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大班教育随笔
奥尔夫大班教育随笔【第一篇】:奥尔夫大班教育随笔 二零一五年五月十一日的“教师模仿课”展示活动,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这次模仿的是吴园长的优秀课《非洲欢迎你》在确定由我来上模范课时,心里有一些胆怯与不平,“那是优秀课呢!”吴园长上得非常好且获得一等奖。压力无形中增大许多,要不要换音乐课,又怕散失原本的模仿。在通过和班里及组里的老师们的沟通后,确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非洲歌曲的特点,让幼儿感受多元化的音乐。 2、感知非洲鼓并学习简单的节奏拍打。 3、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师生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听音乐《哇卡哇卡》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围圆坐下来。 二、谈话导入,学习歌词 1、播放PPT,让幼儿了解非洲的风情。 2、学习非洲土语:FungaAlafiaAchiAchi。 3、学唱歌词。 4、加上动作师幼一起演唱。 三、认识非洲鼓,玩节奏游戏。 1、认识非洲鼓。 2、节奏游戏。 3、围圈游戏。播放音乐原唱,请幼儿聆听音乐中非洲鼓演奏的节奏,请幼儿模仿。 四、集体活动,体验乐趣。 1、发放幼儿头饰。 2、参加舞会。 五、活动结束。 幼儿听着音乐边表演离开。 从看教案、想课件的设计意图、提问方式、语言的组织等做了充分的准备,以认真的态度,激昂的热情投入到本次活动中,心里轻松了不少。从上课的角度上,我觉得我在模仿课中学到了很多,课堂中老师的应变能力、有效的提问方式、课堂驾驭能力等。从模仿课的角度来讲,虽然是模仿同一位教师的课,但不同的教师上课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各有千秋。这次活动中大部分教师都选了中班幼儿来上,在选择班级时,我从中班组中选了中二班来上《非洲欢迎你》,我对中二班的幼儿比较熟悉。虽然通过吴园长上的奥尔夫音乐课,但从我选择要上模仿课来说,我对这次的模仿课比较感兴趣,研究了一次,下面谈谈我从这次模仿课中产生的一些反思: 一、提高模仿中的应变能力: 1、我们的上课对象不同,老师要因人而异,比如有些孩子比较调皮,有些孩子胆小内向,他们都属于“不合拍”一类。教师要会随机应变,用鼓励的话提醒幼儿“聪明的孩子会用眼睛看着我,聪明的孩子会用嘴巴回答问题”。这样,既不损他们的自尊,又提高了孩子积极性,但在这次活动中,我问问题时,只有两个小朋友回答,如果当时我使用了鼓励的话语来鼓励幼儿,再听一次音乐来深入,是不是效果就会不一样?在课堂中,引导语、提问技巧和随机应变能力需要加强。 2、在课堂中孩子都是比较活跃的,在唱歌环节中孩子的声音较大,而我在活动中也遇到了“不妙”的情况,多唱几次歌曲,孩子们的兴趣就有所减小,这时,我说了“让我看到最漂亮的舞蹈,听到最好听的声音”。要想办法把课堂气氛调整一下,不应为了模仿而模仿。 二、调整模仿中的组织能力: 在模仿课中,我们要做到揣摩老师的设计意图、提问方式、模仿语言组织、课堂驾驭。好的东西必然要学,但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待,从模仿中展现自己的特点。 1、这次奥尔夫音乐模仿活动中,自己出现了好多的失误,就如在教幼儿单个词Funga(欢迎)Alafia(非洲)AchiAchi(你;你们),在解释的时候,和非洲欢迎你这句话的顺序混淆了,自己脑袋里琢磨了半天。希望在下次的课时。不要出现类似的错误,按孩子们原来的学习的歌词来组织,有时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语言要简洁明了。 2、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参加舞会时,我没有提醒幼儿将开展什么活动环节,而是我在那儿指挥幼儿做这样做那样,更没有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等。这是这节课中最大的失误。 最后模仿活动开展的初衷时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磨练教师教学的能力。那我们要学以致用,提高个人的专业成长,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距离近一步。 奥尔夫大班教育随笔【第二篇】:奥尔夫大班教育随笔 一、设计意图: 《请跟我来》是奥尔夫大班音乐课程中的一个内容。乐曲节奏鲜明,是幼儿所喜爱的《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绪的重要方式,这与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的是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是十分吻合的。奥尔夫音乐活动重视音乐对幼儿的整体性影响,器重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音乐、自动地、发明性地表现音乐,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即兴表现,强调“在即兴的活动中幼儿做的好不好不是症结,做不做才是症结”。那么,活动中尝试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声势、肢体律动等理念,以培育幼儿的发明性能力为主,培育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运用即兴发明,让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表露真情实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快乐。 二、教学目的: 1、借助唱名卡,学习唱名模唱,熟悉旋律。(认知目的) 2、通过幼儿对教师的模仿,开发幼儿的即兴表演能力。(能力目的) 3、乐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旋律,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情绪目的) 三、活动重难点:新的教育观强调幼儿兴趣、态度的培育,重视自身的摸索与体验,大班的幼儿已具备了好奇好问,摸索的条件,但始终还缺少意识性,需要经过察看——模仿——调整——发明这一过程,这是一个对幼儿而言十分困难的心理过程,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自动地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施展想象力和独创性,因此这次活动的重点在于通过幼儿自身的摸索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难点是有节奏的创编舞蹈动作。 