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城—西安(附带西安旅游攻略)一
序言 西安,中国西部的重镇,中国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曾经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浓缩了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多个朝代鼎盛时期的写照,留下许多的历史古迹。很早就向往着到古老的西安走一趟,正好赶上春节假期携妻子女儿共同去探寻古城西安。 为了这次旅行的顺利进行,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开始对这次旅行着手准备。到网上查询做了各种攻略,寻访古迹,游览名盛,体验传统文化,并在网上报名了三个当地旅行社的一日游,其它时间自行游赏,这样更方便自由一些。 2018年2月14日早晨开启这次西安之旅。天空很是晴朗,风和日丽,呈现出近几年很少见的蓝,通透而无垠,空中飘着悠悠白云,点缀着淡蓝色的天空,路边的杨树伸展着经年的枯枝,迎送过往的路人,平整的大地在静静地等候着人们的春耕。这次旅行特意选了普通的绿皮火车,以便顺道欣赏沿途的风光,虽然是冬季,但过了山海关以后,就出现了生机,放眼望去阡陌纵横,田地里成片的冒出了庄家的幼苗,感觉还是离春天近了许多。 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到了郑州,郑州一过地貌就出现了变化,铁路两边逐渐出现了黄色的坡地,越往西走越是显著。一路向西进展,慢慢地民居也出现了变化,铁路两边的民居大多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坡地上。 郑州过后便是洛阳了,洛阳是个盛产牡丹花的地方,虽然没有到过洛阳,但所知的洛阳城应该是座美丽的花城,眼前洛阳站的破旧与人们印象中的牡丹之城落差很大,这也是洛阳市的一个门面,洛阳对外的一个窗口,也许是该重建洛阳车站了,重新展现牡丹之城的面貌。 火车继续前行,进入潼关地区地貌就是黄土高原了,水流造成很深的沟渠,气温也较东北高了许多,野地里已出现了淡淡的草青色。但吸引我的还是距离铁路不远出现的窑洞,那些窑洞在黄土坡上依山而建,在山坡上戗出平面与立面,沿立面掏出山洞,上部为拱型,门窗是窑洞的全部建材,好像现在已无人居住了,有些破败。正欲仔细观看,无奈列车呼啸而过,只能作罢,在现代社会也许这些窑洞将永远成为历史印刻在黄土高原上了。 经过两天一夜的奔波,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古城西安。出得西安火车站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道又宽厚又高大的古城墙——西安城墙,顺着城墙根儿往西走五六十米就是尚德门,穿过尚德门便进入了城墙以里,西安城墙以里便是西安市中心老城区了,乘着兴奋的心情加快脚步奔向我们此行入住的酒店,正式拉开这次古城西安之旅的序幕。 (一)古迹篇 西安,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京兆、长安、西京等。是陕西省省会、西北地区第一大城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又是连接中西文明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在西安这片土地上,汇集着众多的历史遗迹,从远古时代的蓝田猿人、半坡先民到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形成城垣雏形开始,再到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市遗迹,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西安在西周时期称为”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隋朝改为“大兴城”,唐朝又恢复“长安”一名,元时易名“奉元城”,直到明洪武二年取安定西北之意,定名为“西安府”,西安一名便由此而延续下来。 Ⅰ。秦皇帝国 西安最具代表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当属秦始皇兵马俑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来西安的首个安排就是参观秦兵马俑。大年初一,便按原计划跟随西安欢畅国旅的旅行团进行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宫一日游,新春第一天,来这里游览的游客相对要少很多,所以参观便能更仔细更轻松一些。据导游介绍,西安旅游没有淡季,只有旺季和旺旺季,秦始皇陵兵马俑游客多的时候,看到的只有人群,行走也只能随人流而动,很多展品能从远处看个大概就不错了。我们的旅行团基本上是由网上预定的游客拼团组成,天南地北哪里的游客都有,其中还有外国游客,属于地接团,但这家旅行社的服务很好,清晨有大巴车到所住酒店附近接游客,负责接待的导游很是热情,讲解很细致很到位,经过短暂的车程,我们跟随这位年轻的导游开启了穿越秦皇之旅。