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世界:我的教育情怀
今天下午校长说让我们这个月准备做关于教育情怀的论坛,一听到这个首先映入我的脑海的是教育情怀是“教育是件慢的艺术”。 怎么这样讲呢,这想与我的教学经历有很大关系,一毕业就去高中呆了两年多,后来才来到小学任教,一开始真的很不适应,而且当时也没有那种要去学习听课的意识,只管自己闭门造车,直到考试才猛然发现,这么简单的知识,自己在课堂上都讲过了啊,孩子们怎么还不会呢?后来就想(当时自己也没有自我反思的意识),教授小孩子和大孩子确实不一样,完全没有照顾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更不清楚他们需要什么,在小学呆了将近7年,现在才感觉教育真的需要慢,教师不能恨铁不成钢,希冀什么都立竿见影。其实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可以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批量出产的,而农业则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是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的,是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等待的,它是一个慢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其实也告诉我们──教育是“慢”的艺术,但我们有意无意忽略了。 前段时间读过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描述的是作者在花店买花时,耐心等待一个5岁的孩子自己动手为花束扎好蝴蝶结的美丽场景。孩子慢慢来到这个世界,也在慢慢地成长,所有喜爱孩子、教育孩子的人,都应像龙应台一样学会耐心等待。还有,全国名师孙维刚转化一个落后班级用了6年时间,烟台市“差异教育实验”已经做了16年还在坚持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做校长一直做了22年。诸多教育事例证明:教育绝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种慢的艺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先生指出: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 说到这里非常感谢这些年我们学校的数学团队的每一个老师都是我的前辈,她们不遗余力地帮我成长,诚恳地给我指出问题和发展方向,让我知道大部分孩子们在课堂上就需要我们老师用慢的艺术来点亮他们的思维火光,时间久了我们会发现他们灵动和可爱的地方,这学期我很看重那些在学习上不是优秀甚至是差生的学习状态,课堂上我会和其他同学一起等他们把知识慢慢理解,慢慢学会,一节课看不出什么,时间长了,你真的会会看到这些学生在课堂上那种对知识渴求的眼光。 到现在我可能才明白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要以静待花开的心态,执着的坚守和静静的等待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教育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让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慢点,慢点,再慢点,耐心等待每一朵花儿的绽放,静心聆听每一朵花儿开放的声音,陪着每一个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等待孩子长大,我想这是是一种睿智,更是一种气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