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诗歌 >

优美诗歌

孟浩然的诗全集四句的

优美诗歌2022-02-0952举报/反馈

导语:孟浩然的诗全集四句的:《宿建德江》《春晓》《访袁拾遗不遇》《与诸子登岘山》《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临洞庭上张丞相》《岁暮归南山》《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秋登兰山寄张五》《早寒江上有怀》《宴梅道士山房》《过故人庄》……其中孟浩然的诗《岁暮归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孟浩然的诗全集四句的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赏析: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在长安落第之后写的,寄给名叫远的僧人,报告客居逢秋的苦情,诉说欲隐无处,欲仕非愿,进退两难之苦。诗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开头写自己之所欲,但苦于“无资”,想从仕,又非所愿,于是记怀“东林”“我师”。壮志不能实现,自然就衰颓,于是对凉风、闻蝉声,就要“益悲”了。这种不加润色的白描手法,抒发了内心悲苦,读来觉得明朗直爽。

《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赏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到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很苦闷。他自恃文章好,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延誉,颇有声名,以为可以仁途畅达。不料落第,使他大为苦恼,只好归隐。《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读来韵味无穷。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赏析: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赏析: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诗的前半写景,后半写情,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赏析: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赏析: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宴梅道士山房》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赏析:诗以隐士身分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驻颜、流霞等术语和运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赋予游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孟浩然诗全集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

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卷159_1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

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

岁暮登城望,偏令乡思悬。

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

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

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

十里届宾馆,征声匝妓筵。

高标回落日,平楚散芳烟。

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

卷159_2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卷159_3 晚春卧病寄张八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

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

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

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

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

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注释】晷(guǐ):日影;〔日~〕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亦称“日规”;时间:日无暇~。

卷159_4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两者紧密联系,真做到了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正所谓“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李景白)

卷159_5 入峡寄弟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

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

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

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

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注释】潈(cóng):水流会合的地方;急流,“龙潭下奔~。”水声:“有声~然。”。zōng 同“潨”,亦作“ 潀”,崖岸;水边高地。

卷159_6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卷159_7 大堤行寄万七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

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卷159_8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卷159_9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

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

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

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

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注释】旃(zhān):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同“毡”;文言助词,相当于“之”或“之焉”。眇(miǎo):瞎了一只眼,后亦指两眼俱瞎:~视(a用一只眼看;b轻视);细小,微小:~小。~~(a微小,如“~~之身”;b边远,高远,如“路~~之默默”;c远看,如“目~~兮愁予”)。~身(微小之身,古代帝王自称);古同“渺”,远,高。

卷159_10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

卷159_11 书怀贻京邑同好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卷159_12 还山贻湛法师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卷159_13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赏析】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诗的写法上又吸收了近体的音律、形式的长处,中六句似对非对,具有素朴的形式美;而诵读起来谐于唇吻,又“有金石宫商之声”(严羽《沧浪诗话》)。(周啸天)

卷159_14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卷159_15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

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

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

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注释】枻(yì):船舷;短浆。

卷159_16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

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卷159_17 送吴悦游韶阳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

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

安能与斥鷃,决起但枪榆。

卷159_18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

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卷159_19 送陈七赴西军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卷159_20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

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

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卷159_21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卷159_22 江上别流人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卷159_23 宴包二融宅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

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

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卷159_24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

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

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卷159_25 襄阳公宅饮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

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

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

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

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卷159_26 寻香山湛上人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

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

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

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卷159_27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

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

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

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

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

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托山门,谁能效丘也。

卷159_28 宿天台桐柏观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卷159_29 岘潭作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

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注释】隈隩(wēiyù):曲折幽深的山坳河岸。

卷159_30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卷159_31 初春汉中漾舟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卷159_32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卷159_33 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卷159_34 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注释】黤黕(yǎndǎn):昏暗貌。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时的作品。

孟浩然写山水诗往往善于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别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席候明发”开辟了道路。第四句开始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见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雄伟气势。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

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渐渐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分外妩媚。

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美丽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是多么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尚子”指尚长,东汉隐士:“远公”指慧远,东晋高僧,他本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么敬仰和爱戴;诗人望庐山,思伊人,多么想留在庐山归隐呀,然而却没有,为什么呢?

“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便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现在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摘自: m.taiks.com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岩栖者”自然是指那些隐士高僧。“毕趣”的“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意思是尽管现在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虽是一首古诗,但对偶句相当多,工稳、自然而且声调优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中的“黯黮”与“峥嵘”,都是叠韵词。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不仅意义、词性、声调相对,连字形也相对了。《全唐诗》称孟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于此可见一斑。

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当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见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李景白)

卷159_35 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卷159_36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

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

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

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卷159_37 登望楚山最高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