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作文 > 作文大全 >

作文大全

茅盾:苏嘉路上

作文大全2021-07-19117举报/反馈

  茅盾:苏嘉路上

  一一月五日的上海西站

  这天下午三时,上海西站沸腾着无数的行李和无数的旅客。站内,平时是旅客们候车的地方,这天 候 在那里的,却是堆到天花板高的箱笼和铺盖。

   昨天挂了牌的行李,还堆在站里呢, 喏,那边,你看!今天的么?明天后天,说不定哪天能装出。 月台上一个 红帽子 大声对一个旅客说。①

  ① 红帽子 当时火车站的装卸、搬运工人所戴制帽上因箍以红布,故被称为 红帽子 。
摘自: m.taiks.com

  这天是阴天,一列铁闷车又紧挨着月台,几盏电灯放射着苍白的光亮,其实灯光亦不弱,然而人们总感得昏黑。这天空其中太多的水分,加之太多的人嘘出来的水气,大概已经在月台上凝布成雾罢?看月台顶的电灯,委实像隔了一层雾。

  一盏临时电灯像一个火黄色的牛奶柿,挂在一张板桌上面,这是临时的写行李票的办事处。围着这办公桌一圈的,是 红帽子 ,也有旅客。这一圈子以外,运行李 不是进铁闷车而是进站的手车,川流不息地在往来,在跳跃。

   上西站 确是进入了 非常时代 ; 上西站 平时清闲惯的,这天(自然不仅这一天)饱和着行李和旅客,也饱和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人们对话,非提高了嗓子是不行的。

   上西站 ,这天有海关职员的临时办事处,检查行李,给报运的货物开税单。 上西站 ,这天有路警和宪兵在留心汉奸。

  这天的 上西站 饱和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天空,有敌人飞机的声音;远远传来的,有炮声,敌机投弹的轰炸声,甚至卜卜的机关枪声;站外,指定的狭长地段上,有着无数候车的旅客们的嚷嚷声, 争执,抱怨,等得心焦时无目的的信口乱谈,小孩子的啼哭,还有,警宪维持秩序的吆喝声。

  这天从早上起,大炮和机关枪的吼叫到处可以听得;从早上起,敌机数十架轮番轰炸沪西:三架一队的敌机几次从西南来,掠过 上西站 顶空,有时且低飞,隆隆的发动机声压倒了 上西站 的一切嘈音。

  大约四时半罢,三架一队的从东北来(那边是它们轰炸的目的地),低飞了,直向 上西站 。月台上忽然尖厉地响起了几声警笛。站外,立着 持有京沪车票者在此集合 木牌的狭长草地上就卷起了恐慌的骚动:女人们抱着孩子们站起来了,人们这时方知候车的 妇孺 竟有这样的多!

   坐下,不要动! 路警和宪兵们高声叫着。

  于是不动。动也没有用。在 不动 中,人们重新记起了这是 英兵警戒区域 ,敌人的**大概不至于往这处投。

  在 不动 中,人们看着三架一队的飞机在顶上盘旋一匝,复向北去,又看见另一队横掠而过,于是,猛听得轰轰两声,感得坐下的草地也在震动以后,人们看着东北方冲起了几道黑烟。

   持有京沪车票者 集合队伍的尾巴不断地在加长, 增添的,不止是人,也有这些人们的家当:包裹,竹箱,网篮,乃至洋铅桶中装着的碗盏和小饭锅。这是 家当 ,不是 行李 ,所以它们的主人们只想随身带着走,不去 挂牌子做行李 。暮色苍茫中,这一行列在进月台了,蠕动着,像一条受伤的虫。这一行列,其中十分之八的人们都有一件 法宝 , 挑他们各自的 家当 的扁担或木棒;这时却不能挑,都竖将起来,步枪似的,高射炮似的,摇摆着,慢慢地前进。

  行列中有一男一女;女的抱了个不满周岁的婴儿,男的背一只木箱,里面是工具, 他是木匠。他们没有小包裹,也没有破竹箱;那口工具箱便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了罢?

