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诗歌 >

优美诗歌

杨万里之父——杨芾

优美诗歌2021-01-26184举报/反馈

  杨芾(1095——1164年),字文卿,号南溪居士,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父亲。

  杨芾的祖父叫杨希开,是一个做事很有远见的人。据《忠节杨氏总谱》载,杨希开,字光之,虽然未中举入仕,却立志振兴杨氏家族。他个人出资兴办学堂,并请了两位先生来教育本家族的子弟,由彭恕先生负责训导年长者,由曾姓先生负责训导年幼者。如果族人生活有困难,他就代缴学费,甚至助以衣食,促使其成材。杨万里评价他时说:“公经明行修,师范学者,德党泽厚,治于后人”。杨芾的父亲名叫杨元中,家庭虽然不算富裕,却继承父志,坚持不懈地教育子弟,《忠节杨氏总谱》评价他是“明经,重教有方,泽厚于后人”。

  读书和教书是杨芾毕生的事业。杨芾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一个很有才学之人。他刻苦攻读,博览群书,诗文字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对《易经》有较深的研究。此外,他酷爱购书和藏书,尽管经济拮据,但为了购书和藏书,经常忍饥挨饿,节衣缩食,这样积存了十年,终于藏书千卷,成为吉水远近闻名的藏书家。

  据南宋名相周必大说,杨芾有三次入仕做官的机会,但他均不肯接受,并归隐南溪。在古代社会里,读书人的唯一出路是中举入仕,杨芾自断仕路,生活势必过得较为艰难。为了养家糊口,杨芾只好外出以教书为生,为此杨万里说:“予为童子时,从先君宦学四方。”但是,每次离家和回家的途中,杨芾父子必定去拜会挚友曾表民,而每次到他家,总是宾客满堂,杯酒淋漓,主人热情,客人随便。杨万里为此也感叹说:“予是时虽幼,闻将过表民,则心独喜。盖表民之好宾客,至能使童子喜之。”

  《宋史·孝义传》中说:杨芾性格极其孝顺,每次回家,都会从市场上买酒买肉,用来孝敬双亲。1135年,吉水发生大饥荒,杨芾为了不使父母饥死,亲自去百里以外的邻县买米。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一伙强盗,抢夺自己背负的救命粮,他拼命反抗,强盗火了,举刀要杀害他。他哭诉着说:“吾二亲皆七十,不炊三日矣,幸哀我!”大概这些强盗也是被生活所逼,挺而走险的灾民,听了他的话后,被他的孝心所感动,抢了半袋米后便把他放了。《忠节杨氏总谱》称赞他是“家极贫而事亲能孝”,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杨芾十分重视对儿子杨万里的教育。早在杨万里少年时代,他常指着自己的藏书对儿子说:“圣贤之心具焉,汝盍懋之!”勉励儿子广览群籍,钻研儒家经典,掌握其要旨,融会贯通。幼年困顿的生活给杨万里留下了很深的印痕,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少年时代的杨万里就读书勤奋,胸怀大志,他回忆说:“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为了让儿子得到更好的教育,14岁时杨万里拜高守道为师,17岁时拜王庭珪为师,21岁又拜刘安世、刘廷直为师,27岁时再拜刘才邵为师。这些名师均是有渊博学识之人,如王庭珪辞官隐居安福后,著书吟诗,设帐授徒,主导庐陵文盟六十余年,他们刚正不阿的气节、忠贞爱国的人格深深感染了杨万里,为他日后成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m.taikS.com)

  1156年春,杨万里进入仕途,到赣州任职还不到一个月,因不合流俗而厌恶官场,便想效仿王庭珪要弃官归隐。杨芾听后大怒,“挞焉乃止”。假若不是杨芾用棍鞭打他,杨万里很有可能真会弃官而去。杨万里任赣州户椽、零陵县丞期间,杨芾是“皆侍公之官居,每过庭必曰:‘俭则不贿’”。他还陪同儿子去拜见当时一些力主抗金的名臣和有节操的名儒,如张九成、胡铨等,为孩子树立效法榜样。可以说,后来杨万里在为学、为诗、为人和为仕等方面,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诗宗和理学名臣,这与杨芾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杨芾有兄弟三人,兄长杨藩,因病早年去世,事迹不见记载。弟弟叫杨蔼,也是一个很有学问之人。杨蔼,字春卿,“博学嗜古,常与当时名士胡英彦辈唱和。”杨芾的元配妻子是毛氏,生子二人,长子杨万里,次子早夭。续配妻子罗氏,杨万里“事继母尽孝,禄养三十年,人不知罗之为继母也。”1164年2月,杨芾病重。杨万里得知后便匆匆离开杭州,回乡探望父亲。杨芾看见儿子回来了,内心十分高兴,病很快就好了。6月中旬某日,杨芾突然对儿子说:“吾梦登蓬莱山,且诵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何祥也?”此后,杨芾又开始生病,并于8月去世,享年69岁。周必大评价他时说:“吉水杨公,诗句典实,可以观学问之富;字画清壮,可以知气节之高。仕不于其身,必利其嗣人。今秘书监廷秀,其子也。辞章压缙绅,忠鲠重朝廷。”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