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的石头会说话
乌镇作为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节点,有多深的历史底蕴,多厚的文化积淀,我说不上,就像一个很想学游泳但不敢下水的人站在河边一样,望一望乌镇,“不知如何是好”。仅这里随处可见的石桥、石埠、石板路,就让我流连忘返,浮想联翩。 我爱这些石头,多多少少带有儿时的情结。我的童年生活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江南农村。村名马西桥村,村边就是马西港。村里十多户人家,共用一个简易的河埠头,寥寥几块长条石铺就的台阶。村民们淘米、洗衣,孩子们游泳、欢畅,还有村里遇到嫁娶的大喜事,全在这个河埠头演绎。 我很小就知道大人们非常珍惜维护这个河埠,时常会看到叔叔他们几个壮劳力合力整修石级,使它永远是那样坚固整洁。 时光远走,记忆里的这个坚固整洁的河埠不再,河水不再清澈,河埠头已经被废弃,石条渐渐为河边茂密的野草覆盖。从我家往南走五十米,就是马西港与南沙渚塘的交叉口,这里曾经有一座做工精细的石拱桥马西桥,村里的人几乎每天要走过这座桥,去村以外的小镇出市买菜。可惜后来这座桥也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水泥平桥。那个小镇曾经也有高高的石拱桥,连着两岸的石板路小街、推板门店面。过年的时候,小孩都拉着大人咚咚跑着过的桥,争着挤着去柜台前买《杨子荣打虎上山》之类的年画。但现在也已原貌不再现,热闹不再有,连记忆也渐渐模糊…… 其实,细想,桐乡乃至整个江南,有多少这样的石埠、石桥、石板路,还有那些特色小镇,在推陈出新中慢慢消失了啊。 但我们终究是幸运的,我们还有乌镇。 现在,我就站在乌镇的石桥上。望望沿河那两壁结实的石帮岸,强有力地支撑这整排整排古色古香的水阁民居,让人觉得安稳可靠。石帮岸边不时延伸出来一段河埠头,枕水的人家,有头戴蓝印花布头巾的奶奶蹲在石阶上,就着河水淘米洗衣。这边水阁通向河边的石阶下,停靠着一舫游船,船在水面上轻轻的晃动,船家就在船上面河而坐,那份悠闲让人好生羡慕。我们也在石阶上坐下来,体验一下这一份悠闲,还有那踏实的石阶边,小船上的船家的背影,都定格在我们的相机里了。 经过一房民居,精美的木雕格窗,整一面的蓝印花布落地门帘,门外青石板铺就的落院中央,一张小巧原木方桌,配着四只同样格调的原木长条凳,一位扎着马尾辫穿着白底彩色花纹蝙蝠衫的女孩在吃面,既雅又静的场景,令人心动,坐在她的对面,浅笑,但愿不要打扰了这份宁静。 走在景区的石板路上,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季,都是那样的干净整洁,让人的心境回归宁静踏实。低头细看,石条长短宽窄不一,颜色格调各异,但铺就的石板路是那样的协调,狭长的石板路,嵌在两壁灰白斑驳的防火墙当中,彰显它的悠远古朴。站在这狭长的石板路口,依傍着斑驳的高墙留下款款倩影,多好啊。 西街的路面铺设得很有特色,两边竖条,中间横条,石块上花纹清晰,但阳光下一楞一楞突出的纹痕已经被踩得油亮油亮。高跟皮鞋一路咚咚地响着,畅快的笑声闹开了这一方宁静,香香甜甜的定胜糕就该走在这样的花纹石条路上吃才享受。 远望去,老哥俩在石板路旁对面坐,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旁边的狗儿和盆里的吊兰叶一样的温顺,一样的安静。老姐儿俩,一个靠着木推门店门口坐了,一个帮她梳那花白的头发。而身穿黑色牛仔蓝白横条体恤情侣装的少男少女,在青灰石板路上手拉手渐行渐远,这一幕也同样吻合这里的意境。 石桥是乌镇的眼睛。 乌镇的石桥,是历代才俊激情称颂的亮点。西栅景区,桥最多。每一座桥肯定有着它特别的故事,我好想知道。但今天我只能先读着它们的名字,遐想一番。万兴桥,应该是万事俱兴之意,表达了古镇人们安居乐业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位于西大街中段有个放生桥,桥的北堍,有一座石阶逐级伸向水里的河埠,这里应该是当地居民放生鱼虾龟鳖,以求平安多子多福。位于昭明书院西南的定升桥,是一座三孔圆拱石桥,是西栅街区最高的桥。据说当地的小孩,到了上学的年龄,第一天去上学的时候,都要手拿状元糕,到这座桥上走一走,将来能金榜题名,步步高升。但愿他们美好的愿望个个能实现。 石桥可以很简约,如福安桥、善迁桥,就几块长方形石条,竖在水中央的当桥柱,再横几根桥梁,并排铺两条做的桥面,但照样有气派有个性。做工精细的莫过于如意桥,长长的平桥配有考究的护栏,就卧在河面上,两头翘起,建有精致的亭子,整个形状像一柄如意,真的很独特。 昭明书院西侧不远处,横亘在通顺河上的雨读桥最让我心动!雨读桥是一座“廊桥”,南面邻碧水,北侧砌粉墙,墙上开有木窗,顶上建着原木结构青瓦芳亭。穿红裙子的女孩,独自在这雨读桥,依窗托腮在凝望桥下的一河水,是在为这意想不到的新发现而沉思?是不是觉得古人更有诗意?有没有发现在这里,站在结实的石桥上依窗读书,读木心、读茅盾、读昭明太子,或者就读阳光、读雨点、读游客,都远比整天迷失在昏天黑地的虚拟网络里更踏实、更有收获? 我们今天走的最后两座桥,应该是乌镇最有名的桥里桥——通济桥和仁济桥。这时正值中午,秋阳似火,姐妹们也热情似火,要拍个人在桥里桥的美照,也顾不上撑把遮阳伞,咚咚咚跑上通济桥,到对岸对镜留影,过足了隐,然后站到树荫下最好的角度去观赏双桥,细看,凝思,轻叹,真的了不起。这么高的两座桥,竟然都是单圆孔的。桥的两侧都长满了绿色的植物,有青苔、绿草,还有小树。两座桥成直角,身披盎然绿意,倒影在水中央,显得更生机勃勃! 古诗云:江南水乡展旖旎,屋衍风铃声悦耳,小桥蕴涵古城貌,青石幽雅怡心矣。 水墨乌镇就该配这样有诗意的石板路,有故事的古石桥才完整、完美。 有水有桥,有石埠头有石板路,乌镇,加倍补偿了我儿时的一大遗憾,我是幸运的,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幸运的,能亲身体悟石头的坚实,石砌的精妙,听石头说话,观赏到我们的先人带给我们的石文化这份无价之宝,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