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励志故事 >

励志故事

郭浩:深藏不露的农业大鳄

励志故事2021-01-2770举报/反馈

  “在中国,最赚钱的行业是农业。”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多年接触,胡润认为,民营企业赚钱最多的行业是农业,希望集团的刘氏兄弟赚钱最多,最有代表性。他说,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多,而且中国的农业以前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最近20多年发展得很快,许多人因此致富,今后农业可能会发展得更快,很多外国农业公司早已盯上中国农业市场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的确如此,细数历年来的各种富豪榜单,其中借助农业迅速发家的富豪不在少数,而超大现代农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浩就是其中一位。虽然郭浩远没有刘永好、刘永行兄弟知名,但他也是历年各类富行榜上的常客,在2006年胡润百富榜中,他的个人财富就达到了40亿元。

  跟着富豪寻找财富机会。作为两岸农业界里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家,郭浩摘取农业巨大利润的方式很值得借鉴。

  靠电子产品掘得第一桶金

  郭浩,本名郭建军,1955出生于中原大地一个贫困家庭。他父亲是南下的老干部,郭家后来就安在了福州。郭浩从小随父在军中长大,12岁便参了军,转业后到一个军工电子企业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郭浩下海,成为中国第一批下海者之一。他走南闯北,做电子元件生意。那时,电子产品非常走俏,广州又是电子产品最为热销的地区,于是,郭浩在广州成立了建华电子公司。

  因经营有方,生意红火,建华电子公司在国内大、中城市先后开办了8家分公司。而与郭浩有业务往来的电子企业达到上千家,每年公司的利润都达到上千万元。

  在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同时,郭浩帮助许多国营企业解决了生产经营上的难题。他曾多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海珠区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营销大王”、“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胆改行,做“下一个世纪”的事情

  1994年,郭浩突然丢下炙手可热的电子元件销售领域,大声宣布,他要去做农业。这一消息惊呆了所有熟悉他的人。他的许多朋友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郭浩“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丢掉了一个现成的“大金矿”,他们认定郭浩此次转行必败无疑。

  确实,1994年,有多少企业家会想到农业?中国农业始终处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靠一亩三分地不可能打造出百万富翁来,何况当年中国农业看来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不过在国务院,有关中国21世纪的发展远景中有一条:中国在下一个世纪将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在农业的优良品种选育上,有所突破。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郭浩才大胆决定就去做这个“下一个世纪”的事情:开发中国的生物有机肥和优良农业种子。

  在当时,有这个想法几乎就是发疯。搞研发,烧的是钱,哪个企业家有时间将钱烧在农业科研上呢?纵然你开发出再好的有机肥,也无用武之地。20世纪90年代的农民,别说生物有机肥,就连天然有机肥——粪肥也几乎废弃不用而用无机肥,他们如何接受生物有机肥?

  但郭浩觉得自己很清醒:农业并非人们所说的投资多、见效慢、利润薄,而是所有传统行业中一匹“黑马”。只要人吃饭,农业就是个永恒产业,这个行业潜能无限,这样的商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出来,并敢于介入的;搞这样的科研,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好中国的农业科学家,他们是这一产业最为宝贵的财富,谁将他们利用好了,谁掌握了农业的核心技术,谁就最具有发展前景。

  郭浩丢下广州的生意,回到福州。他从北京、广州、福州召来全国最为著名的农业生物技术专家和种子专家,立下科研项目——这同时获得了大量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经费,开始了生物有机肥的研发和农业优质品种的开发。

  很快,“超大”的科研有了成果。但是他们陆续推出的“超大”有机肥、“超大”种子却难以推开——农民不买账!这样的对比太富有刺激性,太富喜剧性了!一方面,农民对“超大”的有机肥、蔬菜良种疑虑重重;另一方面,“超大”试验田中的农产品是那样丰硕。

  一样的土地,一样种了大白菜,是“超大”引进或培育的种子,用“超大”的有机肥,种出来的就是不一样。不仅产量高、病虫害少、总体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它好看、口感好——郭浩是一个商人,他从这个滑稽剧中看到了商机:一亩地,用“超大”的肥种出的蔬菜,成本比普通的要低很多,其利润空间是成本的好几倍。

  打造中国模式的农业基地

  去做农业,就要从一个电子产品销售大王的“劳动模范”,变身一名真正的农民。但是,郭浩不可能去重复中国普通农民的故事,他将眼光瞄向了整个世界。

  在世界上,有荷兰的温室农业,有以色列的滴灌农业,有美国的现代化大田农业,这些农业都以现代科技、现代生产技术以及规模化进行大农业生产,而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与世界农业不可同日而语。不仅如此,中国落后的农业业态,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与国外也无法比拟,产量低、品质差,而且国外所提倡的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都是我们所不具备的。“中国哪是什么农业大国,更不要说是什么农业强国了。”郭浩感叹道。

  于是,郭浩求助于国务院农业部等政府部门——毕竟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情。后来,他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并获得了开展推广“超大”试验田的开发研究基金。

  此外,在“超大”背后,有一大批专家参与了这项工作,在“超大”的智囊团中,有著名的农业专家、中科院院士谢联辉、德国波恩大学、植病所所长CetinSengonca教授等一大批专家。借助这些农业精英的头脑,一个要发展与国际直接接轨的现代农业的规划逐渐在“超大”成熟。