你在从事教育及教学研究吗?你是一位老师吗?你在教授新课程吗?请到我们的网站来! 四、活动筹备: 为调动幼儿积极性,创设一个轻松,能使幼儿接纳的良好环境;为此,我为活动作了以下筹备:《请跟我来》cD碟、挂图P2、鼓、吊镲、唱名卡、布球、啦啦彩球、甜甜圈、琴槌、软垫等。 五、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1、肢体造型活动:老师伴奏,学生听音做律动,学老树怪的模样走。 2、唱名背唱:老师指唱唱名卡,学生持布球指唱。 (1)学习唱名,(四音音阶),音节上下行。 (2)旋律模唱:smssmslsfsrmf……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我以背景——“森林”导入活动,给幼儿设置一个故事情节,激发幼儿自动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听音做老树怪的造型,从动作开始的处置,因为动作学习不仅能够辅助儿童积聚越来越丰盛的动作表达“语汇”,而且有助于幼儿模仿、迁移、摸索。在旋律模唱时,这里是让幼儿初听乐曲,获得感知。 (二)音乐活动:请跟我来 1、故事引导:一个贪玩的小风筝故意摆脱小主人的绳索四处去游玩,它在天空中飞得好高好高,忽然,没想到穿过一片树林的时候被一个老树怪给抓住了,小风筝卡在树枝上动弹不得,树上又飞来了许多乌鸦,小风筝惧怕极了,它好后悔扯断小主人的绳子,于是它恳求猫头鹰帮它把一根紫色的羽毛交给小主人,小主人看到紫色羽毛,知道小风筝有危险了,为了救小风筝,小主人找了好多好多小朋友来帮忙…… 2、律动即兴模仿。 (1)全体围圈。 A段:模仿老师的各种动作 间奏:拍手唱“请跟我来”,拍手由上拍奏到下感应下行。 (2)幼儿坐在地上做手的发明动作 A段:模仿幼儿的各种动作,要求每人的动作是不一样的。 间奏:拍手唱“请跟他来”,拍手由上拍奏到下感应下行。 (3)两人一组。 A段:跳抓抓舞,扭扭舞,高低舞……各种创作舞步,互相模仿。 间奏:拍手唱唱名,拍手由上拍奏到下感应下行。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我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寻找感觉。如音乐让幼儿跟老师的节奏随意走动,模仿老师的动作,渐渐地他们会开心跟着。 奥尔夫大班教育随笔【第三篇】:奥尔夫大班教育随笔 设计意图: 这首乐曲改编自《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哟”乐句反复出现,此活动重在让幼儿学会辨别该句的节奏,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演奏中注重培养大班幼儿的分工、合作意识。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欣赏、熟悉乐曲,然后师幼共同观察图谱,让孩子比较自主的学习表现曲目的节奏,进行小小的律动,最后通过奥尔夫乐器演奏曲目,达到全班幼儿分工、合作演奏的目的。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幼儿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并借助模仿动物,身体小律动等方法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特点,创编歌词。 2、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和乐器表现节奏“XXXXX—|。 3、提高观察图谱,分工、合作演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咿呀咿呀哟》音乐。 2、节奏图,完整图谱、水彩笔一支。 3、手摇铃、打棒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律动: 随音乐《咿呀咿呀哟》进场 师: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小草小花都发芽了,让我们去森林里快乐的玩耍吧! 二、倾听音乐: (一)师:今天我们来到了大森林里,可是这儿怎么一个小动物都没有啊?哦!原来它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藏在了这首好听的音乐中,我们再来听一听都有谁? (二)师:音乐里都有谁? 这段音乐里藏了这么多动物,你们的耳朵真灵! 三、感受音乐: (一)节奏练习: 1、师:除了动物的叫声以外,老师还发现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谁刚才听出来了? 师:原来是“咿呀咿呀哟”,你们听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觉得你们很聪明,要考一考你们,(出示节奏卡),看谁能用小手拍出这个节奏?”(师幼一起拍一拍,学一学)。 2、师:老师还把音乐里的小羊请了过来,它要和你们打招呼:“我是一只小小羊,咩咩咩咩咩。”请你也做一种小动物,像小羊这样用叫声给大家打招呼。(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二)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1、师:你们唱的这么好,小动物就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谱,我们跟着音乐找找“咿呀咿呀哟”,找到了要像刚才一样拍拍小手哟。(教师随音乐用笔沿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哟”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2、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个乐句都出来的,图谱里的哪一部分表示“咿呀咿呀哟”呢。(师幼共同认识图谱,比如锯齿线是为了突出节奏,有的地方是在休息),让我们再来跟着音乐听一听,找一找吧,师幼共同跟着音乐律动。 师:听到“咿呀咿呀呦”时除了刚才的动作,你还想用什么动作表示呢? 你们想到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这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表演这段音乐。