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原创美文 >

原创美文

《写作即疗愈》读后感锦集

原创美文2021-12-1765举报/反馈

  《写作即疗愈》是一本由[美] 艾莉森·凡伦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作即疗愈》读后感(一):写下来,你总可以改变你的生活

  你喜欢用文字表达或记录吗? 无论喜欢与否,生活中,你总或多或少地进行书写、使用文字进行表达及记录:可能是在社交软件的对话框中打下一段文字,以取代语音;也可以是给合作伙伴发电子邮件,替代电话沟通;或者是在某些物件上贴上便利贴以示提醒,防范别人误用或是自己过后忘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否曾意识到:你正在应用文字的魔力,改变你的生活?

  是的,文字具有魔力!而且这种魔力总帮助我们改变生活:我们所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在帮浮躁的内心反思并分析真正的声音,然后带着我们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所以,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总喜欢铺开本子,一笔一划地写下当下的心情;希望本子这个树洞能倾听并让我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今年,我更是将写作视为释放思想的力量,开始学写书评,期望可以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但所有的这些,都局限在私密空间内,我把我的心情写在日记本上;写书评时,我更是就事论事,鲜少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剖析。这些,我以为正确的「疗愈书写方式」却被《写作即疗愈 - - 用文字改写人生》的作者艾莉森·凡伦一 一否定。

  封面

  《写作即疗愈 - - 用文字改写人生》是美国作家、演说家艾莉森·凡伦将她设立「找到你内心的声音」社区遇到的那些想写作的人与事,以及「找到你内心的声音」写作方法为这些人们带来的支持、帮助与积极作用等等故事,结合「找到你内心的声音」写作方法,鼓励所有的读者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故事、改变自己的人生!在这本书中,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作者再三强调:以叙述者的角度讲故事写下来,并公开出来!

  表达性写作,可以让我们健康地释放能量,而这一举动还会产生一种可靠的结果,可以帮忙我们走出过去问题的死循环,进而打开生活的死结。一旦你有了想写的事情,请拿出纸笔,回答下述问题: 1.发生的事实是什么? 2.我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 3.对发生的事情和说出来的故事有什么感受? 4.我做了什么来融入或脱离我的感受? 5.我选择的行为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厘清,可以帮我们了解自己真实的情况,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故事,以及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复杂情绪。

  看到这部分内容时,我非常震撼!与之相比,我之间记录的充其量只能说是发泄情绪的「吐槽」。或许,它们曾经帮我释放了情绪、清理脑中的垃圾,但却也都仅仅只停留在表达层面。而艾莉森·凡伦这则「无限提示」,就像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写下真实的认知与感受,进而让自己清晰地看到哪些是需要改变,以及如何去改变!

  写日记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以第一人称进行书写,这样的角度太过于拘泥了。艾莉森·凡伦建议我们跳出来,如果在高空中俯视自己的家一样,以叙述者的角度讲述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叙述者知道故事的走向,甚至它还可以决定故事发展的轨迹;叙述者角度可以帮我们看到之前看不到或忽略了的地方;叙述者可以是真实的角色也可以是虚拟的角色,但它们都反映了我们内在的声音。

  跟着叙述者,跟着这位内心的向导,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旅途中的艰难险阻、也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这些让我们更真切地触摸到我们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帮我们厘清「接下来,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以叙述者的角度讲述故事时,我们可以更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毫无压力地公开内心深处隐藏的真相!这样一来,我们将以更轻松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同时,我们的认知能力会因此提高,孤独感与疲劳感还可能被大大削弱!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并不需要展示写作过程,只需要放松地写下来。

  部分目录

  写作是一个出口。通过写作,我们可以释放内心压抑的能量与情绪,开始反思、分析所遇到的人与事,并慢慢学着倾听内在的声音。这是一个释放的过程,也是自我疗愈的过程。但写作又不仅仅只是一个出口,它还是一个重要入口!通过表达性写作,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真实的情况,厘清问题,走出过去问题的死循环,进而打开生活的死结。而在这个过程中,《写作即疗愈》就像一位向导, 带着我们看到以前看不到的美景,带着我们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然后慢慢地在书写过程获得智慧与力量,摆脱困境并慢慢地改变自己!
(m.taIks.com)

  就写下来吧,我们总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一步步地成为更强大、更美好、更真实的自己!

