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游匡子沟
车上高速方知端午小长假高速并不免费。妻抱怨又多花了一笔钱,女儿则哼着歌,眼望窗外,神态惬意,一副与我无关的悠然表情。 这是一次再三拖延的旅行。原本计划五一,青草初绿、桃花盛绽、天蓝云白、山苏泉现,乃春游的大好时机,但因母亲住院计划搁浅。选一周未亦可,孩子的一句“我要备考”便又出游付流水。直到端午假前,女儿方才同意外出散心。 看到车外渐渐清晰的山峦,女儿开始有些兴奋,不时拿手机拍照,将那层层叠叠的绿定格为记忆。妻也从钱眼中爬出来,把车窗摇下巴掌大的缝,鼻子迎向呜呜的风,狠命的吸着。淡淡的草香夹杂着丝丝的水气渗进车内,身体沐浴在富氧离子中,神轻气爽,心情随之舒畅起来。车仿佛微醺的行者,有些摇晃,在我的要求下,妻不情愿的将窗关闭,转头向女儿讲述着我们的恋爱故事,车厢中回荡着阵阵的笑声…… 车行一百三十五公里,在抚顺清原下高速,改行国道二十公里,遂驶入盘山路段。盘山路坡度不大,但弯度很大,如一条巨蛇蜿蜒而上,不见首尾。行至半山,忽又如一条飘带盘旋而下,嵌于叠翠之间。车子醉汉般划着弧线缓慢前行,我将车窗尽开,任山风袭来,丝丝凉意将妻女的昏昏睡意一扫而光,妻甚至把头和手探出车外,呼喊着,挥舞着,似久未归家的游子,更像一个不管不顾的毛燥丫头。女儿调侃:“我老娘疯了。”妻送出一个白眼后缩回车内,又和女儿打闹起来。 上午10:30分,车至沟底。一个不大的村落,没有统一规划的痕迹,清灰色的瓦房建于高出地面米许的水泥桩柱之上,柳条编织或竹木搭成的硕大圆形粮囤空腹而立,宽大的院落被黑色砂石覆盖,矮旧的石墙旁明显加宽的木制院门显得古朴、简陋,一如门外竖着的“院内停车”的牌子。其间几户人家的院门修成了牌楼的模样,大门上“xx农家院”“住宿”的牌匾鲜亮,倒是和门内四合院的格局以及房顶的太阳能热水器相得益彰,只是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稍显突兀。最气派的要属离景区最近的**,青砖碧瓦,雕门钢窗,水泥铺地,黑漆铁栅栏显出通透和威严,栅栏顶的彩条斜上插入房檐之下,迎风舞动,很是漂亮。一排黑字白底的牌子挂满门旁,**、景区管委会等汉字旁均书有满文,透露出这里是满族兄弟生活的村落。 村路旁的停车场半满半闲。村民于路旁热情的招乎着,一脸的真诚,让人有不忍拒绝之感。停车后,村民质朴的笑一下:“停车10元,不限时。” 景区的售票处不大,游人也不多,只需稍排队便可购到门票。但窗口外的扫码支付省5元的提示牌却让不多的游客乱了阵脚,信号不好、支付不成、找不到取票验证码,各种叫嚷交织,心情随之灰暗。看着工作人员的一脸淡然,暗讨:此地是否值得一游。好不容易拿到门票,我抱怨耽误了时间,妻则不以为然,自夸又省了几瓶水钱。 景区的门也不显眼,更没有什么特点,“匡子沟景区”几个线条纤细的红字已有些斑驳,说明这并不是新近开放的景区。“姑娘,多吸几口氧吧!”我内心竟涌起小小的失望。 检票入内,一片开阔。周围山势陡立,直入云端,叶绿干灰的树木密密匝匝,远处溪水入渊的轰响似有似无。一轮烈日隐于云后,又将山恋树丛披上一层朦胧之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这里竟是石包玉、朴外秀中、别有洞天之地。