(再次欣赏音乐,幼儿离开位置,自由起舞,师幼一同自由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作,也可以是各种不同小动物的形象动作)。 四、乐器演奏: (一)师:大家表现的都很棒,现在森林里决定举办一次演奏会,请你们做小小演奏家,我们先来把我们的乐器宝贝请出来。 (出示打棒,手摇铃,教师简单介绍,请幼儿学习演奏“咿呀咿呀哟”的节奏) (二)师:第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一次,我拿打棒,和拿打棒的小朋友一起来演奏“咿呀咿呀哟”前面的节奏,“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请你们来演奏。(提醒幼儿有的地方是休息的,及时鼓励幼儿) (三)师:互换乐器,请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看着图谱来演奏这段音乐,拿打棒的小朋友先打前面的节奏,手摇铃的小朋友演奏“咿呀咿呀哟”,如果没有轮到你,那么你的小乐器是休息的,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来试一次。(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演奏) 五、结束环节: 师:你们都是很能干的小小演奏家,合作的这么好!演奏会结束了,现在我们要做动物园里的小兔子,回家休息了,全体起立,小兔子们竖起自己的耳朵,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蹦蹦跳跳回家吧,教师收乐器,活动自然结束。 奥尔夫大班教育随笔【第四篇】:奥尔夫大班教育随笔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节奏、故事和图形谱简单了解该曲子的音乐结构。 3、让幼儿感受友情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葡萄牙舞曲》、故事图片、图形谱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教室围半圆坐好。 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一次) 三、听故事导入。 丫丫和哈哈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哈哈在去年搬家了。丫丫非常想念哈哈,下个星期是哈哈的生日,于是丫丫决定去哈哈的新家给她庆生,于是他便带着礼物出发了。在出发之前啊,好朋友哈哈还给丫丫画了一副路线图,可是小迷糊丫丫看不太懂,让我们一起来帮丫丫看看那个的路线图,帮她找到哈哈家好不好啊?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出示丫丫走过路地全程图片,并开始放音乐,引导幼儿图形与音乐形成配合。 2、丫丫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4、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左右看哈哈的动作。 奥尔夫大班教育随笔【第五篇】:奥尔夫大班教育随笔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 我在这两年学习中初步了解了奥尔夫的魅力。也从平时的教学中得到了许多的体会,首先我感觉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有美好的前景。 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恰能满足这一需要。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接下来就来总结一下我在这段时间里所学到的一些关于奥尔夫音乐的知识点: 一、图谱的利用 我们经常在上课的开始部分使用图谱,因为图谱能更好的让孩子来理解音乐,有的图谱简洁明了,让孩子们记得清,更容易掌握难度大的节奏,所以要很好的利用图谱来上课,我们平时可以把难度大的图谱根据班级孩子的学习状况来从新制作,这样能有针对性的利用图谱来上课。 二、欣赏分析音乐 在让孩子们理解音乐后,我们要利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让孩子心欣赏音乐,让孩子不厌其烦的通过律动节奏的形式来感知音乐的节奏,氛围,同时先让我们对曲目进行分析,如曲目的结构,乐句的特点、节奏的快慢、曲目的背景等。通过对图谱的分析,节奏的感知后,我们对曲目就能很全面的了解了,给表演的时候就能做好一些铺垫与准备。 三、舞蹈创编 我们根据曲子的特点让孩子们进行自由想象,创编一些适合音乐节奏或者音乐要表达的内容,来进行简单的舞蹈,在创编的同时老师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表扬,让其它的小朋友都跟着学,增强了其它小朋友表现的欲望,老师再把孩子们自己创编的动作加以整理,就会变成一个孩子们都喜欢的舞蹈,因为这些舞蹈动作是他们自己创编的,所以他们的兴趣会很高同时更能记得住。 四、乐器环节 奥尔夫乐器是根据奥乐夫音乐来设定的一些比较容易学的乐器:如鼓、双响筒、三角铁等乐器。这些乐器操作是非常容易的,一学就会,我们一般让孩子先从快节奏的四二拍节奏开始练习,这样孩子容易掌握,逐渐的再变成四四拍,四三拍的节奏,一点一点的加大难度,同时加强孩子们看指挥的能力,两年下来,孩子们基本能边看指挥边进行演奏了。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这两年来对奥尔夫教学的一些体会,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内容丰富,教法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根据我园特色,在教学法上,一个教案都只是一种手段,教法更应丰富多彩,且“永远在发展中,在流行中”!我相信,任何一个教法,一个教案都只是一种范例,一种模式仅供参考,切不可生搬硬套,俗称“条条道路通罗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教育是未来世界的希望,应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为了能培养出÷塑造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良好音乐能力÷美好心灵,整体素养的人才,共同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