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碛口古镇的晨色:再进碛口古镇

随笔美文2021-01-26111举报/反馈

  风渐冷,云渐低,满眼尽是树干的沧桑,一下车放眼已是一片黄土高原。霾重重,运煤的重型拖车一辆辆接踵而至,车身黑黑的,树干也黑黢黢的。远看只有土地的颜色在隐约可见的太阳光线中一片金黄。

  厚重的外衣遮掩了曼妙轻快的雪纺,五颜六色的t恤衫,还有那孩童的欢声笑语在冬天里在霾天里都被掩盖起来。

  窗户上的雾气里不时透出些手印,车内的烟味弥漫,我张望着远远近近的沟壑,竟遐想着黄土高坡的歌唱。。。。。。

  我到了,坐火车再次来到了吕梁。从西安夜车,十一点多出发,一早七点多到达。转乘离石开往碛口古镇的中巴车到了黄河边。

  黄河边的冬天夹着寒气,河边冰封,好像冷得得更凛冽了些。拍照的双手很快就冻得手指渐硬,脸上像有刮刀刮过的感觉。冰冷中太阳升起,黄河边反倒是天很蓝,黑龙庙在一片霞光中映照着那片被它忽悠着的黄土更加金灿灿的,阴影处略显黑绿,显现出黄土高原的冷峻立体矗然。

  黑龙庙,是古镇祈雨的宙宇。它气势不凡,龙头伸展,雄踞于黄河边古镇的至高处,俯瞰黄河,居高临下,背对着出生的朝阳,黑黢的身影发出一种威严来。历史上,当地人的祈雨都在这里进行。黄河水道颇宽却依然未能摆脱干旱,于是,黑龙庙便常常处于香火鼎盛的状态。

  古镇上静寂一片,三两个起早的人。其中一位手牵着一匹骆驼,向我招手示意我骑上骆驼照相。我笑而婉拒。继续朝着古镇的街里面走去,希望尽快到达我预订好的客栈。

  碛口古镇,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南面,黄河边缘的古渡口。与黄河对岸的陕西吴堡县相对望,千年长相守,成为一双互补的伴侣,成为一对互相依托的搭档,成为两个互相呼应的知音。黄河的浪涛把两地捆缚在一起,联系在一起,而它们互相沟通的桥梁便是渡船。两岸人来人往,都靠着渡船的摆渡。船,这种古老的运载工具,如今又加上了发动机。所以,船在黄河中行驶,便响起了雄壮的充满节奏感的马达声。随着马达声的由远而近,便会有一群一伙的人从陕西过来,来赶碛口的集市。

  碛,在当地人的说法里是指黄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激流浅滩。

  碛口古镇曾是古代的军事要塞,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因黄河水运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清朝乾隆时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两百多年间碛口古镇呈现繁荣景象。当时碛口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一带闻名遐迩的水旱码头,那时从兰州、银川、包头等地运往东北、华北的食油、皮毛、粮食和从东北、华北运往西北的瓷铁、布匹等日用品都要从这里转运,繁忙的水路运输使碛口古镇店铺林立、商贾云集,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多艘,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两岸的交通不再以船运为主,碛口的商贸也逐渐衰落,但是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货栈、票号、当铺、民居等明清时期的建筑却留传了下来,这让有着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碛口古镇每年都会迎来众多游人观光旅游。

  这碛口确是有些古韵的。古老的民居,成为当地第一景观。这里的明代、清代民居,构筑成一条条街道,这些街道又矗立在黄河边。民居,依地形斜坡状组合排列。街巷里,古老的黄河卵石和石板铺成了街面。而那些古老的砖瓦构筑成了房舍,飘逸着一种古韵。房屋已斑驳失修,虽不致残破,但却风骨奇峻。有些当年曾是店铺的高墙大院,展示着这历史上商埠的痕迹。一条条青石,一排排大瓮,一个个油篓子,一座座饮马槽,充分让人们感受着这里历史的辉煌与商业氛围的浓郁。

  古街上,自然有不同凡响的陈列。烧饼铺子散发出浓郁的饼香。现打、现烤、现卖,热腾腾、香喷喷,确实诱人。更引人的是这街面上的条编,这些,只不过是日常生活的用具而已,城里人都是很难看到的。而那些鲜亮的铜器,发着黄灿灿的光韵,则更是分外耀眼了。各种铜制品,与碛口的古韵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m.tAiks.com)

  此时,地上的雪冻结了,路中央是灰黑色的冰,路两旁的雪白白的,有阳光照射的地方闪耀着银光。然而却完全覆盖了露面的石子石板。一条街上只有招牌矗立,无声无人。我背着包小心地走在冰雪上,独享着古镇的早晨。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