  “超大”农业,一切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操作。首先是基地。农业专家们在福州附近选择合适的基地,他们从气候、水源、土质等方面进行考察,最终将目光固定在泉州。

  土地,土地从何而来?租赁,向农民租赁土地。郭浩找到当地政府,由政府出面,将农民的土地集中收回后,重新租赁给“超大”。“超大”付出每年每亩380元左右的租金,由政府直接返还给农民。

  1997年,超大集团的第一块农业基地——占地800亩的泉州基地正式启动。

  “超大”农业基地从全国各地召来农业专家、大量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各地的种植能手,产业工人主要从租借土地的农民中挑选;种子、有机肥是超大集团自己生产的;农药由超大的联盟企业——浩伦生产;基地的每一块土地,都要严格地按照要求定期检测,以指导选择种植品种、施肥、喷灌水量……

  结果,“超大”基地生产出的蔬菜一上市,就大受欢迎。

  疯狂的“圈地运动”

  第一块基地的成功,令郭浩为之精神大振。于是,他悄悄刮起了一场他所称的“圈地运动”。从海南到辽宁、沿

  海发达地区,都布下“超大”的基地。至今,“超大”的蔬菜基地已扩张到10万亩以上。

  作为销售大王的郭浩,充分利用“超大”产品的优势,大打“超大”市场“侵略战”:每新到一个地方,“超大”将产品送入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地大搞直销,以吸引眼球,“超大”蔬菜的天然优质品质自然赢得人们的注意,从而打开市场。郭浩说,他几乎不打广告,“我的产品是最好的广告”。

  走在中国农业最前列的郭浩知道,“超大”超速发展的时机已经来临。于是,他转身朝向国际资本市场。经过一番运作,2000年12月15日,伴随着一记响亮的锣声,“超大农业”正式在香港上市,“超大”为此圈得6亿港币。“我要做的是形成一条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打造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农业航空母舰。”郭浩雄心勃勃。

  为进一步提高蔬菜的品质,“超大”的基地有近10%采用智能大棚温室栽培,从西班牙引进全套温室设备,并从以色列引进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滴管技术与全套设备。“无论在技术上、设备上、品种上,‘超大’都没有理由落后于国外农业。”郭浩说。他为“超大”产品“出路”开辟了4条网络:单位配送网络——专门向部队、学校、饭店、酒店等单位配送;批发网络——在批发市场向超市等批发;连锁专卖网络——仅在福州,“超大”就建起了8个“超大”果蔬专卖店,专门销售“超大”的果蔬产品;出口网络——这是郭浩最为看重的一条网络。

  2001年,“超大”的果蔬产值将近10亿元,其中出口量占40%左右。2002年以来,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因所谓的“绿色壁垒”而连续受阻,出口量大幅下降,“超大”的产品却大幅上升。“‘超大’的产品不仅要在国内做大,更要在国际上打响我们的品牌。”

  “此外,在做果蔬农业中,容易忽略但又是非常需要投入,也非常能够为产品增值的是产品的加工——深加工、冷冻、冷藏等,这也是建立现代农业的一个基础性项目。”在全国,“超大”的20多个基地,每一个基地都建有这样的加工厂。

  经过几年的努力,“超大”在全国构建出一条从生产、保鲜、深加工、仓储、运输,到“超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城市连锁专卖、单位配送、出口、批发网络的产业链。

  2001年,“超大”又斥资近亿元,建立了完整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深藏不露的农业大鳄

  “将来的‘超大’农业是怎样的模样?它绝不仅仅是蔬菜——那就太小看‘超大’了,是全方位与世界农业大公司比拼。”郭浩说这话时一点也没有激动人心的样子。

  1999年11月13日,中美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取消了长达30年的对美国柑橘的进口禁令。2000年4月,新奇士广告在北京、上海、大连播出,打响了新奇士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枪。在此情况下,“超大”与香港新亚合伙,几乎不惜代价,购下了刚刚开始挂果的合浦柑橘园,全盘采用“超大”绿色有机栽培模式进行种植,培育出了自己的“新雅奇”。

  “有了‘超大’的脐橙,美国的新奇士在中国不会有太大的市场。”在福建北峰,“超大”已秘密地开辟了800亩的脐橙科研基地,利用美国的优良品种,培育中国自己的优质脐橙,直接与美国橙对抗。

  这只是开始,“超大”的波尔山羊已培育了几年了,“超大猪”——用“超大”的方式养殖的猪也上市了,“超大”要全面出击,用“超大”的模式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听郭浩讲他的扩张计划,几乎是“吓人的”:三五年内,他的农业基地要达到300万亩的规模,仅出口产值,就要达到30亿人民币。除了不断地建立基地,他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借助资本之手,选择成熟的果树基地或特殊品种蔬菜基地,一口将它吞下。

  “不过,未上市的‘超大’农资生产与已经在香港上市的农业一块相比,未上市的更大,将来也会发展得更快。不然,我们如何喊出要做世界农业航母这个口号呢?当然,我们会寻求更多的合作与支持,甚至包括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郭浩称。

  至于是怎样的合作,郭浩不让透露,“没有这个必要。”郭浩这条深水中的大鳄,还是那样深藏不露。

  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一个机遇与挑战、梦想与现实、得志与失落并存的时代。世纪之交,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托夫勒曾经断言,中国经济中最有希望赶超西方世界、最有希望形成独具全球竞争优势的是她的农业。而“超大现代农业”似乎正肩负着一种特殊的使命,一份美好的梦想向我们走来。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