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养育17:那个奶奶说我“小”
刚坐下吃晚餐,已经吃完饭的小菲蹭蹭地坐在我身边属于她专坐的小座位上,和我说一些有趣的事情、困惑的事情……小眼睛一眨一眨地,小眉头不时地皱来皱去,眉头像在配合眼睛一起和我诉说。于是,有了我们一段对话: 小菲:妈妈,我到我“家”里玩了,那个奶奶过来说我“小”。(所谓的“家”是我不几天前才发现的,小广场里有几个单杠围在一起,像一个圈圈一样,在小菲眼里就像一个住“家”一样) 妈妈:哦?那个奶奶说的有问题吗? 小菲:我不喜欢她说我“小”,我已经三岁了。 妈妈:你希望奶奶怎么说呀? 小菲:我希望她说我“大”,我已经三岁了。 妈妈:是啊,你已经三岁了,你告诉那个奶奶了吗? 小菲:我说我已经三岁了,我是大孩子了,她还是说我小。(这真的是个问题,无论你怎么说,人家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你该怎么办呢?) 妈妈:这是个问题哦!你不喜欢那个奶奶这样说? 小菲:讨厌!我长大了。 妈妈:你有没有告诉那个奶奶“我不喜欢你这样说我!” 小菲:没有 妈妈:所以,你现在还不高兴? 小菲:是的 妈妈:小菲,你不喜欢她说“小”,可是她“喜欢”呀,你说怎么办呢? 小菲:她不能说我“小”!(坚持自己) 妈妈:现在,来,妈妈抱抱你——我的小宝贝!小菲,谢谢你把不开心的事情讲给妈妈听,你能说出来了,现在你就是大宝宝了。不论人家说什么,妈妈悄悄地告诉你一个特大特大的秘密——妈妈永远永远和你是一伙儿的。现在,摸一摸自己的小肚肚,你的心情美丽一点了没有? 小菲:哈哈!妈妈——,咱们看书吧? 妈妈:好的,我们一起选。 小菲:妈妈,这样躺着,我在这边,你在这一边,你和我一起看吧。 看完一本,又看一本,小菲要睡觉了,说不用我陪着就可以睡。 禁不住凑过去对小菲悄悄说了一句:小菲,你能自己乖乖地睡觉啊,在妈妈看来呢,你又长大了!我给要你点个大大赞! 当我也慢慢的躺下来,重温小菲和我短暂的在一起的画面。想到在她不能争辩过或者更改过那个奶奶的话语时的不开心。如果那个奶奶知道小菲只有三岁,这个年龄需要肯定与支持,也许奶奶就会换一下语言给与支持——“哦,小菲你长大了,能做好多好多事情了吧?能和奶奶分享一下吗?”,这样的说话对于三岁的孩子会既是肯定又是引领。 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会获得不一样的成长。哪些是环境?她所处的人、事、物都是环境,而人具有主观性,带给孩子及时的的感受往往被孩子认为都是真实的。这样说来,和孩子相处的人在其成长中是多么重要。 当然,那个奶奶并没有懂得这些。我当然也没有怪她的意思。 我是更加觉得作为爸爸妈妈要懂得孩子、有办法支持到孩子是多么重要。不就是一句话吗?一个小孩子家是不是太执拗了?太矫情了? 这还真不是这样。 小菲这是用自己的不同意一句话来和那个奶奶划清界限,建立交往原则,巩固发展自我呢。她的宣言是:我就是我的,你不能随便评价我,要是评价我也必须经过我同意,要不然我就生气,如果你评价的和我的不一样,你就是在否定我吧?! 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怎么办? 首先,关注孩子的情绪看到孩子这个人。和孩子一起感受此刻当下是哪一种情绪还在隐隐作怪,影响着自己。给点时间和空间允许孩子和自己的情绪待在一起,感受情绪的存在。例如小菲的因此引起的“不高兴”、甚至生气……。此时不去评判事情,不去评判人,只是让孩子和情绪在一起,让自己和孩子在一起,接受孩子的情绪,接受此刻的孩子。 其次,帮孩子看到情绪与事件的关联性。情绪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它是从哪里来的,是发生了什么事引起的,孩子希望这件事朝着怎样的方向发生呢?三岁的孩子需要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将情绪与事情关联起来去看,找到情绪产生的来源,说着说着,孩子的情绪慢慢得就开了。直到长大再长大一些,她会发现,同样一件事情,只要“我”没有情绪,它就不会影响我。 再次,和孩子一起发现情绪消失的办法。当孩子说出来的时候,它的情绪就已经在悄悄地转移了,爸爸妈妈要相信孩子自身就有这个能力,需要的就是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说出来,配合一下孩子而已。和孩子一起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理由时,孩子的情绪就悄悄地又会跑一些,孩子会发现自己有理有据地说话是一个赶走情绪地好办法……这样的方法有很多,需要和孩子慢慢地一起寻找。 最后,肯定、支持、看到孩子的好。例如对小菲勇敢地和妈妈分享自己对一个“小”的看法,要坚定地给一个赞,主动和妈妈展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的做法要给于肯定和支持;对于小菲最后能够自己独立睡觉也要给与肯定和支持。在这两件事情里可以看到的是孩子及孩子的“长大”,所以反复地强化这一点,孩子的信心会更加足了,信心足了价值感才高起来。 窗外的竹子继续在长高,已经把小菲落得很远很远了。竹子自有竹子得高度,小菲自有小菲的成长,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属于小菲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和小菲一起成长起平静地和这个世界一起成长的能力。 晚安! 原创:董春玲森屿杂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