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教育随笔健康

随笔美文2021-01-2663举报/反馈

  健康是指身心健康,一个孩子没有好的体魄,就不能体验到玩耍的乐趣,一个孩子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身体健康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各种常疾病。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孩子真诚相待,积极生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随笔健康》,欢迎阅读。

  教育随笔健康【第一篇】:好习惯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如果向孩子提出了合适的要求,就一定要求他们做到。

  晨间锻炼结束后带着孩子们回教室,和往常一样,我提醒道:“把自己的衣服放好,要小便的去,不小便的小朋友休息。”趁此时间,我为上课做准备,在连接电脑时发现一件衣服掉在了地上,于是我环顾教室一周,只见孩子们有的将自己的衣服挂在自己的小椅子上,有的随便一塞塞进储物格内就算解决了,有些因为衣物多,同样也有掉下来的趋势。

  发现这样的情况,我马上组织好孩子,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衣服的情况,一起讨论应该如何摆放自己的衣物才能让衣服不掉下来而且看上去整齐,经过一番讨论后,孩子们一致达成要将衣服折叠整齐再放在储物格内。我再进行检查。结果孩子们整理都很整齐,衣服多的会将将几件衣服叠放,节省空间,只是拉链带帽的外套孩子们不会折叠。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又向孩子们介绍了折叠拉链带帽外套的方法,孩子们集体学习后,请没有整理好的孩子又重新折叠了一遍,结束后,我请孩子们再次观察了自己的储物格,说说自己的感觉,充分感受整齐折叠摆放衣服的好处。

  接下来的几天,每次晨间锻炼后,我都会提醒孩子们将衣服折好后再放进储物格里,而孩子们放好衣服后,我也会检查一遍,请没有折叠好的孩子重新整理一遍。连着几天的时间的培养,现在你会看见孩子们在晨间锻炼回教室后,他们都会主动地将脱下来的衣服折叠好再放好,已经不需要老师的提醒了。
(m.taiKs.com)

  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而让孩子们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这段时间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提醒要求,直到他们做到为止。

  教育随笔健康【第二篇】:重视幼儿心理健康

  在班上,我们会发现孩子们性格各异,有的孩子聪明伶俐,有的活泼可爱,有的温顺乖巧,有的胆小内向,也有的调皮捣蛋,天不怕地不怕。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一面,但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不断有家长焦急的和我说:"老师,我们家孩子不喜欢讲话怎么办?""我家孩子调皮好动怎么办?""我家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等等。其实孩子内向也好,调皮好动也好,这些行为表现都与孩子的心理有关,家长大可不必着急,只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采用正确的方法,再加以耐心的引导,所有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呢?健康的心理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幼儿健康的心理应表现为: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积极愉快地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关心他人;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做事有信心,能克服困难坚持完成;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调节行为的能力;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那么,应怎样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呢?

  一、树立起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意识。

  作为教师、家长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们正在看电视,玩玩具,或者是看书的时候,我们会往往因为自己的某些事情,或是因为某种其他原因而强行打断的他们,他们有的会忍气吞声,有的会哭闹不止,但一般会不了了之,也有的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当着孩子的面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不该做的事,也还有的家长说话不叫信用,说到却做不到。在幼儿期,这些事情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会在孩子的心灵留下深刻的烙印,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成年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二、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环境和氛围。

  有一个融洽和睦、宽容开放的环境,对陶冶幼儿的心情和情感十分重要,幼儿在这种环境中会心情愉快,活泼开朗。成人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坚持说理,善于引导,给幼儿多进行正面教育,爱而不娇,严格而平等,自由而不放纵,这对塑造幼儿的健康心理是非常有利的。幼儿年龄虽小,但同样是具有人格尊严的独立个体,有自己的兴趣、愿望和意志。成人应尊重幼儿的个性,多进行换位思考,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的意志之上,扼杀幼儿的天性;不能随意指责幼儿,更不能嘲弄、讽刺幼儿。幼儿正处在人生的探索阶段,难免会有失败和错误,成人应允许孩子多尝试,在失败和挫折中找到正确的途径。在评价幼儿时,不要对他们进行个体之间的横向比较,给孩子贴上"聪明"或"笨"的标签;而是要注意幼儿从前和现在之间的纵向比较,多看到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健康领域的教育随笔【第三篇】:让每一位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常常发现现在学生的心理障碍有很多。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想要拥有健康的人格,就得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用“赞许”排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有些学生常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而感到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进取向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往往会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即使是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能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学生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

  用“真诚”排除学生的戒备心理。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这些学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要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点也要加以肯定,及时提出表扬,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不应当有了问题就无情讽刺,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淡,隔阂。因此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

  用“耐心”排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把微笑带给学生”,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以我班的吴林森同学为例,他每次考试总是拉班级总分的后腿,经常遭到同学们的白眼。久而久之,他对同学和老师便采取敌对的态度,因此成绩越来越差。我知道情况后,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每天中午抽一定的时间帮助他学习。刚开始他还采取强硬的态度,不久就被我的“真情关爱”所感化,开始向我吐露真实思想。他说“别人要他好,他偏不高兴干”。在对他晓之以理的基础上,我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助他,再也没有同学歧视他。爱是一种力量,爱也是一种精神支柱,终于使他金石为开。对他以后反复出现的点点错误,总是耐心地教育他,指点他,体察谅解,甚至加以策略性的“包庇”。使他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幡然悔悟,进而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在上次的周练中他数学居然取得了61分。他还跟我说我,下个学期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可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的对面涂上一层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

