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致残 决心创业
安逸清幽、干净和谐,是记者走进大峃镇樟岭村仁爱托老院的第一印象。仁爱托老院是由三位中年女子合股创办的,其中一位还是残疾人。几年来,仁爱托老院对院里老人十分关爱,赢得了老人的普遍赞赏。 大厅内,老人们有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有的围坐在一起聊天,还有的坐在一边下棋。一宿舍内,一中年女子正单手给老人们换席子,口里还不时念叨着:“这么热的天,还睡那么厚的垫子,舒服吗?不舒服就要跟保姆说,让她们给你换换。” 她就是林珍翠,现年52岁,仁爱托老院中那位身患残疾的合股人。 意外致残 决心创业 林珍翠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妇女,靠卖菜、做年糕过着自己的小生活。然而六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她再也无法参加体力劳动。在一次工作操作中,林珍翠的右臂被碾馍机全部碾去。 “当时我很沮丧,失去一只手,我连衣服都洗不了。”林珍翠说,此后,她就呆在家里,常常因无法劳动而闷闷不乐。她的一位朋友见了,便向她提议,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空巢老人,他们的子女有的出国,有的在单位上班,有的在外打工,无暇照顾老人。如果创办一家托老院,收取合理的费用,让老人们吃住服药满意,安度晚年,既能解决子女孝养父母的困难,又能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还能解决自己的经济来源。 “我和好友施丽聪、王爱月听了都觉得行,就决定试一试。”林珍翠说。 合理经营 赢得赞赏 2009年,林珍翠、施丽聪、王爱月和另一位男同志凑足了几十万元,租了大峃镇珊门村原文武学校。“我们安装了电灯,装修了卫生间,购买了床铺、电视机、洗衣机等生活用品,然后正式开业。” 开业后,三个女人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将每月的生活费(含护理费)定立不同等级的价格。她们都是老实人,与许多养老院不同,在仁爱托老院内住不满一月的,生活护理费以实住天数计算退还;如果老人自己还有生活能力的,便只收取在院内住宿的费用。小病送药到房,重病及时送医,病危及时通知家属。“为了让老人们住得安心,我们请了4位保姆,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托老院内,市民苏香钗正拿着一袋杨梅来看望她的兄长苏德川。苏德川现年83岁,因在家无人照顾,后又遭房子毁坏,就在妹妹苏香钗的帮助下住进了仁爱托老院。苏德川告诉记者,在这里比在家好多了,有得吃还有人照顾,老板娘待人又亲切,他住得十分满意。 如今,入住托老院的老人不断增加,目前有老人43人,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57岁,来自全县各个地方。 共同坚守 不忘爱心 “看到他们,我就想到了以后的自己。”林珍翠说。 托老院内的老人们有的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有的身体瘫痪,林珍翠、施丽聪、王爱月三人轮流照看老人,必须面面俱到,把每个人都照顾好,托老院就是她们的第二个家。几年的经营,林珍翠投入了许多感情。有时候回到自己家中,她还会记挂着院里的老人有没有按时吃饭、吃药,有没有睡好。 “有些老人过得苦,连护理费也没办法交上,我们也会减免些。可对我们自己来说,炊事员和保姆的工资以及房舍租金,这些都无法减少,所以托老院存在亏损的情况。”林珍翠告诉记者,当初合股的那位男士早就退股了。去年,原文武学校租金提高以后,她们曾打算停办。但是,老人们苦苦哀求,有的甚至流着泪说:“你们若停办,我们便无家可归了!” “我们三个人于心不忍,后来又重新租用了现在这个地方。”林珍翠说,“原本我们打算报批10亩地皮,准备集资建造适合老人生活的托老院,但未有批复。希望县政府能给予我们点帮助,让老人们有个安定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