  另一个中年男子,长袍、油腻的马褂、老鼠的眼睛和老鼠的须,肩头扛着个衣包,手里提着小网篮,篮里桠桠叉叉不知是些什么,都触角似的伸在篮口之外;他这些触角,老碰着别人,但他老在那里怪嫌别人碰了他。

  淮海口音的一个妇人,脑后老大一个发髻扁而圆,武装着不少的钢针, 这也许就是她糊口的工具罢?她像豪猪似的,使得后面往前挤的人们不得不对她保持相当的距离。有几个冒失鬼,伸长了颈子,往她这面挤,不止一次被她圆髻上的缝衣针拒退了。

  夜色愈来愈浓,嚷嚷然推着挤着的这一行列终于都进了站台,消纳在车厢里。月台上走动的,只有穿制服的路员和警宪了,但灯光依旧昏花,像隔一层雾。

  二苏嘉路上

  没有星,没有月亮,也不像有云。秋的夜空特有一种灰茫茫的微光。风挟带着潮湿,轻轻地,一阵阵,拂在脸上作痒。

  徒步走过了曾经被破坏的铁路桥(三十一号)的旅客们都挤在路轨两旁了。这里不是 站头 ,但一个月以来,这一段路轨的平凡的枕木和石子上,印过无数流离失所的人们的脚迹,渗透着他们的汗和泪,而且,也积压着他们的悲愤和希望罢?一个青年人俯首穆然注视了好一会儿,悄悄地, 手指微抖地,拾了一粒石子,放进衣袋里去。

  有人打起手电来了,细长一条青光掠过了成排的密集的人影:这里是壮年人的严肃的脸孔和忧郁的妇人的瘦脸木然相对,那边是一个虽然失血但还天真活泼的孩子的脸贴在母亲的胸口, 手电的光柱忽然停留在一点上了,圆圈里出现三个汉子,蹲成一堆,用品箱当作饭台,有几个纸包, 该是什么牛肉干、花生米之类,有高粱酒罢,只一个瓶,套在嘴唇上,三位轮流。

  和路轨并行的,是银灰色的一泓,不怎么阔,镶着芦苇的边儿。青蛙间歇地阁阁地叫。河边一簇一簇的小树轻轻摇摆。 如果有敌机来,就下去这河滩边小树下躲一躲罢? 有人小声对他的同伴说,于是仰脸望着灰茫茫的夜空;而且,在肃然翘望的一二分钟间,他又回忆起列车刚开出 上西站 时所见的景象:那时夜幕初落,四野苍苍,车厢里仅有的一盏电灯也穿着黑纱的长袍,人们的面目瞧不清,但隐约可辨丰满胸脯细长身腰的是女性,而小铺盖似的依在大人身边的是孩童。被 黑纱的长袍 罩住的电灯光落在车厢地板上,圆浑浑的,像是神们顶上的光圈,有人伛着身子就这光圈阅读什么, 也许是《抵抗》。忽然旅客们三三两两指着窗外纷纷议论了:东方①的夜空有十多条探照灯光伞形似的张开着,高高低低的红星在飞舞追逐, 据说,这就是给高射炮手带路的信号枪。车轮匀整地响着,但高射炮声依然听得到,密密地,像连绵的春雷一样。中国空军袭击敌人根据地杨树浦!仰首悠然回忆的那位年青人,嘴唇边掠过一抹微笑。

  ①《抵抗》原名《抗战》,三日刊。邹韬奋主编。

  近来中国空军每夜来黄浦江边袭击,敌人的飞机却到内地各处去滥炸,但依据敌机暴行的 统计 看来,没有星月的晚上它们也还是不大出巢。也许为此罢,这临时待车处的路轨两旁并没施行怎样严格的 灯火管制 。路警和宪兵们杂在人堆里,有时也无目的地打着手电,纵横的青光,一条条。

  草间似乎有秋虫也还在叫。虽不怎样放纵,却与永无片刻静定的人声,凝成了厚重的一片,压在这夜的原野。远处,昏茫茫的背景前有几点萤火忽上忽下互相追逐。俄而有特大的一点,金黄色的,忽左忽右地由远而近,终于直向路轨旁的人群来了。隐约辨得出这是一个人提着灯笼。但即在这一刹那间,这灯光熄灭了。可是人们还能感觉出这人依然直向这边来,而且加入了这里的人群,在行列中转动,像一个陀螺,不多时,连他的声音也听到了,急促然而分明,是叫卖着: 茶叶蛋 滚烫白米粥。 这位半夜的小贩,大概来自邻近的村庄。那边有金色的眼睛,时开时阖的,大概就是那不知名的小村庄。听说为了 抽壮丁 ,也为了 拉洑 ,有些三家村里,男子都躲避起来了,只剩下女人们支应着门户。也许这位 半夜的小贩 就是个女的罢?然而列车刚过了松江站时,车上突然涌现出大批的兜生意的挑夫,却是壮丁。他们并不属于路局,他们也是所谓战时的 投机者 ,但据说要钻谋到这么个 缺 ,需要相当的 资本 。

  提着 诸葛灯 的路警开始肃清轨道的工作。这并不怎么容易。侵占着轨道的,不单是人,还有行李。于是长长的行列中发生了骚动。但这,也给旅客们以快慰,因为知道期待中的火车不久就可以到了。

