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徐晓光:闲侃长江沿线的城市性格(2)

随笔美文2021-01-26181举报/反馈

  “格老子”的四川人

  山路的崎岖,造就了吃苦耐劳的性格,潮湿的气候,养成了吃麻辣驱寒的生活习惯,也培养了四川人直巴泼辣的个性特征。

  川军善战。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以四川人为主打的**第54军一路穷追猛打,直抵新德里郊区。那时的印度人谈起矮小凶悍的四川人就色变。

  笔者多次进藏,不管是川藏线还是青藏线、滇藏线甚至新藏线,只有公路通到地方,不管是海拔4000还是5000,你见到的餐馆,一定是四川人开的,那个艰辛,你不看到绝难相信。

  四川的文化也硬是要得,川剧的清音高亮入云,玄妙的“变脸”艺术更已风靡世界。

  四川人也懂得享受,泡茶馆,安安逸逸的“摆龙门阵”是刚烈的四川人的又一个侧面。

  四川人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还是那色泽红润催人汗下的“川菜”,“麻辣烫”已经成了重庆的名片。

  不温不火的宜昌人

  作为川鄂咽喉的独特地理环境的宜昌,出川入鄂的码头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各种文化的交融。

  “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崎岖的山路在这里变得平坦,湍急的江水在这里变得平和,出门可以乘车揖舟,建筑没有了山城俊俏的特色,也没有平原的规范,人的性格象门前流过的长江一样变得不急不徐。
(m.tAiks.com)

  被潮湿江风熏陶的宜昌人有些悠闲和慵懒,语言也变得中性了,既没有四川人那么清亮,也没有武汉人那般浑浊,饮食也过渡得只辣不麻,缺乏了那种令人兴奋的张力。江边的树影下打麻将的人和三三两两的捕鱼人、垂钓者构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风景线。

  宜昌女人是抓时尚尾巴的高手,服饰杂志上的时尚装备总会被宜昌女子模拟得惟妙惟肖,上海的衬衣重庆的裙子一般不出三天就会出现在宜昌女人的身上。

  背靠壮丽的三峡,面对朝圣般的游人,宜昌人也有点夜郎自大瞧不起外地人的情结,宜昌的巴人文化、屈原大夫和美人昭君的故里,这些历史带来的荣耀混合着惰性的因子在码头文化构成的氛围中弥漫。

  宜昌是个阴柔有余激情不足的城市。

作者:徐晓光来源:十米阳台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