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清明与复活节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 清明时节未能雨水纷纷,着实让怀旧之人略略失望,但好在也不算朗晴。我在阴阴沉沉、爽爽凉凉的天气里醒来,自感颇有“清明”的韵味。 哈,也无怪乎今年的清明与复活节重叠了。 我摄取了过多咖啡因,以致一夜未眠,仅在昏晨交际时假寐了片刻。清晨推窗极目,只觉得天地都在晃动,由是感怀:泪眼看花如有恨,旅怀中酒似多情。 外景勾连内景,却非是心绪,只是情绪。 旅居在外,我已有十年未曾回乡祭祖。时间久了,就连熟稔的游子的慨叹也再难写出,脑海中儿时的仪式与祝祷之词,风化成了絮絮碎片,无处找寻。恐怕再见时,只得低叹一句,原来如此。 概因假期故,窗外很静,只有不过节的雀儿仍在欢腾,抢榆枋而止。 我饶有兴致地看了好久,也品不出逍遥的韵味,只得作罢,安慰自己:世、俗,也挺好。但显然,有人不这么想,邻里间传来乐声,断断续续、磕磕绊绊,似稚子操琴,也似高人信手,反正我是听不出来。有了点音乐,便觉得意境忽地又高深了起来。击节而歌,仿佛自己也是个雅士文人。 外景勾连内景,却非是心绪,只是情绪。 既然心不动,为何情会动?这种勾连曾让古时闲人纠结不已,有人选择避世,远离俗物;有人选择禅定,心寂而幡不动;有人自己定下繁文缛节,再让自己孜孜求索、心动不止。 这些有益的探索,构成了璀璨的哲学文化,指导人们协调人、世、间的关系,得到异于快感的更深层情绪——美。 但于当下之人,则简单得多:情绪是主观认知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体验,客观,恒存,无关乎神秘,也用不着“降伏”。 我们顺理成章地享受愉悦、敢爱敢恨,甚至试着用药物改善自身情绪。解决了很多问题,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利大于弊,没什么不好的。 自在于世,随喜于世,苛求于世,自可挥洒情绪、趁兴而活。若慕远山之高,尽可勇攀高峰;若喜江湖之远,自行结庐人境。 这片大地前所未有的包容,无论是清明节,还是复活节,其中对信仰、文化的理解都与千百年前相异,而与现代人的情感相近。 所以,只感悲欢,无问东西。 请。 2020.0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