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纪行
苏州,我虽然去过几次,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不过来去的次数多了,总要留下一些印记。苏州留给我的不是新区现代化的氛围,也不是园区优雅的环境,而是她那厚重的历史文化。 进入苏州老城区,首先映入你的眼帘的是一排排高高低低、整整齐齐、深沉而庄重的古建筑。虽然有些古建筑涂上现代化的色彩,但仍不失古朴之风。这些古建筑中,有简陋的平房,有两层三层的,都是那么朴素、实在,古色古香、庄严厚重。没有任何夸张,也无娇柔之态。极少的飞檐微翘也给人留下自然的神态,似乎要飞向人类的起源时代。这些都体现出古代能工巧匠的心理追求和文化取向。当你背对车水马龙的大街,仿佛置身于唐宗宋祖。老屋里进进去去的人们,也不像我来去匆匆,都那么幽闲自在,让我顿生宜居之都、休闲之都之体验。????????????????????????????????????????? 时下,一些城市的地名常有变化,变化后的地名多带商业气息。而苏州保留了众多的古地名。如:胥门、阊门、平门、盘门,山塘街、平桥直街、十全街、十梓街、观前街,石路、临顿路、干将路、莫邪路等等等等。每一个门、每一个弄、每一条街都有一个丰富的史实或历史专说,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看到胥门就自然想起那是挂伍子胥的头的城门。(虽然胥门来历有多种说法)石路为清末洋务派盛宣怀所辟,以石子铺路而名。平桥直街为子城(先秦为宫城)正门前直街,宋称府前直街,清代因街北有平桥,故称平桥直街。临顿路是吴王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宴赏军士,后在此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路亦以此得名。十全街原名十泉街,始称于宋,因旧有十口井得名,后改十全街。而山塘街系一代名人白居易所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发起开凿山塘,此街濒临于山塘河,故名山塘街。白居易任苏州刺吏,虽只17个月,但他热爱姑苏人民,酷爱姑苏风物。他勤政廉政,懂得为民办实事。在短短的一年多时日的任上,他督修虎丘塘堤,接通山塘河,直到阊门,苏州人称“七里山塘”。由此,南行北上,水陆并通,无不称便。当时堤上还种桃李数千株,塘中植莲荷,春秋佳日,煞是风景这边独好!后人为追念白氏,称山塘为“白公堤”。堤上还有白公桥,堤旁原有白公祠。犹如杭州西湖之白堤那样,名闻遐迩。白氏有诗《武(虎)丘寺路》志其事“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茭荷生欲偏,桃李种仍新。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由此可见,1100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懂得和力行改造环境和美化环境了。苏州人民,对他的离任西归,也是少有的“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地热情相送。“山塘街”蕴含着勤政为民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乃至现实意义。 时至今日,山塘街仍是人们赏古的绝佳处。由于政府修缮,整旧如旧,旧貌换新颜。经过一小桥,古色古香的街道,古色古香的建筑,古色古香的装饰,古色古香的商店商品,一下子全都涌入你的眼帘,让你应接不暇,美不胜收,赞不绝口,仿佛时钟倒转几千年。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古老又是那么新鲜,再添以纯正的评弹,你仿佛进入桃花源的惊奇,你还知道今天是二十一世纪吗? 无庸赘述,苏州地名文化已显而见之。 苏州园林闻名天下。“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说的是美。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说其多。虎丘的历史可追随到2500年以前,见其早。然而,苏州园林最具特色的是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文人骚客们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使苏州园林承载着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绝大部分士大夫都有宏伟的政治抱负,他们以治平天下,流芳千古为人生目标,视“没世而名不称焉”为奇耻大辱。与此同时,士大夫往往又宣称“穷则独善其身”,他们“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无求于人”“以诗书自娱”,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抱负常常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胸怀天下的士大夫在时机不利时,常常隐居不出;人仕之后,一旦遇到仕途风波,也常常辞官退隐。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同时却又胸怀大志,“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陶渊明官场失意转而归耕。王维在终南山的半隐半官的生活。古代士大夫“兼济天下”而又“独善其身”的两面性很早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沧浪亭的主人同样没有跳出这种文化范畴。 沧浪亭在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广陵王元璙的花园,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并写下流芳千古的《沧浪亭记》。“草树郁然”,“左右皆林木相亏蔽”。亭“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尔后,诗人在这里“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继而诗人感叹“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 显然,苏舜钦因政治失意而购得此园。在这里居住期间,他已被园中的纤纤篁竹、森森树木、悠悠流水、嶙嶙山石、弯弯小桥、叽叽鸟语、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等等自然风物所陶醉,和所有的政治失意士大夫一样,此时他已忘却遭贬的痛苦,觅得一时的欢愉,得之于“穷则独善其身”之所。他又和所有政治失意的士大夫一样,没有忘记“达则兼济天下”,因此,后来出任湖州刺史。明代的归有光为沧浪亭的重修也写了一篇《沧浪亭记》。文章在记述沧浪亭重修过程后感叹道:“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士人没有和吴越一起迅速消失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作者没有明确回答,但起码我们可以想到,“穷则独善其身”在当时已经凝结为一种厚重的历史文化,并且被民间所认同。清末俞樾为沧浪亭所题了“流玉”,二字对景物作了抒情写意式描写,林则徐题写了“圆灵证盟”四字,手书“制怒”两字匾额悬于设在沧浪亭的听事之堂,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被小小的沧浪亭所承载,使我们感受到沧浪亭的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 贝氏家族与狮子林的渊源,张继夜枕寒山寺的失落,拙政园、退思园传承了失落政治家的隐秘心理,张大千情系网师园,每一处园林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而虎丘,仅地名的来历就让人想到吴越之战的气势、惨烈与沉重。袁宏道的《虎丘记》记载了当时苏州人游园的盛况,见证了当时苏州的富庶、和谐。憨憨泉记载关于和尚的传说,试剑石留下了阖闾的暴君形象。苏武来虎丘练过兵,唐伯虎携秋香在石边小睡过,颜真卿来题过字。秦始皇来了,孙权赶来探墓寻剑,宋真帝御赐文经副本,清康熙、乾隆曾六次游历,他们为虎丘谱写了一篇篇辉煌的页章。特别是康熙帝的驾临,使虎丘呈现难得的轰动场面。在虎丘,你每走一步就有一个历史人物出现在你面前,每走一步就有一部历史,每走一步就会悟出一个崭新的人生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