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随笔听听孩子的理由

随笔美文2021-01-2689举报/反馈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家长朋友们的随笔吧。

  随笔听听孩子的理由【第一篇】:家长随笔

  今天是儿子的八岁生日,早上姥姥给了他二百元钱并告诉他最好还是和以前一样由妈妈代他保管。儿子很高兴,他把钱给了我,我放进抽屉时儿子还看了看。晚饭后我准备出去买东西,拉开抽屉发现那二百元钱不见了,我知道一定是儿子拿去了,当时儿子已经下楼和小伙伴玩去了。我很纳闷,儿子一向是不随便拿钱的,他有个储钱罐平时我们买东西时找回的毛票、硬币他都收集起来,最大的就是一元钱的,五元一张的纸币他都不要,今天为什么会拿二百元钱呢?并且还不让大人知道。我准备试探儿子一下,看他是怎么想的。

  儿子从外边回来了,我当做什么也没发生,照常招呼儿子洗脸洗脚,回到卧室我对儿子说:“乐乐,我刚才去买东西,发现今天你姥姥给你的二百元钱不见了,你说要不要报警呢”?只听儿子“哈哈哈,我拿了”。
(m.taikS.com)

  我故作惊讶,“怎么会是你呢?什么时候拿的呀?”

  “中午你午睡时我拿的”

  “为什么要拿走呢?”

  “我觉得姥姥给我的,应该归我,所以就拿走了”

  “那你觉得不告诉你妈妈吗?”

  “不对,如果你报警了,警察还不把我给抓起来呀!以后我不拿了”,儿子转过身从学习桌的抽屉里把钱拿了出来。

  “还是你给我保管吧,等我长大了,我再自己保管”。

  孩子做什么事都有他的理由,听听他的理由,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思想,面对问题我们要积极引导,有些事情我们只需换一种方式,让我们蹲下身子,听听孩子的理由吧!

