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原创美文 >

原创美文

泰姬陵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原创美文2021-12-1884举报/反馈

  《泰姬陵的故事》是一本由[印]阿米塔·拜格 / [印]拉胡尔·麦罗特拉著作,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泰姬陵的故事》读后感(一):你以为是爱情,其实只是野心

  今天的泰姬陵早成为了印度的象征,就算你没去过印度,也会知道那里有一座白色陵墓,美的像月光一样,是一位国王为他逝去的妻子所建的,所以全世界的游客都想去打卡,恋人们更是需要用一张与泰姬陵的合影印证爱情。但其实,它背后的故事更复杂,更耐人寻味,它代表了王权发展巅峰的创造力,见证了莫卧儿帝国从鼎盛到没落的蜕变,是沙贾汗和儿子*廷斗争的牺牲品,它美的不似俗物,最终却在俗世里迎接人来人往。这本书有很丰富的图片资料,对于泰姬陵的介绍延展到了对它所在地阿格拉的介绍,这个莫卧儿帝国的旧都从繁盛到败落,让人忍不住的唏嘘。

  读书笔记从历史上看,印度北部的大部分城市都坐落于恒河与亚穆纳河两岸,并受其滋养。数世纪以来,在亚穆纳河西岸建立的三个主要防御城市,包括苏丹国首都旧德里、英雄之神奎师那的诞生地维伦达文,以及在更南部的印度莫卧儿王朝的首都阿格拉,共同成就了这片河滨地区。巴布尔在阿格拉建造了第一个波斯花园。人们普遍认为阿拉姆花园是印度斯坦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波斯花园。阿克巴,巴布尔的孙子在1555年以13岁之龄在印度斯坦登基,成为莫卧儿王朝最年轻的皇帝。作为印度最伟大的皇帝之一,阿克巴征服并统一了印度斯坦,为如今我们所知的印度奠定了基础。他定都阿格拉,认为它有潜力成为莫卧儿帝国的心脏,并着手重建阿格拉古堡。整个泰姬陵的修建耗时22年,根据拉豪里的记录,其中12年用于修建主陵,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泰姬陵的宏伟规划中,双边对称或二元性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对等物的重要性象征着理性上和精神上对于和谐的理解。红砂岩曾是阿克巴帝国建筑的标志景观,象征着帝国至高无上的权威;白色大理石则代表了世俗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转变。

  《泰姬陵的故事》读后感(二):永恒的哀思:泰姬陵的多重叙事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称泰姬陵是“时间面颊上的一滴泪”。这句赞美既有时间维度上的永恒性,又充满了对泰姬陵的哀思。

  通常,人们对泰姬陵的认识莫过于凄美的帝后爱情故事。印度莫卧儿皇帝沙贾汗对皇后穆塔兹·马哈尔宠爱有加。皇后入宫十九年,在生产第十四个孩子时香消玉殒,在外征战的沙贾汗听闻消息一夜白头。为纪念王妃,沙贾汗不惜举全国之力,用22年时间为皇后修筑永生的陵墓。但沙贾汗晚年遭儿子囚禁,只能日夜遥对泰姬陵思念亡妻,死后才得以合葬。这个愛情故事经好事者一再包装代代传诵,感动了无数仰慕泰姬陵的听众。

  然而,在《泰姬陵的故事:帝王雄心与永生花园》一书中,印度作者阿米塔·拜格却对人们浅显的泰姬陵认知深感遗憾,他一再强调泰姬陵具有多重叙事功能,这座美丽的建筑不仅代表了沙贾汗对穆塔兹·马哈尔的爱情,泰姬陵还是印度伊斯兰建筑的集大成之作,它见证了莫卧儿王朝的由盛转衰,更是印度永生花园修筑的重要标志。

