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彩百科读后感精选
《日本色彩百科》是一本由城一夫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色彩百科》读后感(一):嘴上分辨不清,但心里笃定知晓 文图 / 左叔 之前读过中信出版的几本介绍中国传统色的书,算是打开了我对于设计领域的色彩研究的一个新疆界。 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印象吧,我以为绝大部分的色彩领域研究的书,大概就是像中国传统色那几本书一样,有类似的体例,大致的表述风格以及差不多的版式设计。 读完这本由日本专攻色彩文化、花纹文化研究的城一夫撰写的《日本色彩百科》后,我发现色彩文化研究方面的专著并不是局限于“差不多”体系之中,而是各门各派各有自己的表达风格。 与《中国传统色》注重单一色彩的源起演变以及中国赋予其中的意义寄托不同,这本《日本色彩百科》更注重时代风潮之下的色彩的演化。 如果将我读过的那几百中国传统色的书比喻成史书当中的“诸子百家国别体”的话,那么这本《日本色彩百科》的体系和风格更接近于“编年体”,更为注重的是不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之下,作为“表征”的时尚设计领域之中更为“表征”的色彩是如何从“千篇一律”走向“五彩缤纷”,又如何从“五彩缤纷”走向“侘寂枯索”的。 很难判断,哪一种表达体系更好,以横向来看,更容易看出人类在某个物质属性上不断叠加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以纵向来看,则更容易看出来万千变化之中包含着的某种“轮回”的定律。 当然,如果能够以更为包容的视野来面对它,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某个事物,可能会有更高层次的收获。这也是我读了关于色彩方面的一系列书之后才有的感受。我们需要尝试以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剖面来面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人事物,从中挖掘出新意、深意,从而摆脱短视、狭窄之类的局限。然而,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子的,道理说起来都懂,但事到临头的时候,执行起来却是困难的。需要一个人时时刻刻有一颗自省之心。 另外,在这本书之中提到了很多在色彩领域有引领作用的“风云人物”,有些是确确实实就是在设计界的,专心在色彩研究上的,对色彩文化进行过梳理的,他们做了很多传统色彩的“挽救”动作,就像中信出版的那几本中国传统色书籍给我的感受是一样的。 还有一些,他们本身是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但因为他们一再地展现出他们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色彩”元素,从而在另一个层面上赋予了这些色彩以新的文化意象以及生命。比如电影导演北野武,因为在电影中经常使用某种颇具象征意义的暗蓝色,然而这个暗蓝色变成了他电影的一部分,也被命名为北野武蓝。 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传统色彩中也有。比如薛涛笺,便是从纸张这个领域渗入色彩领域,尔后又融入进传统文化的肌理之中,变成了嘴上分辨不清,但心里笃定知晓那个“专有名词”。 《日本色彩百科》读后感(二):生命中那抹刻骨铭心的色彩 探求一个MIN族的美学意识和生活情趣,色彩是一个极佳的切入口。一衣带水的日本国,虽然在历史上饱受华夏MIN族的影响,直至今日还保持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深层联系,但这片孤悬海外的土地,一旦被西方的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大和MIN族的灵魂不得不接受艰难而深刻的洗礼。基于这一背景,城一夫著《日本色彩百科》进入了读者的视野,虽然不能说是集大成式的著作,但其为读者观察近现代日本打开了一扇窗户。 城一夫著《日本色彩百科》续写了《大江户的色彩》,以色彩为关键词,对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各时代的文化进行俯瞰式的描述。一方面它涵盖了景观、建筑、时尚感、产品、图形等各个领域,使读者感受到时代进步的节拍和社会发展的荣光,另一方面它展示了人性亘古不变的对美好的追求与自由的向往,决定色彩的根本原因,不仅仅在于科技、工业等外部力量,更多地源于情绪与理智的交融与斗争。 明治时代,受欧美文化影响,日本偏重的天然染料日益被欧美的化学染料所取代,原有的素雅变得艳丽,流行色集中于鼠灰色、茶色、新桥色、琥珀色。大正时代则加速了这一趋势演化,呈现以化学纤维所特有的鲜艳色彩,如红、绿、紫等。值得一提的是,洋服名正言顺地成为了流行符号,和服则失去了往日的光华。 