  除此之外,还可以说出多种心理障碍。比如总觉得被管束,有话闷在心里不对人说自我压抑的心理障碍等等。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从排除心理障碍入手,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完善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育随笔健康【第三篇】:健康教育随笔

  做好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使他们从小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各种常疾病,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半学期来的健康教育教学的过程,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提高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关系到人一生的发展。我首先要提高认识,坚决纠正教育健康可有可无的思想,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思想,来开展健康教育教学,在师生脑海里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健康的新观念出发,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卫生知识;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变化,认识和理解影响自己身心发展的要素,学习一些调控自己身心健康的必要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身心健康意识、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进步、文明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以及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目的。

  二、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其实,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它既有教育的一般性质和特点,又具有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教材篇幅短,文字叙述少,课时量也不多,但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生物学、美学诸多学科方面的内容,这些教材内容有较严密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老师上好这门课,就必须先钻研教材,查找资料,研究教法,做好充分的准备。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又力求用简明的文字,生动形象的画面,突出了安全、救护、心理、营养、、常见病防治以及消费卫生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我应严格按教材的知识程度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实适当内容。我觉得还应该根据本地区自然环境以及季节性差异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特别是流行性疾病高发季节,不要完全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要适时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预防知识。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营养状况和健康方面的情况,对学生在生理上的个体差异做到心中有数。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注意因材施教

  现身说法联系实际在小学健康教育中有很多内容可以采取联系实际现身说法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我在三年级讲授《保护视力》时,让患有近视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患上近视的和近视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当讲授到近视的形成原因、预防措施和用眼卫生学生的兴趣更浓,印象更深。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学生对眼睛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超过以前,自觉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我还要用现代电教直观教学,将图画、文字、色彩、动画、音响及各种特技有机地结合,发挥整体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习活动高潮迭起,兴趣盎然,为学生生动活泼参加学习全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教育随笔健康【第四篇】:一节源于孩子生活的健康课

  户外活动回来,我带孩子们排队洗手,喝水。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认真听从我的指挥,可还有几个却头顶头地聚在一起,不知道在干些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刚要靠近,他们看到了我,赶紧低头往嘴巴里一个劲地放东西,我怕他们吃了什么脏东西,急忙说:“在吃什么呢!快吐出来!”孩子们见我真的生气了,连忙吐到手里,藏到了身后。我掰开孩子的手,发现他们手里握的是一种油炸的小零食,就生气地问:“是谁拿来的?”孩子们指着张静对我说:“是张静拿来的。”我走到她的跟前,生气地看着,准备狠狠训她,可转念一想,这样做可能非但不能杜绝他们拿零食的现象,说不定会适得其反。我得让孩子们从根本上了解吃零食的危害,治标得先治本啊,于是自己稳了稳情绪,对孩子们说:“张静拿零食对不对?”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不对!”“我们能吃零食吗?”“不能”“为什么不能?”“零食不卫生!”“零食对身体不好!”“会让身体变胖!”“吃零食就把牙齿吃掉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吃零食的危害。“那吃零食有这么多的坏处,我们可不能再吃零食了,小朋友正在长身体,应该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吃零食一点营养都没有,还对身体不好!有谁知道吃什么对身体好?”孩子争先恐后地说:“多吃蔬菜;多吃饭;还有水果……”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我满意地笑了笑说:“小朋友们真棒!我们要想身体健康就应该多吃水果、蔬菜,不能吃零食!”

  最后,我把张静叫到了跟前,问她:“你今天把零食带到幼儿园让小朋友们吃,这样做对吗?”张静望着我,摇了摇头,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以后不拿零食来了。”我朝她点了点头“嗯,这才是老师最喜欢的好孩子!”

  一节幼儿健康课就这样自然无形地生成了,源于孩子的生活,教育显得一点也不生硬。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谈话中他们懂得了吃零食的危害,知道了要身体棒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吃有营养的食物,作为老师的我也学会了: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冷静,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教育随笔健康【第五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人格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渗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学生主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渗透健全人格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至于做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去引导。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我在教育教学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点滴入手,渗透人格教育,做到名副其实的教书育人。

  其次,健全人格教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之中。

  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向百分之百的学生,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我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比如:一位学生特别喜欢画画,可是处理不好学习与发展兴趣爱好的关系,教师不是扼杀他的爱好,而

  是进行家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还和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在教师的帮助下,这个学生不仅成绩优秀,当上“三好”学生,还多次在各种美术大奖赛中获奖。鉴于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还要想方设法地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学科小组,指导他们做实验,搞调查,写论文,提高综合能力,等等。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臵,提高自信心,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三,是教学方法上的渗透。具体做法如下:

  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更不能体罚。一个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会影响他一辈子。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必要的时候,我采取“高高的举起你的左手”的教育策略,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组织学生进行人格分析。

  要经常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我分析,相互分析,从而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学生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讨论,统一认识,提高辨别能力。

  帮助学生完善健全人格。

  在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又帮助学生进行了人格分析。那么,接下来,顺理成章地,就要与学生一道,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朝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样,人格教育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了。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格教育并非短期奏效,不会朝夕即获成功的。人格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工程,我要用自己一颗颗火热的心,去碰撞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直至生产灿烂的火花!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