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家庭温暖
摘要: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自伤事件频频见诸媒体,抑郁症低龄化趋势越发明显。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近四分之一。如何守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十分迫切的社会课题。虽然一系列相关政策、办法已落地,但教育资源的不充足、不均衡,学校、家长认识程度不够等现实因素,仍使这条“守护之路”步履艰难。(8月17日《光明日报》)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容小视,根据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抑郁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如果算上焦虑和其他类型心理问题,青少年群体的精神疾病患病率远远超过总人口的平均患病率,这一数据着实令人心惊与忧虑,凸显出呵护青少年心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针对这一问题,一系列相关政策、办法已经落地,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到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和干预都作出了十分具体的规定,而近期引起持续热议的“双减”政策,则是寄希望于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从而减少引发心理问题的诱因。当然,政策的实行效果还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最终需要的是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相关各方,都要真正从思想上清楚认识到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严峻形势,以及心理问题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真正做到关心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况,通过防治兼顾来避免问题的升级扩大。 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在“疏”,尤其是家庭要扮演更重要的责任,家长要承担起应有的教育职责,不能把目光始终关注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断向孩子转移焦虑情绪和施压,在很多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背后,往往有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隐患,折射出当前一些家长教育理念的偏差,只顾着给孩子安排一个又一个培训班、兴趣班,却从来不会征询孩子的意见、照顾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从小就在重压中前行,导致孩子的身体锻炼减少、耐挫性变差、自我管理缺失,应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所以家长要学会给孩子松绑,该有的体育锻炼得有、该给的休闲时间不能少、亲子阅读和亲子游都可以多尝试,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心,给孩子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总而言之,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既需要学校组织专业力量的介入,也需要来自家庭的情感温暖,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范和纾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让青少年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