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那些读不懂的诗
我最害怕那些读不懂的现代诗,,当我读不懂的时候,我就想一定是我没有好好读,于是我就极其认真的解读每一句的意思,去翻检每个词、每个意象,看看串联起来后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可是往往都很徒劳,想的头都疼了,也不知所云,这时候我很气馁,觉得自己太没有水平了,亦或者自己太老旧了,不了解现在诗歌新的表达方式、诗歌的新潮。且不说诗,就连一些诗评,也是写得极其玄奥:什么“语言的张力哪”,唉!就不能好好说"普通话”:“语言丰富的、强大的表现力”?什么“用抽象感性反映具象的情感,在具象的想象中理性地反映抽象",就不能说成“用具体的物象或意象表现抽象的情感”?难道就因为是评的含蓄的诗歌,诗评的语言也要写得让人脑袋多转几个弯儿才能读懂,这样才能配得上诗歌吗?还是想说:“嗨,你起开吧,诗评这种高深的东西,你读,也配?”。别说这还真是能把人吓到:“算了,我还没到读懂这种东西的水平,换了吧,从此不读这种东西了”。这样的想法是不是有人与我相同? 为了了解这些读不懂的诗是怎么回事,我也读了两篇谈现代诗新潮流的文章,其中一文大致意思说:现代诗已经跳出了诗言志的局限,也非朦胧诗中的通过意象表达诗意,而是诗人灵感闪现时一种独特的情绪的抒写,这种情绪是诗人个人的,读者不能通过解读文字去理解诗人的原本的情绪。我去!原来这就是读不懂的原因!不过我倒想知道,文字本就是表意的,诗人你让读者没办法通过文字感受你的情绪,你用文字写出来干什么?你就在心里感受得了;既然你的情绪是个人的,也就是读者不能理解不能共鸣的,你发出来干什么?你就放在家里就得了。诗人某一时灵感闪现时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读者还无从把握,我去!难道真应了那句亵渎诗人的话:"写诗的人是疯子"? 多年前有本刊物登过一篇小小说,讲的是一个人极喜欢写诗,每每投稿皆被拒,每每被拒还投稿。有一天,他的上幼儿院小班的儿子乱敲着打字机玩儿,打了一堆字出来,他把诗稿寄出去后才发现自己寄的是儿子打的那张纸。过了些时日,他得到通知,他的诗被录用了。他莫名惊诧至极,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写诗了。 面对那些玄奥的读得头疼也不知所云的诗,我倒觉得还不如文字简单蕴涵丰富的诗作。刘傲夫和赵丽华的诗备受众人诟病,虽然对于他们的诗我也和大家看法比较相似,但我觉得《窗外鸟鸣》《我终于在一棵大树下发现》这两首诗虽然文字明白如话,简单如一,但是前者表现出鸟鸣给人的那种纯净的充满生机的,快乐的感受,让人怦然心动,言尽而韵味悠长;后一首大家所说的“蚂蚁诗″,是作者对社会对小人物生存状态一种思考,不仅让人感喟::我不就是其中的一只蚂蚁吗?而且是在大树下的一只蚂蚁!蚂蚁与大树,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唉!诗,非得要端那么大架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