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石碑

随笔美文2021-04-2072举报/反馈

  岁月如刀,没有谁能逃得过死神的镰刀,都将尘归尘,土归土。

  中国古代“墓而不坟”,只在地下掩埋,地表不树标志。但是人类迁徙,或者战乱,渐渐难以找到先辈的安息之地。人们从引棺的木条得到启示,开始用布条或者木头,写上逝去的人名字、籍贯,挂在坟墓前面。布条和木头经不起风雨的摧残,用不了多久就腐烂了。后来,人们利用青色的石碑刻字作为墓碑。石碑上刻着故去人的生平,还有他子孙后辈的名字。石碑上的字是刻在青石上的家谱,记载着整个家族的繁衍。

  我的奶奶,在她八十岁的那年,把漆黑的棺木,故去所穿的寿衣,青色的石碑,都准备好了。奶奶说,她活得够长了,见识过军阀混战,经历了抗日战争,体会了新中国,一辈子值了。

  我的奶奶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有姐妹三人,没有兄弟。在重男轻女的年代,奶奶的父亲很不待见她们。尽管她们家日子过得很好,但是奶奶姐妹三人从来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她们与长工一样,必须干农活,而且还吃不饱。无论上山打猪草、砍柴,还是翻地、挑粪,都少不了她们。她们的父亲还动不动打骂,奶奶三姐妹过着水生火热的日子。奶奶作为最小的孩子,从小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却得不到父亲的一丁点疼爱。奶奶的童年是痛苦的,最大的愿望就是赶快嫁掉自己。

  在我西南老家,与湖南交界的黔东南,自古有“黔东第一关”的称号。日本鬼子侵略我国,一路杀烧抢掠,从东北席卷全中国,而以我们老家为咽喉,无数人撒热血、抛头颅,死死阻挡住日本鬼子,让西南地区免受战火。由于受战争影响,奶奶二十岁了,早到了适婚年纪,却一直没有人说亲。方圆五百里的村子里年轻人都上了战场,许多人战死沙场,年轻人太少了。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奶奶二十二岁了,还没有来得及憧憬未来,命运再次把她丢弃在荒野。一名地主的女儿,谁敢娶她呢?虽然奶奶的父亲很早清散了家产,把田地都分给了长工,但是他作为地主的标签,永远也洗不掉。在打倒地主浪潮中,游街、批斗,一样也没有拉下,他经受不住如此折磨,上吊自杀了。奶奶的两个姐姐已经嫁人,整个家只剩下奶奶一个人孤苦伶仃。

  当一名很穷很穷的男子,他说要娶奶奶的时候。奶奶没有一丝犹豫,跟他成了亲。一间又破又烂的茅屋,陈旧的柱子,发霉的茅草,漏风的墙壁,一阵风来房屋就会被吹倒,这就是奶奶的新家。奶奶没有计较,嫁过来后,利用勤劳的手,开始在田地里忙碌。不久,他们在破屋内迎接了新的生命,他就是我的大伯。在两人的努力下,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但是天不随愿,在大伯才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得了急病去世了。

  那个年代,一个寡妇带着幼儿,生活太艰难,就算你又翻天的本领,也翻不出花样来。奶奶做了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她带着幼儿再次嫁人,嫁的人就是我的爷爷。五六十年代,一名女子改嫁,需要太大的勇气。残留的封建思想,会把你刺得遍体鳞伤;无数风言风雨,能够把你逼疯。

  爷爷家里也很穷,四个兄弟,爷爷排行第二。我的曾祖父参加了抗日战争,一去就没有回来。曾祖母一个人努力支撑整个家庭,把孩子们养育大。大爷爷长大后,也参了军,整个大家庭的重担落在了爷爷肩膀上。上有老母亲需要照顾,下面需要供养两个弟弟上学。家里负担太重,日子过得太穷,没有女人愿意嫁给他。当奶奶愿意嫁给爷爷,她的条件是带上儿子,爷爷欢喜地答应了。

  奶奶从小在农田里劳作,深得农活的精髓,把田地侍弄得很好,日子渐渐有了起色。爷爷的弟弟都长大成家,也到了分家的时候。老人们都偏爱幼儿,分家产的时候,爷爷分的物件最少,一把筷子,几个破碗,半边老屋,就什么都没有了。

  奶奶与曾祖母大吵了一场,说她偏心。爷爷却不在意,新时代来了,只要努力干活,日子会越过越好。爷爷奶奶日夜操劳,在我二叔与爸爸出生的时候,他们盖了新屋,成为了村子里日子过得最好的人家。

  奶奶没有机会读书,她却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一直要求孩子们上学,让爸爸他们不要想其他,一心上学。大伯早年丧父,又被带到我家来,算是寄人篱下,很早体会了人间疾苦,读书很用功,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飞出了农村,进入了城市;二叔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上完初中自动放弃了上学;爸爸上完了高中,没有能够考上大学。