  只听得一声汽笛叫,随即是隆隆的重音,西来的列车忽然已经到了而且停住。车上没有一点亮光。车上的人和行李争先要下来,早已挤断了车门,然而车下严阵以待也是争先要上去的,也是行李和人。有人不断地喝着: 不要打手电! 然而手电的青光依然横斜交错。人们此时似乎只有一个念头:怎样赶先上去给自己的身体和行李找到个地位。敌机的可怕的袭击暂时已被忘记。手电光照见每一个窗洞都尽了非常的职务:行李和人从这里缒下,也从这里爬上。手电光也照见几乎所有的车门全被背着大包袱的 挣扎着要上去或下来的 像蜘蛛一样的旅客封锁住了。手电虽然大胆地使用着,但并没找到合意的 进路 ,结果是实行 灯火管制 ,一味摸黑 仰攻 。说是 仰 攻,并不夸张,因为车门口的 踏脚 最低一阶也离地有三尺多。

  人们会想不通,女人和小孩子如何能上车。但事实上觉得自己确实已在车中的时候,便看见前后左右已有不少的妇孺。

  黑茫茫中也不知车里拥挤到怎样程度。只知道一件:你已经不能动。你要是一伸脚,碰着的不是行李便是人。

  两三位穿便衣的,有一盏 诸葛灯 ,挤到车门口,高声叫道: 行李不能放在走路口!这是谁的?不行,不能挡住了走路! 行李们的主人也许就在旁边,可是装傻,不理。

   不行!挡住走路。回头东洋飞机来轰炸,这一车的人,还跑得了么? 便衣们严重地警告了。

  行李们的主人依然不理,但是 非主人们 可着急了,有四五个声音同时喊道: 谁的东西?没有主儿的么,扔下车去! 这比敌机的袭击,在行李的主人看来,更多些可能性,于是他也慌了,赶快 自首 ,把自己的舒服的座位让给他的行李(然而开车以后,因为暗中好行车,这些行李仍然蹲在走路上了)。

  便衣们这样靠着 群众 的帮助,一路开辟过去。群众从便衣的暗示,纷纷议论着敌机袭击的危险,车厢里滚动着嘈杂的人声,列车却在这时悄悄地开动。

  有一个角上,吵闹得特别有条理:似乎丢失了什么小物件(因为失主们老是说:口袋里都摸过了,没有)。同伴的三四位在互相抱怨,谁也不肯负责任,都是女的口音。一根火柴被擦亮了,这不服气的三四位打算在地下找寻。

   谁在那里点火?你不要命? 有人这样喊。

  火也随即灭了,大概那根火柴已经烧尽。但立即第二根火柴又被擦亮,并且接着就是光芒四射的灯火;原来那三四位女客想得周到,还带着洋烛,此时就公然使用。**的声浪从四面八方起来了,但勇敢的她们付之不闻。

  这是太 严重 了。车里谈着闲天的人们都停止了谈话,瞌睡的人们也陆续惊醒 人们的眼光都射在那烛光的一角,晃动着的烛光这时也移到座位底下了,隐约看见三四个女人的身子都弯着腰向地下寻找。同时,也已经有人挤过行李和人的障碍,到了她们的面前。烛光突然灭了,附带着厉声的呼叱:

   懂么?不许点火!再点,叫宪兵来抓!

   可是我们丢了东西 女人的口音,是淮海一路。

   等天亮了再找!

  这应该可以是 结论 了,然而不然。三四个女人的口音合力争辩她们必须赶快找,并且屡次说 找东西,又不犯法 。这时又有一人挤到她们面前来了,用了比较和缓的口气,这人说: 可是你们点火,就犯了法。你们看,车里不是没有电灯么?这不是铁路上要省钱,为的是防空, 知道么? 她们不知道。她们来自上海租界的工厂,从来不知道什么防空。但她们知道已经动了众怒,只好闷着一肚子的疑问等候 天亮 。

  列车已经通过了两个小站。都是悄悄地开进站,没叫一声。都只停了不多几分钟。站上只开着一两盏灯,车窗外昏暗中顶着盘子的小贩,慢声叫卖着 丁蹄,蹄筋 。

  这以后就到了一个气象森严的大站,这就是嘉兴。

  从外扬旗起,就看见引进车站的一串电杆上,路灯莹然放射光明;灯影下每隔十多步,有一个横枪在肩头的士兵。月台上,虽非 照耀如同白昼 ,却也开着不少的电灯。几条车道全给占住,只留中间一道有一辆机关车去了又来,啵滋啵滋喘气,一个忙碌的传令兵。列车们,连上海来的也在内,都黑黝黝地依次靠着,等候放行。

