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原创美文 >

原创美文

远离不健康食品,教育监管要齐发力

原创美文2021-07-30173举报/反馈

  近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印发《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指南明确,“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虽然指南不具有强制性,但依然引发了公众对于校园内食品健康和安全的关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于近日对1535名受访者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97.2%的受访者感觉现在青少年吃不健康食品的现象普遍,83.5%的受访学生家长希望禁止各种不健康食品进校园。(7月29日《中国青年报》)

  青少年吃不健康食品的现象让人感到担心,很多人都把呵护青少年饮食健康的希望寄托在禁止不健康食品进校园的《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上,其实,即便该“指南”得到有效落实,也只能部分影响青少年的食品选择和消费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吃不健康食品的问题。

  校园只是青少年购买消费食品的场所之一,出了校门,在校园周边,在路上,在家附近,在其他地方,在网上,青少年都可以轻松买到他们想要吃的食品,仅仅靠禁止小卖部、超市等进校园,对青少年食品消费选择的影响是有限的。另外,被贴上“不健康食品”标签的大都是零食,而零食与主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在很多时候,人们即便主食吃饱又吃好,但还是想吃这样或那样的零食,而青少年对各类美味零食的抵抗力更差,一些青少年还把零食消费视为时尚,有跟风消费行为。显然,靠主食的升级来配合小卖部退校,也难以有效阻断青少年的不健康食品消费。

  让青少年远离不健康食品,还得从教育和监管环节发力。

  所谓的“不健康食品”,本就不是一个严谨规范的法律概念,而只是一个模糊的“感觉概念”或“消费概念”,大概指那些高脂高盐高糖食品,指那些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的食品。人们往往跟着感觉走,理解和认知不健康食品的标准和范围并不统一,比如,有的家长把奶茶和碳酸饮料视为不健康食品,有的家长则把小卖部的零食视为不健康食品。基于这种模糊的认知,人们针对青少年开展健康饮食消费教育,采取一些劝诫、干预、引导措施,也往往是跟着感觉走,难以给出科学的标准,难以形成科学的共识。

  当然,从理论上说,上市食品都是检测合格的达标食品,我们不能随意把某些食品划入“不健康食品”或“垃圾食品”的范围,但我们可以针对某些食品或食品成分可能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向消费者做出更清晰的警示。在7月16日举行的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学术会议上,专家们倡议,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这一倡议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食品包装正面(即在主视野中),以图形、文字等形式,简单、直观地呈现食品的盐、糖和脂肪等营养素含量或营养质量信息,并对含量较高的营养成分作出重点标注,向消费者做出有针对性的健康提示或建议,消费者一目了然,心中有数,风险知情权和健康选择权就能得到更好的保障。食品包装“正面标识”成本低,易于理解,传播效果好,可以迅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有助于消费者规避风险食品,选择符合个人健康需求的食品,有助于改善消费者的饮食结构,呵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www.taiks.com)

  学校则应与食品监管等部门联合开设营养与健康课,让学生掌握健康饮食消费知识,增强健康消费意识,家长、媒体等也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

  同时,监管部门应严管食品市场,全力挤压不达标食品、三无食品、伪劣食品的生存空间,并联合标准制定部门,针对高脂高盐高糖食品出台更严的食品安全标准,给消费者营造更安全更放心的消费环境。(李英锋)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