“谁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我说雄奇秀美在沟底”我随口而言,遭来妻子的讥讽:“阴晴不定,你小孩呀!”我做追打状,妻女嘻笑前去,顾自美拍。 我则停在一组木艺前流连。这是一组生活场景的展现,牛拉梨、驴拉磨、人骑车,八抬桥、稻草人等分布在路的两旁,唯妙唯肖。我不仅感叹设计者的精巧构思和精湛技艺,几根平常的原木,取弯就直,稍加组合便将那段岁月融入其中,将一种情感徐徐表达,简约不简单,直观不肤浅,粗犷中流淌沧桑,质朴间涌动美感,让人忍俊不禁又凝思无限,似曾相似又觉遥远。妻子生活在城市,概无此感,站在远处和女儿四下张望,并向我做出催促的手势。都说艺术缘于生活,但鉴赏又何偿不是基于生活,艺术也需要有缘人,此言非虚。 随路而行,便至栈道,方木铺成,高低错落,沿山势蜿蜒而去。护栏起始处标有2.733字样。开始时不解其意,后每走一段便会发现一组递减的数字,方知此乃距离标注,提示游览的里程及游人的位置。栈道米宽吧,走在上面十分牢固,而且土黄色的添面嵌在满目翠绿之间很是养眼。只是几位丰腴的阿姨挤在一起走走停停,拍照聊天,使栈道瞬间显得有些拥挤。女儿停下来,凭栏下望,一条窄窄的小溪银白发亮,一群孩童蹲在溪边,或小小鱼网或矿泉水瓶,笨拙的打捞不知名的小鱼,水花湿了鞋子、衣服,引得家长的一阵呼喊,而孩童却不以为然,沉浸在快乐的氛围里。女儿用手机拍下此景复又删去,默默的深吸一口氧气,拾阶而上。 这倒符合女儿此刻的心境。高中的学习让她的压力与日俱增,起早贪晚的作息使她疲备不堪。孩童的无忧无虑已成为她一去不复返的久远记忆,而为高考而战却是绕不过的坎儿。女儿的心态变化瞒不过父母,这本就是一次为她减压而来的旅行。“给妈妈照相!用我的手机。”妻子用一个夸张的动作转移了女儿的注意力。 走了近一公里,木栈道变成了石阶。连接处向下出现一个壶状小湖,水瀑自山顶哗哗而下,水量很小但流速很急,遇石阻碍溅起朵朵白色的水花。水流在山谷处聚集成微小的潭,而后注入湖中,小湖的出口细尖,如壶嘴一般。此景点名曰“一道壶”大概便是由此而得吧。湖边人头攒动,戏水拍照,泼水尖叫,和之前的幽静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和妻女又拍又录尚觉不过瘾便也随众而下。不过我们的目标不是湖水,而是湖边那巨大的山谷。 山谷的入口稍陡,需要借势爬上。进入山谷,一股凉气直冲过来,激得身体不由得打起了寒颤。头顶的天空灰暗,一片雨云翻滚着,脚下山石长满青苔,昏暗的光线下发着幽绿的光。溪流汩汩而下,带走几片湿透的枯叶。几棵死树倾倒谷内,或断或亘。加之山谷深处隆隆的闷响,不觉使人有种幽邃悚然之感。 “不会有狼虫虎豹大蟒蛇吧。”妻子瞪大眼晴,异想天开。 “怎么可能,有也先吃你,就你话多。”我和女儿打趣道。 山谷内碎石密布,大可达吨,小如鹅卵,俱都光滑圆润,不知被溪水冲刷了多少年。水则极浅,不能没鞋。我和妻女练太极桩般踩石踏叶,摇摆前行,不觉间竟不见人影,不闻人声,唯有凉气更盛,恐惧感充盈。女儿萌生退意,我和妻坚持继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希望往往就在绝望的后面,再坚持一下。”我借机施教,并拉起女儿向上攀登。 “我的鞋坏了,进水了。”攀至一巨石前,正不知如何越过,妻子的叫嚷声响起,我知道,我们到了折返点。 返回栈道,前方不远的休息区人满为患,石桌石椅,摇床,秋千无一不被占据,故原有的休息计划搁浅,只得继续前行。 鸿运当头桥是一座钢索吊桥,桥头方形拱门和桥上扶手被漆成大红色,“鸿运当头”四个字写的龙飞凤舞,气势磅礴。也许为了讨个好彩头,游人至此纷纷拍照留念。妻子很夸张的摆出POSS想要拍照,可惜双臂上举、仰头问天的动作过大,遮阳帽顺势掉落,险入水中。妻子拾帽回来,嗔怪运气不好,还丢一硬币入水,说是破财免灾,引得女儿拍手笑其“净出洋像”。说到桥,匡子沟景区共有七座吊桥,分七色,可摇晃,行在上面,有些小刺激,但有惊无险。扶桥临风,上有青翠层叠,下有流水潺潺,倒也别有一番滋味。桥的名字也很讨巧且都用标牌标出了出处和寓意,也算独具匠心吧。 二道壶、三道壶已属匡子沟景区腹地,但和一道壶相比,却也大同小异,瀑水飞垂、湖面波粼、银光耀眼,区别在于的规模和气势渐次增大。所以在这两处并无下至沟底戏水的兴致,加之女儿喊累,故只是稍作停留,录了些视频发到朋友圈,之后便沿石路急寻休息区,补充给养,短坐休整。休息的石桌石椅位于一棵古树旁,古树粗至需两人合抱,灰白的树杆皲裂如癣,显出一种苍沧,但枝叶繁茂如初,若巨大的伞撑出一片阴凉。从标牌得知,这是一棵银杏,树龄超百年,再联想一路走来遇到的椴树、桦树、枫树等等百年老树,不免敬畏之心陡起,敬畏大自然的赐予,唏嘘生命的顽强与脆弱。食物殆尽,身负顿感轻了许多,女儿把桌上垃圾收扰放进树旁垃圾箱,然后同我们并行离开休息区,直奔最后一个景点——四道壶。 四道壶位于栈道的末端,是最具气势的景观,远观飞瀑三千,直泻而下,轰轰如虎啸龙吟,澎湃似钱塘湖涌,颇有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近看湖心一巨大卧牛石,突出湖面,一面和湖岸相连,游人攀爬至顶,便可近观瀑布、感受飞流。巨石黄金分割线处“四道壶”的斗大红字离远可见,煞是显眼,是拍照留念者的最爱。拍照时水花飞溅在身上、淋湿屏幕,惊起阵阵欢叫,留下生动的瞬间。有胆大者甚至悬于巨石边缘,探身向瀑,大有悟空穿瀑寻洞的架式,引得众人惊叹,抢拍惊险画面。也有乐极生悲者,滑于瀑下,淋成落汤鸡,好在湖水仅及胸部,无甚危险,只是体感寒凉罢了。倒是手机浸水,让落水者顿足扼腕,急寻光足通风之地,拆卸一翻,又甩又吹,那沮丧无奈的心情恐只有当事者才可体会吧。 妻子骨子里的“玩儿性”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下沟攀石,却被女儿拉住,“你的鞋”。女儿提醒道。 妻子看了看右脚那只张嘴状的蓝色瓢鞋:“下回我自己来”。这是妻子表达遗憾之意的惯用语言,正如每日回家的第一句话,“累死了。”小小的失望与妻子来说就如一次眨眼,转瞬便又与女儿八卦起来,对已到出口处的我指指点点、挤眉弄眼。 当排队乘景区摆渡车返回停车场时,刚好过去两个小时。午时的骄阳如火,但却不似山外酷热。望着连绵的山恋蒸腾雾气,心里静若空无。此刻竟有些羡慕村民隐于自然的雅静生活,但我知道我们于此只是一个过客。 车起动,爬上一个坡,远方是城市的燥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