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鱼
年夜饭席里有鱼,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基本上大江南北的千家万户都遵循了这一大习俗。我们南通人管年夜饭里的鱼叫做守岁鱼,这道菜就是摆在席面上跟大家一同守岁用的,不给吃,只能看看,闻闻。 南通人守岁用的多是鲫鱼(吉鱼),鲢鱼(连年有余)。以前的守岁鱼都是由老爸亲自来操刀,煞费苦心。他是不屑用鲫鱼的,说太小了,上桌一点都不大气。他要用鲢鱼,还得是白鲢鱼。鲢鱼有两种,一种是白鲢鱼,鱼头略小,鱼身泛白,像是泛着银光,老爸说用来做守岁鱼再好不过。还有一种叫花鲢,也就是大头鲢鱼,头是用来做剁椒鱼头的。他自己不喜食鱼头,说都是骨头有什么吃头?我是从六零年代过来的人。 现在很多年轻人听不懂这个典故,为什么六零年代过来的人就不吃鱼头呢?其实说得是那个年月食不裹腹的历史,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多少人,都吃不饱,谁会惦记吃鱼头?同理,老爸也不爱吃排骨,猪蹄,凤爪之类多骨的肉类。 过完小年,他就开始天天往市场里转悠,想寻觅一条他中意的白鲢鱼来做年夜饭桌上的守岁鱼。首先,不能太小,太小了不好吃。也不能太大,超过三斤的不能要,因为守岁鱼要整头整尾的,大了到哪去找这么大的锅和盘子装去? 他每天耐着性子跑好几个市场,终于是能买回一条约两斤开外的白鲢鱼来的。平时他从不洗鱼,这条鱼他却是要亲自洗的,怕胖娘子笨手笨脚地剖不出一条笔直的鱼腹刀线来。 鱼洗完了,放在阴凉的地方挂好了晾过夜,直到鱼皮全部风干了。这样煎出来的鱼皮才会一点不破,不沾锅。煎鱼的时候,再用生姜片擦一下锅边,就算是油浸不到的地方,鱼皮也不会沾锅。这也是他总结多年的经验之谈,分毫不差地教给了我。 他还特意买回了两只大号的长鱼盘子,专门用来盛守岁鱼。一般人家烧守岁鱼没他那么讲究,除了不能切断,也就是寻常的做法。他却力求要色香味形俱全,可见得他对守岁鱼的重视。 烧这么大的鱼当然要上大灶烧,他嘱咐胖娘子添火一定不能太旺,得烧出煤气灶头上那样的火头来,这可难为死胖娘子了,每年都得挨他几顿数落。 用来搭配的用料也有讲究,不能用蒜,他认为用了蒜,就是“算了”的意思,再“连年有余”,也都“算了”,不吉利,要不得。葱要多放,“聪明”的意思。后来几年,他看到饭店里做的鱼还会放点红辣椒丝,他虽不吃辣,却觉得这个寓意好,“红红火火”,于是鱼盛到盘子里之后,他也会洒几根红辣椒丝点缀一番。 鱼汤一定要少一些,最好就浅浅地浇在鱼身上确保入味。他在浇鱼汤的时候简直就是个艺术家。锅底下把鱼汤收汁成两三勺,再撒进大把的葱花,趁热均匀地淋在鱼身上,最后再放上一小撮红辣椒丝,一盘惊艳的守岁鱼就上桌了。 这盘守岁鱼过完了除夕才能动筷,可我们全家都约定俗成,谁也舍不得先动上一筷子。于是便留着待客,亲眷们来了也会啧啧称赞。 直到过了初五,慢慢才会吃掉,一般都是我吃,因为我狂爱吃一切鱼。老爸烧的这守岁鱼已经全然入味儿了,冷着吃也非常好吃。假如那年月,你恰好经过我家,就会看见一个小模小样的我,埋头在吃一条比我脑袋还大的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