改革开放是逼出来的一条路,是没有别的办法以后的选择。这是一个试验,有很大风险,刚开始谁也不知道这么干行不行,有什么结果。”事实上,随着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改革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改革性质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改革究竟是什么性质?改革开放会不会把我们带到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去?基辛格就曾当面对邓小平说:“世界上还没有别的国家尝试过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你们的尝试是一个全新的试验。如果你们成功了,就将从哲学上同时向计划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提出问题。”尤其是1989年,在国内小气候和国际大气候的影响下,国内发生了动乱。接着,东欧发生剧变,这时候,邓小平开始了他的南方之行,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著名论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这篇谈话成为把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30多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我们的改革开放之路是成功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生机焕发、充满活力的时代,我们有幸见证中国的强大和富足,我们有幸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必然结果,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有错就改,大胆创新,总结经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1978年,在充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实际提高7.2倍,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1979年至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1%。其中,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1993年再翻一番;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2003年超过2万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51322亿元。在这短短的几十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 当然,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仅是发展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因此,我们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走出的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不懈努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经济发展了,政治制度完善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认为,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大量国际经验也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从我国发展的战略全局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科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现在和未来具有决定性意义。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培养人才,教育是基础。(m.taiks.com)因此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我们要变精神力量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引导亿万中国人民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全体人民努力奋斗,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将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路线,就一定能破除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阻碍,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复杂,无论我们面临的挑战如何艰巨,我们都能够把握住发展机遇,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