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

—莲花山的杮子熟了

优美散文2021-04-23195举报/反馈

  莲花山的柿子熟了

  电视、报纸、网络、有奖征文、“柿民”海选……是怎样的铺天盖地,让一向气定神闲的我也难以抵挡这么凌厉的宣传攻势。走,去莲花山摘柿子去。

  莲花山,地处鄱阳县北部的莲花山乡境内,属安微黄山山脉西南端的余脉,是潼津河和昌江的源头,森林覆盖率87%,被誉为赣东北绿色明珠……这是我在莲花山乡第二届柿子旅游文化节的宣传文案中了解到的信息。作为土生土长的鄱阳人,对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知之甚少,也算是我的一大缺憾吧。所谓爱屋及乌,我做得不够好。而莲花山盛产柿子,我也是头一次听说。

  柿子于我并不陌生。老家村西头的山岗上就长着五六棵柿子树。小的时候,没少光顾那里。小伙伴们一个个人小鬼大,说柿子要等到熟了才能摘,否则吃了会肚子痛。可柿子啊,什么时候真正等到熟了才下树?有小伙们更机灵,借着月光,邀上一两个,爬到树上把将熟不熟的柿子摘下来,拿回去藏到米缸里糠缸里,过不了几天柿子就全熟了。当然,剩在树上的也用不了两天就会被消灭干净。

  北宋诗人张仲殊曾写过赞美柿子的句子: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老家的野柿子呈锥状,色泽金黄,味甘甜,抑或许是张仲殊见过的柿子?甚至比诗人所吟诵的更珍贵——在生活极为贫困的年月,像柿子这样的野果子曾充当过填充肚子的“副食”呢。

  毕竟是儿时乐趣里的小片段。当年的小山岗已被夷为平地,在那里建起了制鞋厂,几棵柿树自然也是不知何处去了。而柿子与我也阔别二十多年了。不知莲花山的柿子能否为我送来记忆中的那份原汁原味呢?

  和文联徐主席一行一早出发,因路上多处修路,一路颠簸近两个半小时,我戏称,不到莲花山,不知道鄱阳有多大(鄱阳县为江西省人口最大县,土地面积为省内第二)。其实,不用入莲花山乡境内,一进入它前面的柘港乡就能看到连绵不断的山林了,一座接一座,波浪般起伏着向我们涌来,间或几处村庄在山脚下点缀着,才让这奔涌而来的山林于我不致有太多的陌生感,距离感。要知道,在鄱南老家也只有那么几处低矮的小山岗,且接下来的二十多年我都一直呆在城里。虽也曾拜访过几处名山大川,但也只是做客般拜访而已,只是过客,匆匆的,并未曾留下什么难以割舍的恋恋情结。如此看来,是否是我的乡土观念过于强烈,导致自己的某些认知和情感又过于狭隘偏执了。

  越往前走,山林越茂密,越苍翠,越有种神密感。有文友说,如果不是这条新修的莲花山公路,我们可能连文化节开幕式都赶不上了。

  莲花山柿子旅游文化节主场设在莲花峰山脚下一个自然村里。一进村就随处可见柿树,金黄的柿子吊坠般挂在树上,颗颗,串串,因叶子的掉落更显硕果累累。场地四周更是柿树林立,足见组织者的良苦用心。有老乡将熟透的柿子摆在舞台前,那份诱惑,任谁也是抵挡不住的。先剥了两个尝尝鲜,滑溜溜地果汁一入口,透着心的甜。虽是在如此热闹的场地,吃相却像极了打小时的不管不顾。这味道——二十多年了……

  既然是柿子节,最直接的体验当然是摘柿子了。组织者在场地周边的柿树上吊了竹篮,年青力壮者纷纷爬上柿树,把摘下的柿子放到竹篮里,然后就可以自顾带回家了。站在树下的人举头望,也是开心,决不会有“吃不到柿子说柿子涩的”。因为柿树到处都是,售卖柿子的也随处可见。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摘柿子活动中来,组织者准备了很多摘柿子“神器”——一种当地人专门用来摘柿子的竹制工具。一根长长的竹杆,竹杆顶部用刀削开,削细,巧妙地编织一个正好可以容纳柿子的漏斗。谁看上了哪个柿子,把漏斗往其身上一顶,再转动竹杆,柿子也就安安稳稳地落进漏斗里了。一时间,树上树下全是摘柿子的人。偶尔,有一两个柿子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条件反射砸出的一两声惋惜也会因那金黄汁水的流出而条件反射地溢出开心甜蜜的笑来。

  上午的开幕式是在歌舞声和热火朝天的采柿子活动中结束的。因了参与活动的人较多,莲花山乡政府将我们安排在一户农户家里食宿。说是农户,其实是农户家自己开的小宾馆,三层的楼房设置了十二间客房,高档的装修足见这家农户生活的殷实。让我们更感意外的是,用餐的菜肴居然全是当地的“野味”:野蘑菇,野木耳,野竹笋,老乡说,连猪肉都是没有吃过饲料的土猪肉。老乡们说着自豪,也让我们的味口大开。在村子边上的文化活动广场,老乡们把各自家里的藏货都亮了出来——野味被一字排开,干木耳,干山菇,干竹笋,干杮饼,山茶油……游客们把小小市场挤了个水泄不通,好一幅闹市抢购图。

  下午,我们爬上了莲花峰,古老的白云寺正在修缮,而千年红豆杉依然苍健、翠绿,给大山增添了无穷魅力。烟雾缭绕中,游客们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又给大山增添了无穷活力。我国自古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为激活当地经济,莲花山乡党委、政府大打“山”牌,以生态促旅游,以文化促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民强乡的新路。柿子旅游文化节就是莲花山乡向外推介、宣传莲花山,吸引、吸纳游客及投资的有效平台。据乡领导介绍,上届柿子旅游文化节过后,莲花山就迎来了旅游爆发期,想必今年亦是如此。

  信息化时代,颂歌随处可闻。或是听多了,有点麻木,或是心性本就如此,我是不太喜欢唱赞歌的。可是当我面对一群人为了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去劳苦奔波,却激情四射,人性中所有的柔软都会被瞬间打开,流出感动……

  在离开莲花山的时候,又经过军民水库,这十里长廊像似嵌在莲花山乡门上的一块镜子,观照着这里的每一次变迁。穿行在山水之间,不禁想起宋代大诗人张舜民的一首《薄台》:屈曲清溪十里长,净涵天影与秋光。此行却在樊川尾,稻熟鱼肥柿子黄。

  多么应景!金秋十月,这十里清溪又一次照见莲花山的柿子熟了!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