  《写作即疗愈》读后感(二):《写作即疗愈》:摆脱生活的困境,用文字改写人生

  文/叶小禾

  母亲梁秋芳的离世,让杨本芬悲痛万分。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有些事情已经开始模糊起来,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谁也不知道世上曾经来过梁秋芳这个人。

  于是,六十八岁的杨本芬决定用文字记录下母亲坎坷的一生。在写《秋园》的过程中,一些往事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如同与母亲又经历了一场人生。慰藉了她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与逝去的岁月达成了和解。

  《秋园》的成功,出乎杨本芬的意料之外,却带给我们许多反思,写作真的可以疗愈我们的思念之苦吗? 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内心的声音,找到事情的真相吗?

  答案就在这本《写作即疗愈》里。你先不要急着反驳,静下心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表达性写作在笔尖雕琢,卸下沉重的忧伤,留下一树的芳华。

  作者艾莉森·凡伦是“找到你内心的声音”机构的创始人,她通过写作这个工具,帮助任何希望改变现状的人。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内心的需求,勇敢地面对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去改变它。

  01暗夜里的一束光

  也许你还在质疑写作的力量,艾莉森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

  面对婚姻的失败,艾莉森始终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走不出情感的桎梏。复杂的情绪里,有自责也有怨恨。

  几近崩溃的艾莉森开始用文字表达这种情绪,不过,写起来并不顺利,已经33岁的艾莉森发现自己一直处于自怨自艾的状态,如同一个小女孩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从混乱的文字里,艾莉森逐渐发现了问题的症结点,这个过程虽然痛苦,却找到了真相,解开了心结。最后,艾莉森走出了情感的沼泽地,重获爱情,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

  阅读这本书时,我的脑海中时不时出现《陆犯焉识》里的一个画面。陆焉识被独自关在漆黑一片的地下牢房中,无人交流。等到监管人员想起他时,已是数日之后,以为他已经死去了。

  打开牢房后,却发现陆焉识依然虚弱地活着。原来,陆焉识用脑子写小说,记忆力超强的他,已经在脑海里存入了几部小说的原稿。

  同样,郑念羁押在牢中时,她把监管人员命令她写反省材料节省下来纸张,用于记录自己的境况,使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当她从带来的物品中,分析唯一的亲人:女儿,已经不在人世时,还是写作让她没有发疯。这些文字记载,也让她出狱后,写下了《生死上海劫》。

  02用文字疗愈情感

  文字写作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希望,同时,也能帮助我们疗愈情感。

  感动无数人的《平如美棠》,记录了他们俩平淡一生的爱情故事,让许多人再次相信了爱情。年近九十的饶平如开始学习画画,只为再现亡妻的容颜;自学钢琴,只为弹奏美棠喜欢的曲子。

  柴静采访平如:“您已经90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

  他回答:“磨平?怎么能磨得平呢?爱这个世界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用另一种方式怀念你,让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众所周知的《我们仨》记录了杨绛先生在丈夫和女儿相继离去时,内心的彷徨和痛苦,那种失去亲人的无助,在寻找一个又一个驿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感染了无数的读者。

  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杨绛先生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我们仨》。相信她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明白了父女俩的心愿:希望她好好地活着。

  如今,他们仨团聚了,却给世间留下了这一份珍贵的情感。

  03寻找内心的呼唤

  宋人方岳在《别子才司令》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意思是“人生活在这个世上,不如意的事十件就有七八九件。只是偶尔有一件如意的事情,还不够完美,而这些遗憾,能对别人倾诉过二三件,已经是人生大幸了”。

  面对一地鸡毛的人生,太多的不如意却不知向谁诉说,太多的顾虑封闭了我们的情感窗口,日积月累,难以承受的负重导致我们内心的崩溃,抑郁和焦虑是内心的反射。

  更糟糕的是我们竟然找不到问题的症结点,又何谈去化解它呢?还是那句话,开始写作吧,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真相,帮助我们倾听和理解内心的声音,看到真实的自己。