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临潼区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共挖掘出三个坑,成品字形排列,其中最早发现的是一号坑,也是其中最大的兵俑坑。秦兵马俑发掘后,在其原址上建立了大型遗址性博物馆,叶剑英元帅亲提馆名——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导游的引领下,最先来到的是文物陈列厅,整个建筑是仿古建筑,厅门上高悬着黑色牌匾,上面从右往左书写着秦篆字体的“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秦篆即为小篆,由秦丞相李斯所创,统一了全国的文字,消灭了当时各地文字异形的现象,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在中国文字发展史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国宝级文物——秦始皇陵铜马车,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秦始皇陵铜马车共两乘,均为青铜制作,1980年刚出土时已残破,后经修复得以恢复原状,大小为真车马的二分之一,两乘都是单辕、双轮、四马系驾。一号铜马车为“立车”,又叫"戎车"、"高车",是勇士的护卫马车,车前的四匹马雄壮健硕,神态各异。车厢的前、左、右三面立有栏板,前端有轼,后面有车门,车厢内立十字形伞座,伞座内插一长柄铜伞,伞盖很大蓬遮住整个车厢,伞下立一御官俑,双手执缰驾驭马车。 二号铜马车为“安车”,与一号铜马车不同,一号车是敞篷式的,二号车的车厢为封闭式的轿厢。轿厢顶部有伞状的盖子,轿厢厢体分前后两室,前室内跽坐一御官俑,两臂前举执缰驭车,面带微笑,神态恭谨,后室为主人所居,车室门设在车后便于上下车。导游戏称,秦国开创了“走后门”的风气,当然这只是玩笑而已。二号车的四匹马体型比例匀称,膘肥体壮,静中欲动,轿厢前、左、右分别有三个窗户,镂空菱形花纹,据导游介绍三扇窗户都是可以开启的,关闭时从车内可以观看车外,但从车外则很难看清车内。 秦始皇陵铜马车制作精美,结构复杂,虽说是青铜制作,但车马上也镶嵌着大量的金银饰件,使之更显得华贵富丽。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工匠运用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机械连接等工艺技术,把众多的部件完美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工艺水准之高令现代人叹服不已。据导游讲解,铜车马坑当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组成的一部分,这仅是秦始皇车队中的属车,属于后妃一类人的乘车。史料记载,秦始皇出游时这样的车乘有81驾,其盛况观此铜车马可想而知,而他本人乘坐的车马就当更为豪华气派了。 转过铜马车,看见铜盾、铜箭箙和铜箭,这是随一号车出土的,细看铜盾上的纹样绚丽多彩,边栏绘有流云图样,波折卷曲,盾面绘有夔龙饰纹,龙身彩绘清晰可见。铜箭箙呈长方形盒状,弧形底,有左右两片可自由开合的盖,通体彩绘纹样,是用来装箭支的铜箭匣。旁边一陈列柜内有一大一小两个铜方壶,壶的形状呈扁长方体,四角呈圆弧形,上部有盖,盖上有铜链以便悬挂,壶身与壶盖贴合紧密。面对文物,若不是看陈列说明和听导游讲解,真的看不出这两个是方壶。两个铜方壶也是随铜马车一起出土的,小一些是一号车内的,大一些的是二号车内的,属车上的备件。 出得铜车马展厅,下楼梯来到一个特别明亮的大厅堂,导游刻意停住脚步介绍此处的设计。厅堂顶部开有井字形方格天窗,下悬一圆形卷云图案的装饰,厅堂四面立有四颗粗大的立柱,立柱表面为黑色石料粘贴,靓丽光鲜。导游让我们注意观看四颗柱子,从每颗柱子都能看到一把明亮的利剑悬于其中,而且剑上还有装饰。这就是从光亮的柱子表面映射出来厅堂顶部天窗的影像,由于柱子是圆柱,所以影像变形为一把利剑,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光学来增加展馆的内涵,真是细节入微。 进入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展厅,即刻被眼前的一切所惊呆了,虽然之前在电视里看过兵马俑很多次,但还是被现场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当你置身于秦兵马俑面前,面对列队整齐训练有素的古代庞大军团,历史的距离与空间感顿时不在,仿若穿越到了秦国时代,正欲走进这威武雄壮的战队中,整装待发去拓疆扩土。 秦兵马俑一号坑的规模最大,整体呈长方形,是一个以步兵和战车为主的军队,全部放置排列在大约4、5米深的坑中。兵马俑军阵列队整齐,期间被两米宽的夯实土墙隔离成若干个方队,前面的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是战车与步兵相间的军阵主体,看上去军容严整,势不可挡。