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

一花一世界,闯出一片新天地

优美散文2021-04-21103举报/反馈

  今年年初,阳光灿烂,我和建林友约请周鑫华老师来黎里,在东来阁茶楼进行了一次访谈。他是吴江鼎鼎大名的农民画家,也是苏州地区唯一一位农民画画家。据称,苏州文化部门命名的农民画乡——吴中区胥口,一个农民群体,主要从事的是国画。

  周老师农民画名声在外,大家都已是如雷贯耳。对于灶画,也有称灶壁画,实际上周老师接触得更早,技艺同样超赞,只是被农民画画名所淹没罢了。

  如今,灶画成了农民画的一部分,它们既可独立,也是相通的。这样一位让同乡为之骄傲的双栖农民画家,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农民画有兴趣呢?说起农民画,他不得不谈到他的恩师——苏州知名版画家马中骏老师。

  1988年,一次偶然机会,在朋友的家宴上,周老师见到了马老师。当初,马老师在吴江文化馆负责美术、摄影这一块工作。那年,正逢苏州举办首届农民画展。周老师和八坼同乡玻璃画爱好者王杏明是同好,好友遂向马老师推荐了周老师作农民画的首次尝试。

  那时,周老师对农民画还很陌生,只作了《水乡风貌》、《云海峰顶》两幅玻璃画。马老师一见他画作,即大加赞赏,建议周老师将《水乡风貌》画在铅画纸上,这是他最早的农民画雏形。

  就这样,周老师诞生了他第一幅农民画处女作,并获得首届农民画展优秀奖。由此,一炮打响,开了一个好兆头。好友王杏明,漫画家吴建桥也同样有收获,分获佳作奖。据称,当初吴老师画的是以卖猪猡为题材的漫画作品。

  至此,周老师跨出了第一步,而一发不可收拾,从此爱上了农民画,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989年,他的农民画《故乡》,获得苏州青年农民书法美术摄影大赛优秀奖;1991年《丰收时节》、《我们村的图书室》入选农民画展;《新房》获江苏省第二届农民画大赛二等奖。从1988年的尝试到腾飞,只花了短短的几年,成绩斐然。我想,一般人是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周老师的睿智、悟性和努力的结果吗?我看是周老师遇到了伯乐和良师。

  1991年,是周老师农民画的丰收年。他的恩师马老师从苏州请来了连环画画家顾曾平和姚苏画家前来吴江文化馆辅导八都金国华、莘塔阀门厂团书记薛建林,红旗电影院吴昌荣和周鑫华老师等美术爱好者,专家老师的点拨和自身的努力,成就了周老师技艺质的飞跃。

  从此以后,师生两人常有书信往来,马老师时常将资料寄给周老师学习,对他予以极大的鼓励,技艺日增。有时,周老师到吴江登门请教老师,马老师带他到家或锡剧团吃饭长谈。当初剧团五元一张小饭票,周老师至今难以忘怀。

  感恩,就有动力,创作欲望,不断前行。2008年,周老师《龙舟竞赛》入展中国农民画精品展;《农家灶》获中国民间博览会金奖;2019年周老师荣获江苏省民间文艺最高奖“迎春花”奖。周老师农民画成绩突出,灶画同样出色,且是比农民画更早接触的一种画艺。

  灶画,顾名思义一般画在农民的灶头上。灶头,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在灶头上画画,我们简称“农民灶画”。那么,灶画又是什么风格特点呢?我们听周老师娓娓道来。

  灶画,源于周老师从小喜欢。农村每家每户都有灶头,上面花花绿绿煞是好看,喜欢画画的周老师也想涂鸦几笔,没想到反响不错,都抢着请他到家画灶头,“生意”越接越多,越画越好,周老师会画灶画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了村上的“灶画名家”。

  中间,还有一个小故事,至今,他记忆犹新。约1976年,周老师14岁。他娘舅家造房子,打了一个新灶头,泥水匠不会画灶头、画花。他娘舅就请这位外甥师傅来画画。待等泥水匠石灰夹好,灶头勾好线条,就轮到周老师大显身手了。

  他至今记得,画了武松打虎及花鸟。在快结束时,发现娘舅家还有一垛白墙,为了装点他新家。周老师花了一天的时间,在墙上画了连环画人物“陈玉成”。只见陈玉成骑在高高的马背上,手持宝剑,好生威武,英雄气概十足!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他娘舅家早已是翻建了楼房,看不到原貌了。

  一晃40年过去了,村人请周老师画灶画是络绎不绝,黑龙村、汤华村、联盟村等等都慕名而来,请他这位大师去画画,其中的甜酸苦辣,也只有周老师能真切体会。

  谦逊的周老师,在我再三恳求下,说了夏天画画的事。他说在夏天打灶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灶头刚打好石灰,蚊子便会寻味蜂拥而上,在你身边亲密盘旋,你只能苦熬着“受罪”。同时,还得赶进度,因为得趁石灰未干前,完成整个灶画,所以往往顾不及点灯,一直连续工作到傍晚。

