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君子的无奈

随笔美文2021-04-20156举报/反馈

  1.君子的无奈

  好友被车撞了,撞他的人是醉驾,撞人的那一刻司机几乎是在盲驾,根本就没有发现前面有两个骑电瓶车的人。好友也有错误,有逆行之嫌,但他是紧靠路边骑行的,轿车是从马路的另一侧冲过来直接撞的。好友被撞成骨折后,车主还想趁机逃逸,幸亏有好心路人相助,他才没有跑成。

  好友住进了医院。开始两天,肇事者家属百般殷勤,好话连连,跑来颠去,目的是让好友不起诉,免除肇事者的刑事处罚。好友说:“醉驾已经是刑事犯罪,不是民事事故了。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来左右公安部门办案了。”肇事者家属一听此话,立即改换了行径,再也不露面了。虚假殷勤的嘴脸暴露无遗。

  肇事者几天没有露面后,好友得到通知到公安局看结果,结论是责任各占一半。各占一半?让好友十分纳闷:醉驾者和有逆行嫌疑者两人的责任各占一半?这是一个怎样判定法啊?好友终于明白,肇事者不露面的这几天在干什么了。

  这就是小人行径:肇事后想逃逸,逃逸不成,向受害人献殷勤,献殷勤不成走后门……总之,要通过一切最不正当手段,走一切最阴暗的道路,来达到他最卑鄙的目的。

  这个社会历来只存在三种人:君子、小人和介于君子、小人之间灰色地带的不君子不小人亦君子亦小人的普通人。这个社会就是在小人与君子的斗争中前行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总体上,君子是在阳光下,小人是在阴暗面的,小人是斗不过君子的,正义终究战胜邪恶,否则这个社会就没有法存在下去。

  但那是针对整个社会而言的,那是针对社会的整个进程而言的。而针对个体而言,针对进程的某一时某一刻而言,正义常常吃亏于邪恶,君子常常吃亏于小人,在现实生活中君子常常要败于小人之手,因为小人可以采取的手段君子不愿意采取,小人下得去的狠心君子下不去,君子只能吃亏而已。

  君子很无奈。君子没有本事把自己变成小人,他没办法把自己蜕化到小人的层面上去。君子早已失去了与小人一决高下的同一起跑线,小人利用自己的“优势”针对君子的在他们看来“傻吊一个”的那个方面,一战必胜。君子的“在他们看来‘傻吊一个’的那个方面”是君子必须固守的,否则就他不是君子了。这便是君子吃亏的必然所在。

  世态你不亲身经历,你就不知道其炎凉;社会你不亲身经历,你就不知道多险恶;小人你不亲身经历,你就不知道他多卑鄙。

  这是没办法的事,想当一个好人,想当一个君子,你就得吃亏。宁愿吃亏,也不能去当坏人、小人!

  2.人生与仪式感

  看过一篇博文《人生没有仪式感,永远都灰头土脸》,看后颇有一些感触,忽然明白了很多世事存在的理由。

  每次回到老家,总要去给父母上坟:点上一挂鞭炮,燃化几叠纸钱,跪在地上磕上几个头,站起来与同去的人聊上几句父母在世时的一些往事,心头翻滚着酸伤……离开父母的坟头,一切又都如旧了。

  过年时,只要回去,年初一一定会到大娘跟前,跪在地上给大娘磕头祝寿。大娘是我的尊辈中唯一还健在的人,大娘是代表,给大娘磕头,表达着我对长辈人的尊敬。

  有时心里暗自琢磨:给老人上坟,老人知道吗?肯定不知道。做给别人看吗?没有任何必要。大娘一年少我这几个头吗?给大娘磕头,大娘真的就能增寿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不是形式大于内容吗?有必要走这些形式的过场吗?

  尽管我一直有着这样的困惑,但我依然坚持这样做,从没有停止过。因为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动,如果不做,心里就会很痛,做了心里就会释然很多。
(m.taIks.com)

  看过博文《人生没有仪式感,永远都灰头土脸》后,这一切困惑都涣然冰释了。人生需要仪式感。人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精神世界里的东西都是一种“意识状态”,非常抽象,比如思念,比如尊敬……它只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它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得以表达。这种形式被多次重复后,形成固定的模式,就成为了一种“仪式”,人对这种“仪式”有依赖感,这就是人生的“仪式感”。

  成人了,有“成人仪式”;结婚了,有“结婚仪式”;生孩子了,有“生孩子仪式”;步入老年了,有“祝寿仪式”;去世了,有“丧葬仪式”。这些仪式是人生必须的,是人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仪式充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学了,有开学典礼;散学了,有散学典礼;新生入学,有新生入学典礼;学生毕业了,有毕业典礼;工程开工,有开工典礼;工程结束,有落成典礼;大会、活动有开幕式、闭幕式;商店开门有开张仪式;……

  这些仪式,表面看去,做不做都一样,形式大于内容,但是,实际上,做与不做是不一样的。这些不是“形式主义”,它是生活的必须,是人生的必须。

  “形式主义”是只在乎形式,而不注重内容;“仪式典礼”是找到一种恰当的形式去表达必须的内容。例如,老人在世,儿孙百般虐待,老人去世,却大张旗鼓做丧葬仪式,这是在搞“形式主义”;老人在世,儿孙百般孝顺,老人去世,用隆重的仪式来表达自己的哀伤,表达对老人的思念,表达对老人的尊重,这叫“仪式典礼”。

  “仪式”不是“形式”,人生需要这样的“仪式感”。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