  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改变我们的人生。

  《写作即疗愈》读后感(三):文字改写人生,写作即是疗愈,愿你获得过好一生的信心和勇气

  一、生命中自然出现的礼物你要接收每个人与文字结缘,皆有故事。我的故事有点传奇色彩,虽然不至于惊世骇俗。

  几年前的一天,偶遇我的精神导师纳塔莉·戈德堡,当然不是真正的见面,我还没有这个福气,这个“我的”也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自作主张。

  如果换个说法,自从读了她的两本写作书,看了她将写作与禅修相结合,在北美教授写作课数年,影响极大。从此,我就将其视为精神导师。

  我想,这个总没错吧?崇拜一个人,心仪一个偶像,并不违常理,谁还不是从古人或者名人那里找到梦想和目标的呢!

  包括我写下这段文字,竟然有些精神导师文体和笔法的意思呢。

  我要说的是,她有一本书《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刚好与手头这本《写作即疗愈:用文字改写人生》写同一主题,觉得挺有意思,便自觉不自觉地约到书,读起来。

  这是生命中自然而然出现的礼物,你要接收,虚心接纳。

  《写作即疗愈》最大的亮点是作者埃利森·凡伦,一个女作家、演说家,这在国外来说并不奇怪,但在国内或者东方世界冠上这样的头衔的女性,一定屈指可数。

  她是“找到你内心的声音”机构的创始人。

  与我的精神导师一样,具备灵修和禅结合写作的意味,越发引起我强烈的兴趣,这样说我倒想一吐为快:

  为什么村上春树几十年如一日写作,他塑造的人物成百上千,可他只开过小酒馆,难道他只是通过观察了解人的一切?

  为什么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著作等身,成为英国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她是怎么做到的?

  为什么写作是一扇通往我们灵魂的大门?当你拿起笔书写,你就能在文字的流淌中获得智慧和力量,你就能生出过好这一生的信心和勇气。

  这些终于在本书中找到期待已久、令人信服的答案,表达性写作可以帮助我们:

  如此而已,写作即痊愈,我们何其幸运,每天用文字改写人生,想想美哉美哉!

  心理治疗可以改变人,写作同理。

  一般来说,心理学上谈话疗法效果是有针对性的,对一些人确实有效,而对另外一些人不起作用。

  但是,写作疗法则不同。只要热爱写作,有写作的习惯,确实具有疗效。

  不热爱写作的人呢?答案是同样有效。因为大多数人发怒或者心理出现问题时,写下来感受,绝对可以平复心情,舒缓情绪,找到情感出口,这也是大多数心理治疗的通用做法。

  写不写,不一样。

  正如两个人是负债关系,为什么空口无凭无法要账?成功率极低呢?原因很简单,拿出欠条,对方有条件会十有八九还款。

  即使你是欠款人,你也会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

  因为,当我们写作时,我们看到的事情就好像发生在别人身上。

  我们跳出自己看自己,转换了场面,转移了视线,拍下一个镜头了,回到当下,不沉湎过去!

  这是最好的自然疗法。

  愿我们早日遇见《写作即痊愈》,感恩读者,祝您快乐!

  《写作即疗愈》读后感(四):落笔成暖,你不可不知的疗愈方法

  你会相信这样一个事实吗:研究表明,每天写作20分钟,坚持四天的人,因上呼吸道感染和流感等疾病去看医生的次数减少了43%。

  研究人员还发现即使在实验结束几个月后,参与者的免疫力仍然比对照组要高不少。

  这可不是不靠谱的研究方向,这是一位从1997年开始就研究写作对人的影响的美国博士发表的论文。

  而叶圣陶先生和夏丏尊先生在《文心》中也提到:写作不是无所谓的玩意儿,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写作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说话,工作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

  “文字是心的表现,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写作是一种修行,是帮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澄。练习写作意味着最终我们得全面探讨自己的生命。

  写作果然可以疗愈。

  《写作即疗愈》绝非告诉你是为了要出版一本书的写作。而是来引导你,写出自我,审视内心,审视生活。

  正如美国作家娜塔莉·戈德堡说:“好像我生命中的决心和毅力,都给了写作。”