  新房装修是一个大工程,打灶画只是一部分,亲如一家的村上人,大家齐心合作,将新房装饰得美美的,尽显农村特色和风貌。

  要打造好的灶画,题材也很重要。据说从事灶画开始到改革开放一段时间,灶画题材没了以前的迷信色彩,取而代之是画上如长江大桥、万吨巨轮等等,还有在灶头写上吴江特色的春联。一位90多岁的老先生曾抄给周老师这样一幅对联: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盏灯。此联对仗工整,意味深长,惜老先生去年病故了。

  对于这幅对联,苏州老画家瞿志民指点,如用在灶画上,“灯”字要倒着写,喻意大家时刻要注意火烛小心,方能人寿延年。

  改革开放之后,一般灶头都会画上灶王爷、灶君菩萨,在灶山上砌灶库。特别是到了每年的腊月二十四献灶,在里面放上灶王爷马张,是农村祭神的重要风俗,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那么灶头类型有几种呢?灶头根据形态可分为:方灶、圆灶、花篮灶等;灶头根据灶眼多少又可以分为:单眼灶、双眼灶、三眼灶及老虎灶等。不同形态的灶头,画风是不一的。如圆灶,灶台上不画花,就画点花边之类。方灶、花篮灶,灶台上画花,灶身、灶山上画花,而画灶头时要画花勾线、花边之类。颜料大多数采用丙烯材料画灶头,这样不容易化而糊了。

  画作的数量,依据灶头的构造而定,十多幅至二十幅不等。灶画色彩鲜艳,主题突出,造型夸张,装饰性浓。灶画代表作有“松鹤同春”,寓意延年益寿,这在农家也较为常见。

  灶头上的用具,如今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烧水用汤罐,陶瓷一类,勺水用半爿头蒲甏,后来用铜或铝浇铸。煮饭、炒菜用的铁锅一般有尺八、二尺几种,形状深浅均有。最好玩的要数灶头烧火用的风箱啦,它成了农家小孩抢着玩的玩具,一推一拉,真有使不完的劲。小脸在灶前给火烤得通红通红的,他们闻着饭香,垂涎欲滴,心里美滋滋的。

  这些灶台上的风物,可谓是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由此也成了周老师农民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刚才提到的灶头,它可是农家伙食房的“发动机”,由它指挥着日常生活,烧水、烧饭、炒菜,燃烧农作物秸杆等样样离不开灶头。由此,灶画有了生命力和延续,逐渐成了老百姓不可或缺的好家当。

  不难想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笔下描述的村庄景象,是如此的令人陶醉。当缕缕的炊烟袅袅地升起,她是空寂乡村最原始最古朴的一道风景。村庄因有了她而温柔,而变得生机和灵气。她不仅是一道风景,还是母亲手里的一根丝线。她无声的呼唤,是一种绵绵而浓郁的乡愁,连着游子的心。

  我们在《礼记》看到,将火神列为祭祀的七神之一,而灶画艺术是吴江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锦上添花,更放异彩。

  有着40年灶画艺龄的周老师,创作至今有一百多座“灶头画”。由于翻建、拆迁等原因,现还有二三十座“灶头画”流落民间,完好保存。

  打造更新,更美的灶头画,是周老师现在迫切的愿望和追求。他设想根据吴江的风情和特色,分年代,打造吴江“十八灶”,以不一样风格的灶头画,呈现给大家。

  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周老师,他知道肩负的重担不轻,传承迫在眉睫。从师爷丁阿福传授起,到他师傅朱菊根的培养,到他第三代,如接力棒一代代的传承。周老师是一个有心人,从他身边人做起,不断地发现美,描绘美,传播美。

  周老师的女儿在他艺术浸染和熏陶下,小学、初中二次获得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法大赛第六、七届的一等奖,第八届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还培养他侄子周锋学农民画,由此,周锋还获得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一等奖及年度一等奖。

  随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进一步深入,他有了徐睿、王婧、钱诗雯、吴邱晓等一大批优秀学生,连续多次获奖。在垂虹艺术节上,钱诗雯等学生农民画获得二等奖,去年王婧还获得吴江报绘画大赛优秀奖等。他们还多次随周老师参加非遗展演,尽显风采,获得好评。

  值得称道和祝贺的是,在去年2019年10月5日,周老师在吴江“秋海一堂”画廊成功地举办了他个人农民画展,30幅画作中就包括了灶画题材作品。人民日报海外版,搜狐网站等媒体对周老师农民画展都有相继的报道。著名摄影记者张丽娜,吴采莲,著名版画家瞿志民、著名版画家劳思、旅澳华人宋朝等专家前来参观指导。同时,也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前来观摩,社会反响强烈。上月5月10日,周老师赴北京接受央视网华人频道《华人会客厅》栏目的访谈。

  周老师灶画40年的从艺历程,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来,用心描绘。不仅将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画在灶头上,深刻地反映了民间祈求吉利,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发挥得是淋漓尽致。更有他对今后灶画发展提出了他远大的设想和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以此来反映更强烈的民族区域特征,彰显地方文化而努力着。
m.taiks.com

  夏日本是灼热的,灶画如一股清新的风吹来。原生态,鲜活的农村自然风景,成了周老师笔下最生动的美丽长卷。一花一世界,必将覆盖更广阔的田野,装点美好的未来。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