步兵右手呈握武器状,只是武器不见了,但气势仍存,马俑后的战车也看不到,许是木质腐烂掉了,后面的兵俑双手前伸呈驾辕姿态。细入观察,发现每个兵俑的的面部表情都不一样,这时导游讲解道:一号坑现已出土了兵马俑1000余件,据估算一号坑共埋兵马俑6000余件,这些俑相貌各异,绝对找不出两个相貌、形体完全相同的俑,因为它们全是根据秦始皇彻林军中的将士们制作的。它们中最重的有300多公斤,最轻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从1.7米到1.9米不等。另据导游介绍,秦皇陵兵马俑里面所有的俑都是单眼皮,因为汉代以前的中国人都是单眼皮,到了“五胡乱华”以后,胡人与汉人通婚才逐渐出现双眼皮的。如果大家仔细观瞧,从这些兵俑当中不难分辨出哪些是陕酉人,哪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肃东部人,这从他们的长相和胡须梳理方式即可看出。我们很多人在电影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须”,其实秦朝时就有蓄仁丹胡的,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从兵马俑里就可得到见证。 导游带着我们顺着兵马俑四周的观赏长廊前行,来到俑坑的侧面,继续讲解:在秦代的兵马俑制作时,在陶俑或陶马上都要刻上工匠的姓名,用“物勒工名,以考其诚”这种制度来实行的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用以保证陶俑的质量。由于不能过近观看,也只能听听了,应了参观兵马俑三分看七分听那句话了,但导游说经过允许下坑与兵马俑零距离接触的游客,至今为止只有一人,那就是前美国总统克林顿,之后再无他人,我想这种优待克林顿也可以向其他国家领导人炫耀了。 继续前行,在观赏长廊下不时就有个玻璃罩,内有石化了的木头,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这些木头便是秦人搭建俑坑所用。不远处坑里还有裸漏的青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秦砖汉瓦,现在看到了秦砖,只待汉瓦了。再往前便看到一些正待修补复原的陶俑和陶马,它们被分别编了号,并且俑前放置了白色的箱子。据导游介绍,每个俑前的箱子里面盛放的都是与之对应的残片,用于粘合修复,今天是大年初一,修复人员放假休息,不然我们还能见证兵马俑的修复。修复区前门便是斜坡门道了,是当年用于运输兵马俑的通道,这里也是一号坑的参观尽头了。 导游带领着大家并未按着一、二、三号坑的顺序走,而是径直来到三号厅,也许是就近路线吧。三号坑面积最小,由于它的面积较小,看上去坑显得很深,但它却是整个军阵的中枢指挥系统。三号坑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厢房中应为指挥的将领在研究作战方案,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秦兵马俑坑是唯一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相对比较鲜艳,仍有部分碎陶保持着出土时的形状。三号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是我国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看罢三号坑便进入了兵俑陈列厅,首先看到的是跪射俑,所持武器为**,与立射俑共同组成弩兵军阵。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偏梳发髻,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跪射俑面部表现比较细腻,上唇留有短胡,下唇留有一撮小胡,举目前望,时刻注意阵前状况。身上穿着细节刻画真实再现,胸前铠甲与肩部铠甲的位置不同,甲片大小形状也是不同,就连鞋底的针脚都细致地刻画出来,足见工匠的雕刻细致入微和精湛的手工艺,足以令今人叹服! 跪射俑的旁边是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目前出土了七件,是秦俑坑中级别最高的陶俑。展柜内的这尊将军俑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头戴鹖冠,留有八字胡,上衣领口扎有领巾,胸前背后及双肩饰有华丽多采的彩色花结,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此将军俑前额较短,双眼目视远方,神似思考战事,身着彩色鱼鳞甲,甲片小,甲衣短,腹前右手握于左手之上,并食指前伸,据说出土时双手杵于利剑之上,手指关节文络及手臂肌肉清晰可见,刻画非常精细,尽显体魄健壮,端庄稳重,一副胸有成竹临敌而不乱的神态。据导游讲解,这尊将军俑是级别最高的,由于秦俑都是对照真人原型制作,所以原型人物应是秦朝最高将领,不是白起就是王翦。虽然导游这么说,但将军俑的标牌上却没有注明此说法。