  随笔听听孩子的理由【第二篇】:家长随笔

  据说“花开的声音”一词,最早见于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那个天真的孩子用“聆听”一词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我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聆听花开的声音。没想到如此诗意的创造,却被语文老师判为错误,理由是花开的时候没有声音。看一看,我们这位语文老师都做了什么呢?或许一个天才的诗人,就因为老师的这一误判而过早地殒落了,孩子的创造力,曾经就是这样被扼杀掉的。我想,那孩子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定然非是用耳朵,乃是用心灵。他是多么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树木以及一切生命啊,他“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许久许久,整个身心都融进去了,自己俨然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甚或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花瓣。他用心灵跟花儿对话、交流,他用心灵倾听所有花儿绽放的声音,他听到了,终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那是生命蕴育和成长的私语,那是生命美丽与成熟的宣告!只可惜,这样华美的生命乐章,仅有有限的孩子听到了,而教孩子的老师,却错失了。更可怕的是,由于老师的错失,渐至于让孩子们也变得“耳聋”起来,麻木起来,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啊!多年以来,这个事例一直警策着我。我小心地告诫自己,一定不要做那个“听不见”也“听不懂”“花开的声音”的人。在作文教学这根钢绳上蹒跚迈步,我反复叮嘱自己,一定要走进心灵,平等对话;一定要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一定要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这,已经成为我进行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聆听“花开的声音”,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湖北咸宁特级教师杨桦讲述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高三的学生写了一首题为《山鹰》的诗,把它拿给自己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赵老师看,遭到了当头棒喝:“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什么诗,真是癞蛤蟆……”这位学生并未死心,他忐忑不安地把诗稿拿给杨老师看,杨老师被诗前面的“题记”一下子抓住了心:“山里孩子最喜欢什么?山鹰!我,一个山里的孩子,也像山鹰一样,有着搏击长空的雄心与信心。”杨老师透过这“题记”,看到了这位学生闪耀的童心和理想之光!他当即给这位学生一番热情的鼓励,并诚肯地指出其缺点以及如何修改。第二天,修改稿很快交来了,杨老师给诗写了一段评语并连同诗一起寄给山西的《语文报》。不久,《山鹰》发表了,这位山里的孩子也从此像山鹰一样起飞了,期末考试总成绩跃升到前列。像此案例中的杨老师一样,精心呵护学生的心灵,使其免受伤害,主动地与学生平等对话,力争让学生享受高质量的作文评改和指导服务,就是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作文往往是学生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场所,烦恼了,痛苦了,快乐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学生的兴趣、情感、个性、意愿、需要和追求等,都可能通过作文这个渠道表现出来,倘若老师站得远远地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又怎能听到并深切了解学生心底的声音呢?当然,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不仅仅指通过学生的作文被动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教学之前,主动深入地去了解学生想要表达什么,能够表达什么,他们期待老师教给他们什么,他们需要怎样的指导服务,甚至进一步了解哪些体裁的文章是他们驾轻就熟、熟练掌握了的(如记叙文等),哪些题材是他们被强迫着一再书写到如今已经望而生厌了的(如“我的老师”“一件难忘或有意义的事”等),哪些表达方式是他们惯用或很少用,很不会用的……当我们深切知道学生喜欢写什么,能够写什么之后,我们进行的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相吻合,才能与学生的兴趣和意愿相吻合,才能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句话,才能真正贴近学生。作文教学一旦贴近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智慧和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创造力和个性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作文教学过程将真正成为老师和学生心与心交流、互动的过程,焕发出蓬勃的活力!聆听“花开的声音”,还需要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网络作家、《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作者蔡智恒在他的小说里曾叙述过一件他中学时代遭遇的事情。他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道:我跟朋友约好坐八点的火车去看电影,可是时间快到了,他还没来。我像是正要拉肚子的人徘徊在厕所内有某个人的厕所外面般地焦急。老师说:你这样形容焦急不行。他想了想,是不是句子太长了,于是改成:我像是正要拉肚子的人徘徊于有人的厕所外面般地焦急。老师还是说不行。他又想到了《诗经》上的句子“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于是改成:我拉肚子,想上厕所。厕所有人,于是焦急。这下老师再也按捺不住,倏地站起,“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大声责骂:笨蛋,形容焦急应该用“热锅上的蚂蚁”啊!我没教过吗?我想不管是真有其事也好,还是作家有意杜撰也罢,故事中的老师是没有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甚至在扼杀学生表达的个性。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天赋、智慧、能力、兴趣、气质、行为、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客观存在着其独特性甚至独一无二性,由独一无二的学生所作的语言表达,所写的作文,自然是各具特色,千差万别的。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就是承认作为独特个体的学生语言表达的差异性,并根据其差异因势象形地加以积极引导,从而让他们的写作与他们的个性特质相符,变得独具魅力,自成风格。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最为重要的是尊重表达的多元性,尊重个人创新。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具体表达,老师首先要打破教条、突破常规、推陈出新,而不能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一个框框去套,去评判,否则,学生的作文将陷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口一词的境地,学生的思维将进入定势的死胡同而无力自拔。高尔基说:“哪里没有对人的尊重,哪里就很少能有尊重自己的人出生,出生了也活不长久。”对作文教学,我们可以换言说:哪里没有对表达个性的尊重,哪里就很少能产生有个性的表达,也就很少能有独具创造力和独具特色的文章出生,出生了也活不长久。当然,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不是对学生离奇甚至错误的、故弄玄虚的、矫揉造作的表达一味地“放纵”和“迁就”,它的实质是尊重学生写作地位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主动性,它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老师的引导,相反,老师适时的点拔指导在此显得尤为重要。这几年的作文教学,我一直在向那个“聆听花开的声音”的孩子学习。教室是我的“花园”,每一个学生就是那将要开放或正在开放的“花儿”。我走近他们,融入他们,“静静地聆听”,于是,我知道了哪些“花儿”正打着朵儿,艰难地孕育着美丽;哪些正经历裂心的痛苦,挣扎着冲破花被的束缚;哪些已经完全怒放,阳光下尽展美丽,诉说着快乐与幸福。我的任务,只是给孕育者以养分,给挣扎者以点拔,而至于怒放者,我就变成了欣赏者,给他们的或许仅仅是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孩子们写作文将不再是苦恼,而是他们生命绽放美丽的需要;老师批阅作文将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欣赏美丽,寻觅芬芳”的惬意!

