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革命老区随想
山清水秀小山村,厚重精深大人文,驿站风云传千古,抗联峰火贯乾坤。 仲夏六月清晨六点嫩水清澈,青山含黛,我们作家协会八人在作家协会秘书长之智守民带领乘坐文友闫晓东、石武两台私家车直奔霍龙门而来。 天阴沉沉,地雾茫茫,空气清新凉爽,一路青山秀水,鸟语花香。 透过车窗,呼吸湿漉漉的空气,看着满眼新绿,品味着祖国山河大川的壮丽,绿油油的庄稼,连绵起伏的山川,鸟雀在乌云下低飞徘徊,它们多想冲破乌云扶摇直上。怎奈,乌云密布压山欲崔,唉……我悄悄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天若有情天欲雨,嫩水有情起悲声,怎知我们此行名曰采风,实则参观日本开拓团留下的炮楼,他们盖的房子,抗战胜利纪念碑等革命老区,凭吊抗战先烈,学习他们坚强不屈,英勇抗战精神,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为了我们千千万万人民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抛头洒血,英勇不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他们的精神永存。同时,不忘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创伤,不忘日本帝国列强犯下的滔天罪行。 小车顺着山路颠簸着在一个小村中间穿行而过,据说这是北岗村,这时,霍龙门乡派出所长嫩江县作家协会**褚宏志和一位民警来了,他向我们介绍了炮楼的建筑时间和存在的过程。在村西南边有一个小二楼模样的小破楼,已经破败不堪。小屋周围是乡亲们种的庄稼,车嘎然而停,我们纷纷走下车来,围着充满沧桑记载着日本侵略者罪行的小炮楼转上一圈,昔日情景历历在目,看着那满墙的小窗,年龄大些的人们介绍这是炮眼,多像凶恶的敌人架着机枪虎视眈眈日夜监视着我们的人民,只要稍有风吹草动他们便会打响机枪怒射我们。 七十年的沧桑风雨,炮楼依然默默矗立,怒张血盆大口,记载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中华民族,践踏我们大好河山,残害百姓血染的历史。怎能忘记,日本鬼子烧杀掠抢,怎能忘记,日本鬼子欺我同胞;辱我姐妹杀害生灵的历史。 看着这破败的小炮楼,让我想起原商业局长退休老干部王兴革老人看到的一幕,他十三岁的时候,家住在嫩江县前进乡,一次他跟着父亲上街,走到现在的中行北二百米处,看到大约有三十来人一横一竖码起一个尸体垛,这些人可能是冻饿而死的劳工。日本鬼子根本就不拿中国人当人看待,为了掠夺中国土地和财富,他们修铁路,筑工事,到处抓劳工,让他们干活却不给他们穿戴吃喝,当时天气特别冷,大约都在四十度左右。这些劳工吃白菜帮子,穿洋灰袋子,冻死就拉出去。 他们不仅残害我们的躯体和生命,还奴化我们的思想,奴化教育十四年。 据王兴革老人回忆,当时我们的学生连中国是哪里都不知道。伪满大约1941年,日本人办的嫩江福民优级实验学校,校长叫北岛大乘,50来岁,这人长满脸大胡子,相貌很凶。一天,齐文斌老师正在讲课,课本里有中国两字,学生就问老师,中国是那里? 老师刚说一个中字,日本校长北岛大乘走了进来。老师一时不知说啥好,只说阿拉玛咖,阿拉玛咖……一直说到校长走出教室。看着校长走出去齐文斌老师慌忙说:中国就是我们国家,你们不许说,要杀头的。 王兴革老人还给我哼了一阕嫩江谣,大致记录如下: 嫩江,嫩江,你是西满的心脏,由北向南浩浩荡荡,灌溉了广大的平原,也湿润了无数牧场。两岸庄稼苗儿旺,牛羊成群马儿壮,难忘啊,九一八那天,日本出军东三省,嫩江的儿女遭了秧,劳工累死千千万,抛下老人无人管,出荷(交公粮)好比千斤闸,百姓的血汗炸个干。特务好比追命鬼,十四年的血债说不完。八一五见青天,苏联军队到这边,清算斗争来展开,十四年的血债才偿还。 嫩江,嫩江你奔腾吧,我们跟在你后边。 看着这沧桑破败的小炮楼,我思绪万千。 “大姐上车吧,我们去抗战胜利纪念碑。”我猛然从思绪中清醒,跟着大家上车直奔抗战胜利纪念碑。高大的纪念碑矗立在八级台阶的底座上。大家都上山去看当年战胜敌人的炮楼,我和安文生穿的鞋子不方便上山,在纪念碑前斩转排回许久,这座丰碑记录了抗联战士们战胜敌人的光荣历史,令人肃然起敬。遗憾的是没有碑文。也许是树碑人的疏忽吧? 这时,褚宏志所长说咱们别光看这些沉重的东西,咱们去我所里看看,走进一个四合小院,一个了两件小房矗立在青菜花丛中,我们不禁心情振奋,这个地方山清水秀,雅致寂静,真如修行一样,难得宏志还有此雅兴,小院不大,种了许多花草和蔬菜,给人平添了许多生机和乐趣。走进小屋,一张简陋的办公桌,一面国旗放在桌子上,还有几本书籍,拿起被他翻得的掉页了的老版三国演义,心中有些发酸,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在这深山荒野居住,要耐的怎样的寂寞和无奈?问他,没有多少事,你可以经常回家吧?他干脆地说:不行,这地方山高皇帝远,穷山恶水,啥人都有,啥事都会发生,轻易离开怎么能行?在这里呆长了,习惯了。一句轻轻的习惯了事,我们心中更多了一份牵挂和崇敬。唉……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警察。 泥鳅河钓鱼,大家兴致勃勃,洪志说:你们谁先钓上鱼来谁幸福。 哎呀,鱼上钩了。原来我们的小才女石茵钓上一条细鳞。回到镇政府食堂已经十二点多了,一进院瓢泼大雨下了起来。庆幸我们都看完了,玩完了,也没挨浇。 褚宏志自己精心准备的饭菜,泥鳅河新打的鱼,笨猪牛肉笨鸡,笨鸡蛋,村民家小园的新鲜蔬菜,全是绿色食品。村里请来一位大嫂一位小妹作饭,我们品尝着绿色美味食品,农家乐品位,谈论着文学,诗书情话,谈论着革命老村的光荣历史,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天没有停雨的意思,我们只好顶雨回嫩江,收获的是抗战历史钩沉,和投入大自然的欢欣幸福愉悦,满载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