  在《泰姬陵的故事》中,作者阿米塔·拜格图文并茂地先讲述了阿格拉地区的亚穆纳河畔有修筑永生花园的传统。自莫卧儿王朝在印度斯坦的开国君主巴布尔开始,兴起了永生花园的传统的修筑。历经胡马雍、阿克巴、贾汗吉尔、沙贾汗几位皇帝的统治,印度斯坦国力达到顶峰,如同众多帝王一样,沙贾汗企图通过修造伟大的建筑彰显国威,而皇帝对穆塔兹·马哈尔的爱情成了这座伟大建筑的肇始。接着,作者从建筑艺术的角度,讲述了泰姬陵的历史成就。毕竟,永生花园的修筑技艺在沙贾汗统治时期已经积攒了五代帝王,再加之阿格拉地区空前的经济繁盛,对泰姬陵便力求华美精致。如书中所述,宝石从各地采购用于墙体修饰,各式低垂的花朵被雕刻于棺壁意喻“永生的花园”与“深重的哀思”,创造性的穹顶设计、衣冠冢与墓室的隔断都显示了泰姬陵具有当时永生花园建造的最高水准。然而,随着沙贾汗被其子奥朗则布推翻,沙贾汗时期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莫卧儿帝国衰落。直至殖民帝国在印度争夺殖民地,最终莫卧儿王朝灭亡。作为一名文物保护学者,作者阿米塔·拜格在最后部分对泰姬陵的保护及阿格拉的发展展开了讨论。在阿格拉饱受殖民侵略的时光里,泰姬陵遭受了严重的损害,即使英国总督柯曾勋爵曾大规模修复泰姬陵,但作者认为其修复失去了印度伊斯兰的灵魂。即使后来摆脱了殖民统治,花园得以开放,繁忙的旅游观光依旧令泰姬陵难承其重。而且,阿格拉地区经济衰落,环境污染严重,如何保持泰姬陵的美丽景观令作者十分忧心。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印度具有悠久的历史,泰姬陵传承了印度斯坦莫卧儿王朝的永生花园修筑传统,见证了王朝由顶峰跌落的过程,并在殖民统治时期与印度人民共沉沦,还将见证阿格拉的未来变迁。美国《国家地理·旅行家》杂志将泰姬陵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声称它是人类创造的不朽的“世界奇观”。参观之际,不仅是赞叹帝后的不渝爱情,也想想《泰姬陵的故事:帝王雄心与永生花园》的多重叙事吧。

  《泰姬陵的故事》读后感(三):爱情,宗教和政治的结晶
(www.taiks.com)

  我从未去过泰姬陵,但读完此书后,泰姬陵在我的想象中鲜活起来了。

  围绕泰姬陵的研究实为不易,看似对称工整的建筑内藏玄机,无数工人匠人对细节的追求,复杂的花纹,神学宇宙学交杂出的各种故事,

  象征着爱情,帝国以及一位皇帝建立永生花园和人间天堂的决心。

  1631年皇帝沙贾汗开始建造,纪念因生产第14个孩子而死的穆姆塔兹·玛哈尔皇后,从此以后泰姬陵代表着爱情的象征,但事实远不止于此。

  我在看到泰姬陵的第一眼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外墙是纯白的大理石?印度在我们印象中是什么样的国家?是色彩丰富的,颜色艳丽的,而且大多数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并体现在他们的建筑中,大多数印度的建筑色彩斑斓,神像众多并且突出,那为什么独独泰姬陵纯白无暇?作为皇后的陵墓确没有任何印度教的特征?

  原因就在于沙贾汗与众不同的宗教信仰,从墙壁侧面的《古兰经》经文,泰姬陵四角的宣礼塔,带尖顶的房顶和窗户的设计都可以看出沙贾汗信仰的是伊斯兰教。全然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是沙贾汗通过泰姬陵传达给世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沙贾汗的野心可能并不止于建造一座陵墓,他追求的是永生,从建筑风格到泰姬陵选址(有源源不断地亚穆纳河围绕四周),包括巨大的穹顶的建造,穹顶是整个泰姬陵的精髓,几乎占据了高度的一半,跨度长达18米,在当时那个年代建造出如此宏伟的工程,相当不易,而且保存至今没有坍塌,外部没有任何破坏,堪称完美,从空中俯视的角度来看,穹顶下平台为方形,象征着大地,天圆地方,整个泰姬陵象征着天堂,泰姬陵的入口则是通往天堂的路,这样的建筑正是为了模糊国王和神的界限,代表了沙贾汗无限的野心和无上的权利。

  莫卧儿之前所有皇帝和皇后的陵墓都是分开的,但是沙贾汗特立独行,泰姬陵穹顶下方正中心,摆放的是皇后的陵寝,而皇帝的陵墓非常尴尬的摆放在了一旁,破坏了整个泰姬陵的对称美,两座陵寝都是空的,真正的遗体摆放在下面地下中,与上面位置精准对应,广为流传的故事是,沙贾汗的儿子急于继位,把父亲软禁在阿格拉堡8年,最终死后被塞进泰姬陵,而其本人的意愿并不是这样的,但也有另一种声音,在建造泰姬陵前,让沙贾汗倍受启发的“小泰姬陵”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墓主和妻子并列,打破了整个建筑的对称,也有可能是沙贾汗希望长眠于这座耗尽自己心血的陵墓中并与皇后生死不离。

  作为世界上著名的陵墓,这座建筑并不像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一样突出明显,让人一眼就能看到,从远处看不到泰姬陵,但当你通过大门,步入花园,走近主建筑的这一过程中,你会沉浸其中,慢慢将陵墓与阿格拉市民的日常生活隔绝开来,体会到它的美,最后的最后,不论沙贾汗建造时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泰姬陵对印度的意义始终深远非凡。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