  随笔听听孩子的理由【第三篇】:家长随笔

  确实,教师和家长本来就只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我们为什么非得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压制逼迫孩子呢?作者说:“教育孩子不是驾驭孩子,所有的大智慧都是源于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要想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请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吧!”我们只有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引导他们;不然,就是粗暴、蛮横地打压、灌输,根本不能令他们心服口服,相反,给了他们野蛮、攻击的例子。

  作者对她女儿的教育是宽容、平等的。她时常跟女儿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她的家里,她的女儿像大人一样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对话一点也不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严肃正规。她的女儿可以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心声,尤其是不赞成的意见,孩子可以反驳父母的不是。有些话当时没机会或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她还用书信跟女儿交流。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她的女儿开朗乐观、积极向上还善良友爱,更重要的是有主见、独立性强。

  著名的哲学家卢梭说过: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拥护你说话的权利。作者提到,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说话的权利,但我们国家的孩子却没有好好地享受过这个权利。我们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去听听他想要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大人只会想“他只是一个孩子,懂什么?”“他应该听我们的安排,我们都是为他好”等等之类的。我们从来都忽略了孩子陈述自己想法的权利,我们似乎忘记了孩子也是有想法的、孩子也可以有诉求的。当孩子被大人认为做错事情时,他们总是被批评、指责,当他们想解释和辩解时,总是被这样的话打断:“你不要辩解了,这没用”,“闭嘴”,“做错了事情,你还有理!”……这样的话在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时出口成章,我们好像当成理所当然的,作者说得好,即使罪犯还有申诉的权利呢?我们凭什么这样对孩子?他们就这样被“枪毙”了?

  因此,作为有素质、受过教育的教师,我们更不能这么粗暴地对待孩子,我们更应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只有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们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只有了解孩子的真心,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孩子好,把最好的给孩子,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平常就应该遵照这样的教育理念,时时处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再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多一点理解,少一点野蛮;多一点交流,少一点谩骂;多一点平静,少一点怒斥。

  也许学生表面上犯了弥天大错,我们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学生“判死刑”,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平心静气地跟学生聊聊,让他说出真心的想法。就算他的真心是罪大恶极的,起码我们老师没有冤枉他,我们了解了他的内心,接下来才能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教育感化。不管对小孩子还是大孩子,我们都要给他们申诉的机会,正如作者所说“表达自己的内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极其重要,这是促使孩子社会化别的重要途径,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证,也是他们自我完善的需要”,孩子做错事情,我们给他们陈述的机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才发现有时候孩子不是无缘无故犯错的,其实他们有时候只是好心办坏事。可见,了解孩子的真心是多么重要!

  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将平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跟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了解孩子的真心后再引导、帮助他成长进步,绝不做专制、粗暴的打压者。

  随笔听听孩子的理由【第四篇】:家长随笔

  在家里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我帮妈妈洗碗、扫地、拖地、洗菜、晒衣服,妈妈扫地我帮妈妈拖地。

  有时候,妈妈下班回来,把包包一放就坐在沙发上一点也不想动了,我想:妈妈一定是上班太累了回家还要坐公车,挤地铁,所以才会这么累,我就给妈妈倒水,捶捶背,让妈妈休息一会儿再做菜。妈妈高兴地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一次,我测试考了100分,妈妈夸我有进步,考得真好。

  妈妈和我去菜市场。妈妈买回了一大包菜,回去路上,我就帮妈妈提菜。

  在学校老师夸我是好孩子。

  上英语课,我常常举手发言,英语老师说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一次上体育我帮老师搬东西,老师夸我是帮老师的好孩子。

  上语文课老师夸我聪明。上音乐课老师夸我上唱歌唱得好。

  我也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

  妈妈让我学古筝,我就认真地学。

  我兴趣很多。喜欢国际象棋、奥数、机器人、古筝。

  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老师夸我是个好孩子,我自己也认为自己很棒,我要一天比一天进步,做个更出色的好孩子。

  随笔听听孩子的理由【第五篇】:家长随笔

  如果把人生划分四个阶段,可以用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来表示。最纯真,最无忧无虑的莫过于童年的时光。

  成人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转眼我们也已经为人父母,但童年有过的美好,留下过的遗憾,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过些耿耿于怀的记忆。现在身为父母的你,有没有问过孩子,他当下对童年的感受,是否和你想给的一样呢?

  一天,我问女儿,妈妈想写篇关于童年的文字,想让更多的父母能看到童年孩子的心声,你能和我说下吗?

  8岁的女儿,随口像开玩笑一样的语气又略带认真的样子对我讲,吃饭,睡觉,上课,写作业。

  我接着再问女儿还有其他的吗?她可爱的笑了下说,暂时还没想到。

  其实,一直自认为,自己对孩子还是比较用心的,曾试图走进她的世界,和她成为朋友,陪她玩,让她的童年尽可能充满美好和快乐。

  然而,女儿简单的几个字,更多的还是单调和遗憾。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随笔听听孩子的理由》,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