  机关车第二次去了又来,挨着那曾经发生过 防空问题 的一节车;机关车上的独眼发怒似的直瞧住这一节车,照得车里雪亮。似乎这给了那三四位女客一个暗示。她们觉得这是她们及早找到失物的机会,而且,也许她们作过这样的推理: 既然车外可以有那么多的灯火,为什么车里不能呢? 于是她们勇敢地再拿出她们的法宝,自备的洋烛来了。

  这一次,车里没有人**,荧荧的烛光移上移下,摇摇然似乎表示得意。另外有人也擦着火柴抽烟了,烟圈儿在车外射来的光波中轻盈起浮。但在女客们的洋烛尚未尽迫使命以前,车窗外又来了命令的声音:

   不许点灯!懂不懂规矩?

   懂的。可是,一会儿就完

   不行,不行! 不止一个声音了,并且用木棒什么的敲着板窗。于是在呶呶不起声中,洋烛光终于熄灭。

  紧挨在右侧的那辆机关车突然叫一声,又开走了;客车里重复只能看见人身的轮廓。但是随即有一道强光从后面斜射而来,随即听得有隆隆的声音,一长列的车子缓缓驶过,把车站方面来的灯光全部遮断。偶尔有一二处漏明,一闪即过,不知道那夹在大批铁闷车中间的一二辆客车里有人没有。

   **车已经让过了,我们这列车也该开了罢? 有人打着呵欠说。

   车头还没有来呢! 另一个回答。

  这时,停在最左边一条车道上的一列车也开走了,但跟着就有短短的一列来补缺。

  旅客中间有过 非常时期 的旅行经验的,说在某站上, 特别快车 曾经等候至三小时之久,毕竟 等来了** 。

   呵!那么我们已经等候了多少时候呢? 就有人这样问,希望所得的回答是 尚未太久 。

  但是没有人能作正确的答案。谁也弄不清列车是几时到站的。忽然听得远远来了 呜 的一声,大家都吓了一跳,以为是 警报 ,有过经验的几位就想夺门而走。然而这时列车忽又也像吃惊似的浑身一抖。 **来了 ,竟有人来大声疾呼。昏暗的车厢里不再能维持秩序。可是又看见月台和路灯都在移走。原来刚才车身那一震是列车接上了 车头 ,现在车已开走。

  苏嘉路,贯通了沪杭、京沪两线的苏嘉路在负荷 非常时期 的使命。列车柯柯柯地前进。车头上那盏大灯不放光明,只在司机室的旁边开亮了一盏小灯,远望如一颗大星。原野昏黑而无际,但伴着列车一路的,却有一条银灰色的带子,这便是运河。而这善良的运河不幸成了敌机寻觅苏嘉路最好的标帜。

  夜已过半,人们在颠簸中打瞌睡。有时恍惚觉得列车渐渐慢下来,终于停止,于是又恍惚听到隆隆声自远而近,猛然惊醒了,侧着耳朵,知道是候让来车,俄而一长列飞也似的擦过。

  车又开了,人们又沉沉睡去;即使并未入睡的人们也是昏昏地什么思想感觉都没有。

  窗外是一片昏黑,原野也在沉睡。一片昏黑中,只有偶然游泳的二三极细的火星;这也许是流萤,但也许是车头烟囱里喷出来的火星。

  突然列车慢下来了,在半路里停止。

  谁也不知道车已停止。待到发见了车已停止时,渴睡的旅客们都振作精神来研究这原因。侧耳听,什么异样的响声都没有。有人探身窗外张望,昏黑一其中什么都没有。但是前面远处却有一两点光,打暗号似的忽暗忽明。

  有人说这是某某车站。

  那么列车为什么不进站去?又是让兵车么?

  没有人给你回答,也无处去问。

  带洋烛的三四位忽然又要活动。一根火柴擦亮了。

   不许点火,谁!谁?

  意外地,车窗外立即来了这样严厉的呵叱声。皮靴橐橐的声音很快地跑到那几位女客所在的窗前。人们才知道车外守的有路警或宪兵。

   小便急了,怎么办呢? 窗口的女客的声音。

   小便也不许!小便要紧,性命要紧?

  窗外来的断然的命令。

  旅客们议论起来了。悲观者举出许多理由证明这半路停车一定是有警报,乐观者却也举出许多理由证明这是等让兵车。

  议论没有结果,车却开动了。这回却一上来就是快车,没叫一声就通过了那车站。站上没点灯,只有站长俨然挺立在月台上,右臂横伸,手里有一盏绿灯;离他不远,平行线的,又有一个荷枪肃立的路警。

  这以后,鱼肚白渐渐泛出在天空。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