当然导游所讲的内容都是事先背熟的导游词,也就是历史加上民间故事再加些传说,后面的加料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了。 从将军俑转过身来就是鞍马骑兵俑,鞍马骑兵俑是陶俑与陶马在一个展柜内展示。骑士俑面部表情憨厚,两道浓眉弯向鼻心,颧骨略高,鼻下留有一字胡,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外披短甲,腰束革带,略有肚腩,右手牵着马缰,左手呈握武器状。陶马是河曲马,体型并不高大,但很壮实健硕,马背有低桥鞍,下有肚带,没有胸带。不知是因为河曲马比较矮不需要马镫,还是马镫当时还没有发明,总之这匹战马上并没有出现马镫。鞍马骑兵俑人马共处,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值得一提的是马的缰绳,马缰由很多陶块组成,并系有蝶扣,在俑臂和马首之间自然垂落,作为陶制品能把马的缰绳制作的如此逼真,对秦代的工匠真的是让人刮目相看,很难相信这些如此高的工艺水准真的是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接下来就是立射俑,立射俑是侧身而立,身着轻装战袍,腰系革带,装束轻便灵活,头顶右侧束发挽髻,发髻与其他武士俑不同,武士俑和跪射俑是头顶左侧偏梳发髻。立射俑的整个姿态是左手执弩,右手正欲往怀里拉箭,左腿弓形在前,右腿蹬直在后,双脚呈丁字形,时刻准备向敌方射击发箭,立射俑与跪射俑组成的弩兵军阵处于一触即发的临战状态。之后都是俑坑出土各种长短兵器,其中一把利剑保存完好,向后人展示了秦代的武器制作技术的先进与强大。 出得秦俑陈列厅便来到了二号坑,二号坑的兵俑军阵是有四个单元组成,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三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放眼望去整个二号坑比较破败,据说这里遭到了秦末农民起义军的破坏与焚烧,保存的不是很好,俑坑里的青砖上散落着大量的陶俑碎片,可能是保持着出土时的状态,有的青砖上留有焚烧过的痕迹,有些还待整理之中。在二号坑仅凭游客自己观看是无法知晓其内涵的,所以在这里要仔细聆听导游的讲解,才能了解其结构和内容。 第一部分就是俑坑东部突出的弩兵阵营,由立射俑与跪射俑组成;第二部分是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的车兵方阵;第三部分在俑坑中部,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部分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形兵阵。二号坑兵俑是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组成的军阵,有些相当于现代“混成旅”的意思,不仅兵种齐全,而且组成有序,足见秦王朝军队的成熟度,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队。 秦始皇陵兵马俑还有四号坑,经过考古勘探里面并没有兵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所以也就没有挖掘,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只有三个俑坑了。 到此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就结束了,秦俑虽然年代久远,但据讲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只是发掘当时没有相应的保护技术,造成了现在看到的情况。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秦皇陵兵马俑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历史的真实状况,同时也是一座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距秦始皇陵仅1.5公里,位于骊山北麓,驱车说话间就到了。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硕大的秦始皇陵远远望去就是一座平顶山,在通往秦始皇陵的路上有一小广场,广场一端横卧一块巨石,上书“秦始皇帝陵”,旁边刻有世界遗产标志,早在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于处于保护的目的,我国并未对秦始皇陵进行发掘,所以远处看看便可以了。 秦始皇嬴政凭借着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一统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并称始皇帝。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秦始皇和他的秦王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