  如果写作能对我们的身体产生这样的影响,那么大家想象一下它对我们的财务状况、食物过敏、情感反应、恋爱关系和职业又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如果有规则的写作练习可以对你的细胞产生这种影响,那么你认为它会对你的精神、灵魂、情感、个人生活,以及你生活其中的更广阔的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也许,我们渴望已久的疗愈、内心的平静和坦然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近。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1949--)说:“一言以蔽之,那大约就是精神上的强韧。走出迷惘,身受痛批,被亲近的人出卖,经历意外的失败,有时丧失自信,有时自信过头,总之遭遇了一切可能的现实障碍,却还要坚持把小说写下去——就是这样一种坚定的意志。”

  当我们用笔和自己的心触碰,我们才会发现一个大写的自己,一种真正的自由,从而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信手拈来写一些东西,可能是一首诗、一篇读后感、一篇工作总结等,写作之时才思泉涌,之后如释重负,思维澄清很多,之间也会经历心流体验,这是难能可贵的。

  自我们的痛苦中出发写作,终将促使我们对自己既渺小又时时在摸索的生命产生怜悯;从此一残破的状态,恻隐之心将油然而生,我们将怜惜我们脚下的水泥地,还有在疾风中噼啪作响的干草。

  《写作即疗愈》从头到尾,一直被作者的写作激情所感染。同时,一个行者的意象挥之不去:怀揣笔记本,走路带风,不管身处何地,不问今夕何夕,在任何你想象得到的地方——咖啡馆,车站,机场…… 埋头飞笔。

  写作等同于“呼吸”;还能“治疗焦虑”;写作就是生本身,要“乐于把整副生命放进字里行间”,先尽情放逐,激情奔跑,再绝情地抽身返回。“你在写作中活着,成长着,精神强大着,写作通过你而成了“此在”,有了意义。写作也是生活本身,“生活何其丰富,只要能写下过往和当前的种种真实生活细节,你便不大需要别的东西了”。

  英国作家毛姆(1874--1965)看起来比较滑头,把他们的话做了一下总结:“我们不因去写作而写作,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必须写作。”

  你不必非得觉得自己像一位作家,才能把写作当作一种方法。人都可以把写作当作一种方法,开始体验更多的生活的意义和突破之前的局限,开始为世界创造积极的改变。这本书就是告诉你如何去做的。

  落笔是回忆,一前一后,类比见分别,分别生变化,变化即成长。若以史为鉴好用,那么以自己的往事为鉴,同样好用。或许更为迫切更为务实。你的生活有目标了增加数小时的时间并感觉精力更充沛,那你又会怎么做呢?

  如果你对此依然持怀疑态度,或者如果20分钟对你来说心长,那好吧,实际上并非只有你这样认为。你可以从五分钟开或者从两分钟开始,又或者从在一张纸上潦草地写下一个字开给自己写一封小小的情书,或者写一个丢到海里的漂流瓶……

  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回报就越多。

  且看作者告诉我们写作的好处居然有14项之多!

  1.只有说出我们的经历,我们才能更充分地理解它。

  2.用语言描述我们想要创造的未来,这样它就不会让人感觉模糊而是开始变得可以实现。

  3.在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在和我们想要创造的未来之间建立一座梁(神经通路)。即疗愈:用文字改写人生

  4.用过去的经历来治愈我们和培养我们的韧性。

  5.从正确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挑战。

  6.为老问题找到全新的解决方案。

  7.建立我们的自信。

  8.增强我们的工作记忆能力和整体认知能力。

  9.培养更多的满足感和感恩之心。

  10.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清晰的思路。

  11.提高我们对恋爱关系的满意度。

  12.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帮助我们睡得更好。

  13.对抗和抑制焦虑、压力和抑郁。

  14.把我们周围善意的和批评的声音过滤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理解自己的想法。

  是的,我们需要写作。写作不仅仅是把文字写下来。写作是祈祷,是灵性活动,是自我发现,是交流,是治疗,是联系写作不仅仅会让我们产生在纸上写下几段文字的冲动,它还是一个对于我们自主生命的感召。写作能够帮助我们获得自信,表明我们自己的观点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写作的感召是一种寻找自己内心声音的感召。

  一直以来,我们被灌输了这样一种观念:写作只是一种商品。但是,如果写作也能成为一种生活呢?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若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若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若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深以为然。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