  爸爸三兄弟都成家立业了,爷爷奶奶操劳一辈子,本该好好享一下福,但是爷爷却没有那个福气,长年劳累,又不注意保养,积劳成疾,得了当时最流行的绝症——肺结核。他五十岁的时候,没有撑住,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奶奶的眼泪早已流干了,两位丈夫都先她而去,村里的风言风语,说她克夫,她几乎想到死。但是她看到一个个新生命的到来,看到了新的希望,坚持了下来。我们一个个出生,奶奶的劳动重心,从田地里转移到我们身上。大伯家一男一女,二叔家两男两女,我家一男二女,九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奶奶,她经常忙得不可开交。

  当我们一个个长大,奶奶却越来越老,头发白了,腰弯了,我们再也不让她干农活。奶奶却闲不住,经常到山上捡柴,到田地里种菜,到二叔家走走,到我家走走,看到不满意的地方,不停地唠叨,让我们头皮发麻,有点嫌她啰嗦。

  大伯在市里上班,多次让奶奶到城里享福。奶奶抵不住劝说,第一次离开故乡进了城。她看到在老家随处可见的萝卜、白菜、水果,都需要钱买,相当心痛。在城里没有一个熟人,连说话的人都没有,一个月都没有呆满,她逃似地回了老家。还是在家里安逸,蔬菜、水果自家都有,不但新鲜,还是绿色食品;这家唠唠,那家聊聊,奶奶日子过得很惬意。

  奶奶经历了太多苦难,却从不表现在脸上,脸上总带着一副和蔼可亲的笑容。她有一副热心肠,邻里有事情的时候,无论是有人结婚,还是有人去世,都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从不用人特意请她,她自己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忙。她的无私帮助,得到村子里所有人的尊敬。她的身影只要出现在村子里任何一家门口,房屋的主人肯定会拉住她,热情的款待她。

  奶奶一向疼爱我,只因我是她众多孙子中年纪最小。她有好吃的东西,肯定会为我留一份。每次我外出求学,她都会偷偷的给我塞零用钱,我总是推脱不掉,就会和奶奶说:“您一定要活到一百岁,等我赚了钱,一定让你好好享享福。”但是奶奶没有能等我大学毕业,就离开了人世。当我听到奶奶离去的消息,我的心一阵剧痛,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没有大哭,心却在哭。世上最痛苦的事,也许就是亲人的离去吧!

  大伯赶来参加葬礼,一进门就是撕心裂肺的大哭,抓住奶奶的棺木不放手,哭了整整一夜。我从没有看到一向斯文的大伯,似一个孩子一样,鼻涕眼泪流了一地。大伯与奶奶的感情最深,那一段最艰难的岁月,他们一直相依为命。奶奶的棺木放入土中,放入了第一把土,大伯也要跳下去,还想留住奶奶。

  奶奶离去很突然,也很安静,没有受多少痛苦,这是我唯一安慰的地方。奶奶离去后,按她事先准备的棺木、寿衣、石碑一件件操办,奶奶变成了一座小土堆。我的呼唤声再也听不到回答,我再也听不到她的唠叨。

  奶奶离去十年了,每年清明的时候,我都会为奶奶扫墓,逝去的人再也回不来,只能用这种方式思念她。青色的石碑在岁月浸蚀下没有一点变化,深刻的字体依然清晰可见。我们清理了杂草,点了香烛,放了祭品,燃了鞭炮。我大声地告诉奶奶,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她,有石碑为证。

  编辑点评:

  文章用深情的笔墨,叙述了奶奶坎坷的一生。奶奶自幼受尽磨难,得不到父爱母爱,她的童年是痛苦的,到了出嫁的年龄,又因为地主的女儿,嫁不出去,父亲不堪忍受**,自杀身亡,两个姐姐已经嫁人,剩下奶奶一个人孤苦伶仃。好不容易嫁给一个很穷的男子,却没能过到头,无奈之下,奶奶不顾人们的风言风语,再嫁爷爷,在奶奶的辛勤操持下,家里成了村子里过的最好的人家,可没想到,爷爷又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两个丈夫的离去,让奶奶受尽人们的风言风语,奶奶却把一门心思转移到养育后代身上,把后代们养育成人,奶奶却不愿意跟着晚辈们去享清福,自己回到家乡。奶奶的一生如同一座丰碑,她的为人品质,她的勤劳本质,她对晚辈们博大的爱,永远树立在子孙后代的心目中,如同一座石碑,屹立在人间,让子孙后代敬仰。散文通过对奶奶的回忆,描述出一个普通女性的坎坷一生,故事生动,情节感人,人物形象鲜活,充满着爱的光辉,令人心起波澜,心生共鸣!欣赏,问候作者!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