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拾韵
一大清早,车将我们送至淮安清江大闸口,待到九时登上画舫船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婉约温雅的古运河,河风拂过,河面皱起层层涟漪,涟漪与微风嬉戏,送来鲜腥的气味,沁人心脾。 泛舟在波光粼粼的古运河,品咂画舫船头的缥缈意境,是我心心念念的一个梦想。此刻,梦想成真,我的心跳骤然加快,愉悦的心情难以言表,思绪也在桨声船影里悄然穿越,奔向古运河的流金岁月,去窥探千年运河积淀出的文化传奇。 毋庸置疑,古往今来看运河,一般只关注乾隆乘船六下江南的情感故事和微服私访的跌宕传奇。其实,运河的历史,比起乾隆六下江南要厚重得多。翻开运河卷帙浩繁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河道的开凿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朝代: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通苏州经长江到淮河的邗沟河道;隋朝开通洛阳经扬州至杭州钱塘江河道,总长2700公里;元朝全国政治中心移到北京,为了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由此,京杭大运河改成直线,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公里。 随着运河黄金水道的逐步开通,淮安也从一个不起眼的水埠码头,逐渐演变成为一座熙攘喧闹的繁华商城,赫赫扬扬。明清鼎盛时期,淮安曾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明代诗人姚广孝云游到此,写出了“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屏列江山随地转,练铺淮水际天浮,城头鼓劲惊鸟鹊,坝口帆开起白鸥。胯下英雄今不见,淡烟斜日使人愁。”这样的诗句。阅尽沧桑、洞视透彻的姚广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勾勒了当时淮安市井的繁荣景象。 景象万千的京杭大运河进入淮安后,在淮阴水利枢纽处分为两支,一支先向东北,至大闸口转向东南,经板闸、河下古镇,穿越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此为古运河。另一支为新辟大运河段,与古运河在淮安水利枢纽处汇合并流。 其实,在淮安这块土地上不仅有大运河,还有淮河、盐河、淮沭新河。泊在众多河流中的淮安城,尤其与大运河心心相连、血脉相通。可以说,大运河是淮安城的母亲河。母亲河不但滋养着淮安城,同时也用自己积淀出的地域文化滋养着当地百姓的精神领地。因了母亲河的滋养,这一方土地变得钟灵毓秀,先后出了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爱国将领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以及伟人**。名人辈出,让人不得不感叹运河水的灵气与不凡。 我们的船出了清江闸,沿着古运河缓缓前行,两岸的亭台楼阁、假山怪石、草木花卉次第闪现,像一幅美丽迷人的画卷。船行不多时,便到了中洲岛。岛上,古清江浦标志性建筑“清江浦楼”巍峨屹立。南岸有文庙和都天庙古街区,以及清代江南河道总督署旧址。此外,这一区域还有**童年读书处旧址、京剧泰斗王瑶卿故居和京剧麒派创始人周信芳故居等。 古运河的魅力不单单是碧水清波,还有依附在碧水清波边的名胜古迹。古运河边的名胜古迹可谓洋洋大观,而河下古镇便是一个典型的标本。这里有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韩侯钓台、漂母祠、萧湖公园、古文楼、左宝贵墓等。 作为运河的记忆,河下古镇把盛与衰的历史全部铭刻在了自己的身体上。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很多盐商在这里贩盐。盐运给了河下古镇一次历史性的机遇,财富向河下古镇滚滚而来。河下古镇鼎盛时,“商旅辐辏,百货山列”,全国各路商贾纷纷在这里购地置屋、安家立业,一派莺吟燕舞的景象。清末,由于淮北盐的集散中心转移至王家营的西坝,漕运改为海运,在商言商的商贾纷纷离去,河下古镇顿时百业萧条、逐渐败落。现在,熬清守淡的河下古镇在旷日弥久的幽闲中,演变成了运河经济盛衰枯荣的一个历史标本,也成了人们趋之如骛的一道游览景观。 画舫船行驶到终点,我们离船上岸。然而,我的心却平静不下来,思绪依旧缠绵在古运河里不能自拔。是啊,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业的蓬勃崛起,这条负载千年的古运河逐渐赋闲一隅,成了一段历史的记忆。通过这段历史的记忆,我们既窥探到了运河两岸农耕时期的经济文明,又窥探到了华夏大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迅速崛起,让人禁不住感叹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