昭和前期,作为战败国,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泥潭中,日本国国民对色彩的选择逼进了“死胡同”,处处都是军绿色,即使有强烈的意愿,也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下曾经高扬的头颅。此后不久,在世界第一大国的支持下,工业发展、城市繁荣、生活平稳,日本国国民对美利坚的崇拜如滔滔江水不可扼止,从“形”的模仿到“神”的刻画,流行色以淡雅柔和、红黄蓝组合为主,是水到渠成的现象。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昭和中后期,日本经济如同过山车一般,由顶峰滑入低谷。日本国国民忍受着经济衰退、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动荡等诸多不可抗力的影响,流行色扯下了时尚前卫的“头纱”,换上了端庄保守的“礼帽”,灰色、青色、黑色作为一种选择,有了其生存的空间。虽然期间出现了明快色彩的回潮,但总体上说还是年轻人的不“安分”不“守己”,总归在集体无意识中,不再具备排解悲伤情绪的能力。 平和时代, 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新科技出现,在震惊全球的同时,深刻影响着日本。蓝色、橙色、红色、绿色、紫色等透明树脂前所未有地赢得了日本国民的共识,心理情绪上也是阴雨转晴,创新潮流在漫灌工业社会的同时,迎来了色彩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日本色彩百科》读后感(三):色彩的历史,也是生活的历史 文/舒念 色彩是如何调和的呢?在我们每天看到的各种不同的色彩中,你是否有想过这些颜色原本是什么样子?当然,我们都懂得三原色的道理,但是颜色所表达的早已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样,颜色代表了设计,也代表了文化的审美,甚至代表了一种态度和潜台词,了解颜色背后的意义,也是设计必修的美学课程。 既然是讲色彩得到美学意义,那么全彩内页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日本色彩百科》可谓是下了大手笔。东方的色彩审美原就体现在细腻的变化中,对这本书所展示的颜色也就有更大的要求,在装帧设计上,每页的最右侧都用了不同的颜色,也让书的侧面像是一道彩虹,这就是颜色在视觉上展示出的魅力。 但这本书并不是以色彩取胜的社科书,这更像是日本色彩美学的发展史,从明治时代开始,到大正、昭和、平成年代,作者城一夫用时间串联了日本色彩审美的发展史,这里不仅有美学的因素,也有相当一部分历史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西洋文化的进入,日本人从生活习惯开始,整个社会都在经历巨大的变化。色彩的的改变源于照明系统的引进,光的时代拉开帷幕,夜晚的色彩也开始走入日本人的视野。随即而来的还有西洋画的丰富色彩,日本的小学也开始引进英国化学家乔治·菲尔德的色图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部分,但在社会审美上,风雅色仍旧是属于日本人的审美,鼠色在这个时期流行起来,还细分出了更多的色彩细节,成为这个时代的基础。 大正时代的日本色彩开始走向浪漫主义,那些更加鲜艳的颜色走入日常审美,与此同时,浮世绘也在这个时期走入了世界,时至今日依旧是日本对外的艺术名片,杉浦非水和桥口五叶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画家,他们在西洋审美的影响下保持了日本文化的魅力,和当时的西化生活形成了一次碰撞与交融。 然后是昭和时代,这个时代更近,也更加复杂。战争、全球化、科技发展乃至经济泡沫让日本在段时间内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历史也改变了色彩的审美,不仅仅是色彩,在衣着与建筑乃至社会宣传品总都展示出了不一样的风格,日本人有着保守的观念,但却在段时间内迅速完成了这样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寂静成为了色彩审美中的重要因素。 而至平成时代,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日本,国民生活也从奢侈品的追求转变为快时尚,科技与全球化进一步席卷社会,那些之前没有出现过的色彩也开始进入大众审美,彩虹色、荧光色、金属色,我们对未来的认识都是无限度的尝试,色彩的变迁也代表了这种价值观的变迁。 看似简单的色彩审美,其实也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与观念的转变。《日本色彩百科》所包含的内容已经超出了简单的色彩,也是一场对历史的简单梳理,而我们所知,日本也在努力找回那些遗失在历史中的传统审美,因为色彩中包含了每个民族各自不同的认同感 《日本色彩百科》读后感(四):日式审美意识发展史,值得参考 关于日本人的色彩观念,大家的印象往往容易趋向两个极端。