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三在天堂(一)
四分之三在天堂 张敏 发表于 2014-08-22 17:59:24 阅读次数: 129 ——记我亲爱的祖父母及外祖父母 爷爷、奶奶、外公……无数次在梦中喃喃自语,在满头的大汗中醒来,回忆起与他们在一起的美好童年时代,而如今,我愿他们在天堂安好。 (一) 在抗日战争年代,一个名叫青山张的小山村里,安生着几户人家,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自己的勤劳养活着自己与家人,而这里面就有我亲爱的爷爷和奶奶。 爷爷名叫张小诺,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前面有六个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太公和太婆非常着急,担心老张家的香火就这么断了,于是就去庙里许愿,希望能能够得到菩萨保佑,延续香火,若能诞下一名男孩,就去庙里还愿,并将孩子取名为诺。 由于老来得子,爷爷备受长辈们的宠爱,爷爷的舅舅(太舅爷)是一户书香门第,经济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由于宠爱爷爷,经常把一些好吃的留给爷爷,而在解放前的时候,那些现在看来并不值钱的鸡蛋、桂圆等,可都是珍宝,而爷爷年纪小,不懂事,只挑自己喜欢的吃,却把不喜欢的趁太舅母不注意时统统倒入了灶灰,每当被太舅母抓住时,总把太舅母气的直跳脚拍大腿。 “小祖宗啊,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就这么倒了啊,别人还轮不到吃呢……” “唉,心肝啊,你,你真是气死我了……” 非得叨上几天才肯罢休。 可是,过不了几天,好东西依旧送来。 太舅爷本来并不是出身书香门第,家里经济也并非十分富裕,可重视知识教育的太公仍咬牙送太舅爷到私塾里念书,但那时的先生并非满腹经纶,而且还不是很负责。 好在太舅爷的脑瓜灵活,一次,太舅爷的同窗向先生提问,可肚中少墨的先生磨蹭了半天也没答上个所以然来,一旁的太舅爷看不下去了,窜出来飞快地报出了答案与详解过程。后来,这事被私塾的主人家知晓了,便辞退了那名先生,聘请了太舅爷做先生,渐渐地,因为太舅爷的认真读书,使得家里不再为温饱发愁,也渐渐在乡里闻名,成了书香门第。 可对待爷爷的学习,太舅爷可一点都不因为疼爱他而心软一分,他经常对爷爷说:“读书要认真,字要认仔细喽,中华汉字博大精深,可容不得半点差错,‘斤’字若是多了一点成了‘斥’,那可就是**的话,可是会惹人恼的……”。也正是太舅爷对爷爷的悉心指导,爷爷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很优秀,后来在戏曲上也有所小成,在上山砍柴的时候,常常唱着戏曲自娱自乐,可由于爷爷他身处抗日战争时期,为求安稳,保全性命,只得以种田、养猪为生,后生都被冠上了“农民”的称号。 在爷爷20多岁的时候,也终于考虑起了自己的终身大事,爷爷那时已经成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青山张,一个还算安定的小山村里自给自足,赡养太公和太婆。而他老实憨厚的本性也打动了邻村一户大户人家的干女儿,在找了媒人上门提亲不久后,青山张这个一直安静的小山村也迎来了异常轰动全村的喜事,敲敲打打,好不热闹,小山村在热闹了一个礼拜后才重归了平静。 (二) 俞云美是我的奶奶,即便是她在我牙牙学语前就离开了我们,即便是我的脑海里丝毫没有关于她的记忆,即便是我的家里除了遗照外,没有她的任何一张照片,可是,血脉亲情,我依然爱她。 奶奶本来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有疼爱呵护她的爸妈,可是在奶奶十二三岁时的一次泥石流,使她失去了原本拥有的一切。好在老天慈悲,奶奶很幸运,逃了出来,来到了湾里童村,可她身上没有一分钱,连衣食都成问题,就在她绝望之际,一大户人家的夫人给了她一碗饭,并好心收留了她,奶奶很感激夫人,所以也一直努力干活来报答。奶奶的勤劳朴实,夫人一直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过了几个月后,得知了奶奶的双亲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