一方面是日本的生存空间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都着实狭小且高压,“一亿总中流”的日本主流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相当遏制个性发展的社会。不被集体排斥、与周围保持步调一致、严格遵循所在社交圈的规则,是每一个有集体意识并想要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日本人都努力想要做到的。因此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乃至对于色彩的选择呈现了较高的趋同性和压迫感。也让部分外国人对日本有了暧昧、晦暗,这样的既定印象。 比如,品川等核心办公区区域在通勤高峰时的一片漆黑,日本各大城市早晚一定会看到的风景。 再比如,传统日式室内装潢晦暗的照明和强调“侘び寂び”感的布置。 或者传统神前式婚礼的黑白配色。 小说家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用尽溢美之词颂扬黑暗、阴影、以及低饱和度色彩的美感,称“和式房间之美完全是伴随着阴暗而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种昭和前期的审美意识细究起来其实也只是当时诸多色彩观念中的一种。昭和时代的审美与色彩观念之多元化,未必输给现代日本。p72 水原希子今年企划的一档节目《kiko kikaku》就是围绕着昭和时代(但是是昭和后期)的时尚与色彩展开。日本的高定设计师新星们初露锋芒的时期,高田贤三在1973年的巴黎秋冬时装周上发布了以世界农民服装为原型的民族风时装,自此,earth colour(大地色)席卷全球。p140 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形势和流行文化的历代更迭,以及对于汉文化产生倦怠情绪的同时又对欧美时尚风潮深切憧憬,日本的色彩正在摆脱东方的矜持与含蓄,色彩观念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对于我们外国人来说,ACG(动画漫画游戏)、影视歌、以及服装服饰妆发等等,让我们对于日本人色彩观念的另外一个极端印象就是“花里胡哨”乃至有点奇葩。 距上图乌漆麻黑的品川车站仅十几分钟车程的原宿·神宫前周边画风突变的日本人。类似打扮的年龄层跨度极大,从十几岁到高龄者都大有人在。穿成这样走在街上,并不会有人多看你一眼。 在日本各个平台搜索#マンション# #インテリア#(公寓、室内装修),十个有八个用户都在感叹“果然”还是明亮的白色最漂亮。全白色,全屋电气化,致力于消除琐碎的生活感,基本上是城市室内装修的主流风向。《阴翳礼赞》所歌颂的阴暗之美已然成为日渐淡薄的所谓“传统文化”或亚文化。 “没有生活感”在日本家装中完全是褒义词 而传统服饰其实本来就色彩艳丽,新晋品牌更是越来越强调个性。成人式、毕业典礼、新年祈愿和烟火大会等等穿着和服的场合都是一片缤纷色彩。比如个人很喜欢的一个和服品牌ふりふ(FURIFU)的宣传图片上面的款式即可代表当下年轻人的流行趋势。 以及AKB在「さよならクロール」MV中穿着的浴衣。 即使是神前式结婚典礼,也有除了白无垢之外的各种色彩缤纷的选择。“色打褂”和“引振袖”。 佐佐木希、刚力彩芽的杂志图和泽尻英龙华结婚时真实穿着的和式礼服。 至于平平凡凡的日常中,日本人真实的色彩观念,大概就是这二者之间的模糊地带。 街上最常见的休闲打扮: OL最常见的business casual着装: 从“派手”到“地味” 家装最常见的风格: 婚礼最常见的形式: 是不是超级“正常”。和我们一二线城市的画风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而以上这些都是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变化才到达世界大同的今天。这本《日本色彩百科》依据时间轴全面且详细的阐述分析了这个过程。而且我一直非常在意的点是,无论阴暗还是明亮,单调还是多彩,日本人似乎人均掌握高超的用色技能。对于色彩的敏锐认知和自成一派的运用及表达,让日本的各个领域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大量活跃于世界舞台。 草间弥生的圆点艺术、荒川修作的天命反转住宅、蜷川实花的色彩运用以及盐田千春的“灵魂的振动”装置艺术。除此之外大大小小的善于以色彩表达自身的思考与哲学的艺术家们真如群星般闪耀。 其部分原因,应该是得益于日本全国从小学教育开始的色彩学普及。自明治时代日本设立文部省开始,就在《小学教则》中制定了有关色彩教育的相关事项,也就是说日本小学生从中高年级起,就要学习有关光与色彩、颜色的性质、混色方法、颜料、染料等等色彩基础知识和核心理论。p32 并于昭和时代成立了日本流行色协会(JAFCA)和日本色彩教育协会(JACE),一个负责引导,一个负责指导,双管齐下,事半功倍。使日本成为了一个审美意识非常高的国家。 读完这本书,冷漠的、一元化的盖棺定论日本人就是喜欢怎样怎样的这种想法,多少会改变一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